原文
因问:“孔公算汝终身若何?”
余以实告。
云谷曰:“汝自揣应得科第否?应生子否?”
余追省良久,曰:“不应也。科第中人,有福相,余福薄,又不能积功累行,以基厚福;兼不耐烦剧,不能容人;时或以才智盖人,直心直行,轻言妄谈。凡此皆薄福之相也,岂宜科第哉。”
译文
云谷禅师问我:“孔先生给你算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我告诉他实际情况。
云谷禅师问:“你扪心自问应该科举得到功名吗?应该有儿子吗?”
我反省了许久,说:“我不应该得功名,也不应该有儿子。因为有功名的人都有福相。但我福薄,又不能修行积德,建立厚福的根基;又不能忍受琐碎繁杂的事情,也不能宽容别人。我常常因为自己的才干、智力胜过别人,就会心里想怎样就怎样做,说话随意,不加考虑。这些都是薄福的相,怎么会有功名呢?”
度阴山曰
第四段是袁了凡对自己为什么不应该得功名的分析,主要有以下四点:第一,没有积累功德;第二,没有意愿去做烦琐的事;第三,无法包容别人,心胸有待开阔;第四,自以为是,言语刻薄,嘴上没个把门儿的。
袁了凡所说的不能得到功名者的这四点,其实是大多数人的写照。我们总能在历史和现实中看到这种人:很少行善;好易恶难,所以一事无成;心胸狭窄;自命不凡,知行不一,尖酸刻薄。
这种人,不但无法得到功名,就连在这个社会上生存下去都异常困难,所以袁了凡说拥有这四种行为特征的都是福薄之人。那么也由此可知,所谓福薄福厚还真不是命中注定的,大多数时候都是由我们后天的种种行为导致的。
比如很多福厚之人,都能善知善行,对正确的事往往可以迎难而上,在人生中始终能做到对人对事宽容。他们谦虚谨慎,永远用纯粹的内心保持着脸上的美好微笑。大家都喜欢这种人,老天也喜欢这种人,自然会让他成为福气极好的人。
虽然这是袁了凡分析自己无法获取功名的原因,但其实我们每个人人生成就的高低何尝不是与自己有关?福薄福厚,全在自己,人生成就的厚薄,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