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外科 (4)(1 / 1)

第3章外科(4)

【方解】急性阑尾炎未做及时诊治而致阑尾穿孔、周围脓肿形成。中医学认为由于气滞蕴热,进而发展为血毒热壅盛,热盛肉腐则成脓,故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通里攻下。方中虎杖清热解毒,利湿止痛,现代药理证明虎杖苷水解后生成大黄泻素,有泻下作用,虎杖1∶1的水提取液,对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蒲公英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牡丹皮、金银花、败酱草、紫花地丁均为清热解毒,消痈排脓,活血行瘀之品,《金匮要略》中薏苡附子败酱散,即薏苡仁、附子、败酱草,专治肠痈有脓;冬瓜子性味甘寒,具有利水消肿,排脓之功;大黄、芒硝有泻热通便之效。大黄牡丹汤为近年来临床治疗急性阑尾炎之要方,方由大黄、牡丹皮、芒硝、冬瓜子所组成。诸药相伍,共奏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排脓,通里攻下之功用。故本方对阑尾周围脓肿具有显效。

【注意事项】本方无明显不良反应,在应用上方的同时若配合局部外敷,效果更佳,方法是取大蒜(去皮)250克,芒硝60克,混合捣烂成糊状,用纱布包好,捏成饼状,另在患者右下腹部肿块的皮肤涂上薄层凡士林,再将包好的大蒜糊剂放在腹部的肿块上面。每次敷贴30~50分钟,1~3日,每日敷3~4次,3天以后每日敷2次,一般使用4~7日即可见效。在敷药期间,如发现局部皮肤有烧灼感时,应即移开糊剂观察,局部皮肤潮红时,可暂停敷,或在下次的敷药时间缩短10~20分钟,如见有水疱时则应停止使用。

【典型病例】姚某,男,47岁、右下腹疼1周来诊,症见右下腹触及一鹅蛋大小包块,边界不清,有压痛,反跳痛,血检查:白细胞15.0×109/L,中性8.5×109/L,B超提示右下腹阑尾脓肿包块,诊断阑尾周围脓肿。给予肠痈合剂每日2次口服,局部用大蒜糊剂外敷,每日4次,3天后腹痛减,肿块较前缩小,继用1周,腹痛消失,肿块约鸡蛋大小,续用肠痈合剂,局部外敷大蒜糊剂每日2次,半个月后右下腹部肿块明显缩小约枣大小,共用药1个月,肿块消失,治愈。(处方来源:浙江省慈溪市人民医院陈敖忠)

脱肛

脱肛又称直肠脱垂,即直肠壁部分或全层脱出于肛门外。此病原因颇多,如长期用力过重,长期腹泻,长期大便秘结或痔漏等疾患均可导致脱肛。治疗时应当找出原因,先治本病。

方一

【方名与主治】甲鱼头合补中益气丸,主治脱肛。

【组成与用法】将甲鱼头1~2个,焙干,研细末,备用。用上药加麻油调敷肛门,每天2次,使用7天,再服补中益气丸,1日2次,每次5克,吞服1周。

【方解】脱肛乃肾气不足,中气下陷所致,甲鱼益肾收涩,直达病所。辅以补中益气丸益气升提。肾气充,中气足,脱肛自愈。

【注意事项】服药期间需休息,忌食辛辣之品,保持大便通畅。

【典型病例】周某,男,38岁。3天来用力劳动后,自觉肛门下滞、脱出、行走不便,腰疲肢倦,治拟甲鱼头散外敷,补中益气丸内服,1周而愈。(处方来源:浙江省慈溪市第三人民医院陈涌柱)

方二

【方名与主治】升肛洗剂,主治脱肛。

【组成与用法】老枣树皮、石榴皮各6克,白矾4.5克,将上药加水煎至300毫升,待温用。每日1剂,用脱脂棉球蘸药水洗脱出部分,每日2~3次。

【方解】脱肛之疾多因患者体质瘦弱,中气下陷,致肛提肌松弛,直肠脱出,治宜补中益气,外治以收敛涩肠为则。方中老枣树皮、石榴皮、白矾三味均为涩肠止泻,收敛提肛之品,外洗患处,使药直达病所。

【注意事项】凡属脱肛者,多数在肠炎或菌痢后出现,同时患体虚弱,肛提肌已松弛,在治疗上,仍需结合治疗原发病,同时注意加强营养,多方配合,可加速疗效。

【疗效】经临床验证,治疗16例,显效14例,好转2例。(处方来源:河南省杞县梁永安)

