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孩子间的嫉妒,转化成良性竞争(1 / 1)

姜女士家有两个小可爱,姐姐比妹妹大两岁,两个孩子整天在一起玩。有一次,姜女士把新买来的一大盒橡皮泥拿出来给两个孩子玩,让她们比赛看谁捏得好。

两个孩子玩得很开心,没过多久,小女儿就跑到客厅,手上拿着自己捏好的橡皮泥模型对妈妈说:“妈妈,这个恐龙是我捏的。”姜女士看了看,不是很像,可是为了鼓励孩子,就对她说:“继续加油!”

又过了一会儿,大女儿手中也拿着一个捏好的橡皮泥模型,姐姐大一点,理解、动手能力自然比妹妹强些,捏的恐龙更形象。于是,姜女士就夸大女儿捏得真像,小家伙开心得又蹦又跳。片刻工夫,姜女士就听到了老大的哭声。

原来,是因为妈妈对大女儿的夸赞引起了两个孩子的争执。姐姐在得到夸奖后,走到妹妹面前得意地说:“妈妈说我捏得真像!”这句话一下子惹恼了妹妹,小家伙冲上前抢过姐姐的橡皮泥捏得乱七八糟,还扔在了地上,姐姐气得哭了起来。

姜女士和朋友谈起这件事时,一脸的无奈,感慨道:“想不到这么小的孩子,也有这么强的嫉妒心。”

嫉妒是人类精神发育中自然出现的情绪,嫉妒心理可谓“人之常情”,孩子也不例外。

两三岁的孩子就会产生嫉妒和敌意了。当大人把注意力转向别的孩子时,或者对别的孩子赞赏有加,他就会心里不舒服,他会变着法子把大人的目光再吸引过来,或者采取非常行为找对方的别扭。往往,父母看到孩子的反常举动时会说:“你不可以这样!怎么可以欺负人呢?你要和他好好玩才对啊!”但事实上,这并不能帮助孩子,孩子会更加愤怒。

嫉妒心重的孩子用显微镜看世界,嫉妒给孩子带来的痛苦最多,而关心这个问题的父母并不多。

其实,人人都有嫉妒心,适度的嫉妒并没有多大的坏处,甚至可以成为一种积极因素。孩子希望自己比别人强,是件好事,当别人超过自己,心里就不痛快,也是人之常情。但如果孩子一味地与人做比较,总希望风头在自己身上,甚至为此不择手段,那就是一种心理病了。

很多时候,我们难以察觉孩子的嫉妒心理,多半是因为孩子并不直接表达嫉妒,而是在其他行为的掩饰下发泄出来。如果仔细想想你会发现,孩子身上的许多毛病都是由嫉妒滋生出来的。严重的嫉妒心能把孩子完全毁掉,这不是危言耸听。

对孩子来说,嫉妒是一种自我折磨,会让孩子在痛苦中煎熬,直接影响他的身心健康。而且,心怀嫉妒的孩子人际关系基本好不了,因为他常常会对人冷言冷语,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故意挑刺儿,设法让对方难堪,等等。它不仅会破坏友谊,而且会将自己置于被嘲笑和孤立之下,让自己的道德一落千丈。

有严重嫉妒心的孩子,容易把怨恨指向别人,想方设法攻击对方,或千方百计把跑在前面的孩子拉下来,让他和自己一样“逊色”,或是比自己还要略逊一筹。同时,孩子的性格也会日渐古怪起来。例如,敏感多疑、脆弱抑郁、偏执浅薄、自暴自弃等等。正如莎翁所说的那样:“嫉妒是绿色的妖魔,谁做了它的俘虏,就要受到它的愚弄。”

当然,嫉妒不能根除,而我们的责任在于,阻止嫉妒把孩子变成一个心术不正、不择手段、敏感脆弱的人。

要防止孩子嫉妒心理恶化,我们除了要指导孩子正确地认识和评价别人外,更重要的是,要尽量避免进一步刺激孩子的嫉妒心理。比如:

(1)不要拿别人家孩子跟自己的孩子比较,不要在孩子面前强调,别人家孩子比他好,这会让他对别人家的孩子恨意顿生。

当然,当孩子说别人家孩子不好时,我们也不要去附和,帮孩子做些分析,别让孩子带着偏见。

(2)当孩子嫉妒发作,情绪波动时,我们不要一味压制,先让他发泄,这样有助于孩子消除敌意,然后再根据他的行为分析他的错误,让他认识到自己的嫉妒是多么幼稚的行为。

(3)教育孩子在竞争中学会宽容,在培养孩子竞争意识的同时,培养孩子拥有好的竞争心态,同时告诉孩子,竞争的过程中要宽容对待他人,让他明白竞争的真正意义。

(4)教孩子在竞争的过程中合作双赢。只有竞争没有合作,人只能变得孤立,人际关系也会变得紧张,对自己以后的成长不利。你可以告诉孩子:“如果你可以和小伟合作,取长补短就好了,你们俩都一定会变得更棒!”“我知道强强在投篮方面比你优秀,但是你在攻防方面比他强很多,如果你们两个联手打一场比赛,获胜的几率一定很大。”

最后,我们要设法使嫉妒的消极作用向积极方面转化。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抓住两个方面:

一是要抓住他嫉妒的人“优秀”的原因做分析,让孩子明白,别人为什么是优秀的,是怎样努力做到优秀的,让孩子去比较过程而不是结果,让他去跟别人比努力。

二是要指导孩子进行自我分析,帮孩子认清自身的缺陷和赶超对方的优势及途径,避免自暴自弃、自卑自怜、怨怒攻击等不良心理的持续侵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