肛裂

肛管的皮肤全层裂开并形成慢性感染性溃疡,称为肛裂。常因粪便干硬而引起,主要表现为排便时及排便后肛门疼痛,常伴有小量出血,血附在粪便表面。

【方名与主治】裂痛宁,主治肛裂,亦称“钩肠痔”“裂痔”。

【组成与用法】白及、薄荷各10克,黄柏、黄芪、锌氧膏(氧化锌膏)各15克。将前四种药共研细末后连同锌氧膏(氧化锌膏)放凡士林油中搅拌,配成30%软膏,冬季可适量加入香油。用裂痛宁外涂裂口,每日2次。

【方解】肛裂是以止痛和促进溃疡愈合为目的。本方中的薄荷叶含挥发油,外用能麻痹神经末梢,可消炎、止痛、止痒,并有清凉之感;黄柏苦寒,清热解毒,燥湿敛疮,现代药理研究其具广谱抗菌之效,可控制局部感染;药理证明黄芪含糖类、黏液质、胆碱、甜菜碱、数种氨基酸等,具有扩张血管,改善皮肤血液循环及营养作用,用其托毒生肌,活血养血,促使裂口愈合;白及收敛止血,消肿生肌,有良好的局部止血作用,并能促进创面肉芽生长及愈合;微量元素锌能缩短创口愈合时间,消除皮肤炎症。诸药并用,共奏消炎镇痛,祛痒止血,促进创口愈合之效。

【注意事项】在治疗期间及愈后,嘱患者长期保持大便畅通,肛门清洁,避免饮食辛辣之品。

【典型病例】郝某,男,42岁。症见肛门后正中的肛管皮肤有一新鲜裂口,触痛明显。诊为肛裂,经便后清洁肛门外涂裂痛宁,次日症状明显改善,治疗7天复查症状消失,裂口愈合。嘱其保持大便通畅,肛门清洁,随访至今未见复发。(处方来源:山西省大同市中医院李裕)

痔是直肠末端黏膜下和肛管下的静脉丛发生扩大、曲张所形成的柔软的静脉团。根据痔所发生的部位不同,可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内痔的症状为大便后出血,呈滴状或喷射状,色鲜红,不与粪便相混,常间歇发作。外痔的症状为坠胀、疼痛、异物感等。

方一

【方名与主治】便后熏洗方,主治痔。

【组成与用法】黄柏、金银花、马齿苋、紫花地丁、艾叶各30克,苦参20克,红花、防风、花椒、槐花、五倍子各15克,蝉蜕、薄荷各10克,冰片3克。将上药粉碎成粗粉末,混匀每次用90~150克,用2500~3000毫升沸水浸泡,趁热气盛时熏患处,待水温热时再入盆中坐浴15~30分钟,每日熏洗2~4次。

【辨证加减】炎症明显加蒲公英;水肿甚加白矾、土茯苓;疼痛剧烈加白芷;肛门湿疹加蛇床子,出血较多加地榆、大黄或口服云南白药;瘀血较重加赤芍、川芎;湿热较重加荆芥。

【方解】痔疮多由饮食不节、过食辛辣厚味、起居失慎、久坐负重、泄痢便秘等原因致湿热内生,脉络回流不畅,气血淤滞,经脉交错而成。《内经》中指出:“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中药煎汤局部熏洗热敷在历史文献中早有述及,如《外科启玄·明疮疡溻浴法论》中说:“凡治疮肿,初起一、二日之间,宜药煎汤洗浴熏蒸,不过取其开通腠理、血脉调和,使无凝滞之意,免其痛苦,亦消毒耳。”方中取黄柏、苦参、紫花地丁、金银花、马齿苋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佐红花、槐花、艾叶凉血止血,散结消聚;加五倍子、冰片、薄荷、蝉蜕消风祛湿,收敛止痒,以求腐脓去,新肌生;辅花椒、防风解毒消肿,意在祛风湿,疗痔疮。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除湿消肿,凉血散瘀,交通脉络之功。加之便后使用时以开水沸泡熏洗法热敷,不仅消除肛门的病灶毒邪,且由于温度的刺激,使肛门括约肌松弛,患处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和淋巴循环,新陈代谢旺盛,促进水肿吸收,炎症消退。中药吸收入内,对人体也可引起到整体性的治疗作用。

【注意事项】大便后即洗效果更好。

【典型病例】胡某,男,45岁。症见肛门**截石位3点钟处,距肛缘15厘米可见一直径2.0厘米×2.0厘米肿块,予以便后熏洗方治疗,每日4次,2日后局部肿消痛止。再治2日,局部症状消失,痊愈。(处方来源:山东省烟台市中医院蔡英奇)

方二

【方名与主治】乙字汤,主治痔疮。

【组成与用法】当归6克,柴胡5克,黄芩3克,甘草2克,升麻1.5克,大黄1克。上药加水煎成汤剂。每日1剂,分早、晚2次口服。

【方解】痔疮为常见病,本方中当归以和血活血,改善其血行不畅情况而达到止痛的目的;柴胡、升麻以提升举陷,可使其脱出之痔核得以内收;黄芩清热燥湿泻火,并能止血;稍用大黄,润肠通便,清热凉血;甘草清热解毒,兼以调和诸药。

【注意事项】治疗期间忌食辛辣之物,辨证施治,随证加减用药。

【疗效】经临床验证,治疗32例,痊愈24例,好转8例。(处方来源:山东文成县林跃进)

泌尿系结石

泌尿系结石包括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结石和尿道结石。其共同的临床表现为血尿、阵发性绞痛及胀痛。本病属于中医学的“砂淋”“石淋”“血淋”的范围。治疗以利尿通淋为则。

方一

【方名与主治】金龙排石汤,主治泌尿系结石,肾绞痛。

【组成与用法】鸡内金、滑石、怀牛膝、广地龙、茯苓、泽泻、甘草梢各10克,金钱草、白芍各30克,火硝(冲),硼砂(冲),芒硝(冲)各4克。上方加水煎2次,将2次煎汁混合待用。肾绞痛发作时一般每日1剂,分2~4次服,疼痛较甚者,每日连服2剂,分4~8次服,呕吐较甚者,频频少服。

【辨证加减】痛向侧腹及腹股沟者加川楝子10~24克,郁金10~18克;恶心呕吐者加姜半夏、生姜、竹茹各10克;发热或尿内有脓细胞者加金银花、蒲公英各30克;大便燥实者加大黄、枳实、厚朴各10克,芒硝增至10克;痛甚白芍增至50克。

【方解】肾绞痛的发生是由于结石向输尿管移动,引起输尿管的**或梗阻所致。故解除输尿管的**和梗阻是治疗肾绞痛的关键所在。本方中重用白芍以解痉止痛,舒张输尿管平滑肌;用广地龙以扩张输尿管、尿道,从而可使输尿管,尿道平滑肌松弛,以利于结石的排出;茯苓、泽泻、车前子、滑石等以渗湿、清热利尿,以达到通力排石之目的;怀牛膝可导引结石下行;火硝、硼砂、芒硝、鸡内金、金钱草具有消石排石的作用;若兼腹满、便燥则加大黄、枳实以导滞祛满,以增强治疗肾绞痛的效力;肾绞痛多放射同侧少腹、外阴、侧腹,皆处属厥阴肝经的循经部位,故加川楝子、郁金以疏肝理气,对于治疗肾绞痛也起到了很好的协同作用。全方止痛及排石力专,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注意事项】本方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期间宜多饮水。

【疗效】经临床验证,治疗62例,痊愈48例,好转12例,无效2例。(处方来源:浙江陈涌柱)

方二

【方名与主治】温阳补肾排石汤,主治尿路结石,亦称石淋、砂淋。

【组成与用法】附子、桂枝各5~10克,肉桂1.5~6克,**羊藿、补骨脂、牛膝、海金沙、车前子各15克,金钱草30~120克,滑石30克,甘草5克。上药加水煎成汤剂,待用。每日1剂,分2次口服,直至石排症消为止。

【辨证加减】伴气虚者加黄芪15克;血瘀加丹参15克,桃仁10克;湿热加蒲公英30~60克;合并肾积水加猪苓、泽泻各15克;血尿重加三七末3克(冲),白茅根30克;结石较大者加炮穿山甲(代)、莪术、皂角刺、鸡内金各10克。

【方解】尿路结石包括肾、输尿管、**及尿道结石,本病属中医学“石淋”“砂淋”“血淋”之范畴,大多由于过食肥甘酒热,以致湿热积于下焦,复于尿中沉浊物互结,久而成石。石淋日久,以致脾、肾俱虚,脾虚运化无力,肾虚腰背疼痛,脚软乏力。本方以温阳补肾为主,辅佐清利排石。方中附子、桂枝、肉桂、补骨脂、**羊藿等均为温阳补肾之品,配合金钱草、海金沙、滑石等清利排石。研究证明,温肾药物可提高肾脏生理生化功能,能清除结石成因;温运肾阳可克服阴寒凝滞,提高肾内压力,增加肾盂及输尿管蠕动,从而推动结石使之移动下行。全方合用,具有壮元阳以消阴霾,逐流垢以清水源之功效。

【注意事项】服药期间多饮开水,并作适当全身活动。

【典型病例】左某,女,37岁。反复发作腰腹疼痛年余,曾在他院行B超检查示:双侧肾脏多发性结石,最大者约0.9厘米×0.7厘米,予以温阳补肾排石汤,水煎服,每日1剂。经上方变通服用30余剂,先后排出大小结石10余块,最大约0.9厘米×0.8厘米。随访2年,未见复发。(处方来源:河南省唐河县医院王学平等)

方三

【方名与主治】溶石汤,主治泌尿系结石,亦称“石淋”“砂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