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暴力儿童”,需多方法综合运用(1 / 1)

木木4岁了,爸爸妈妈把他送进了幼儿园,一段时间以后,老师向木木妈反映,木木在幼儿园的表现很不好,因为他太暴力了。

老师提问,木木举手,骏骏也举手,木木用手打骏骏,说自己先举手的,骏骏不许跟着举手。

老师带同学们画画的时候,木木冷不丁在琪琪已经画好的画上涂了一笔,原因竟然是不准琪琪比他先画完。老师温和地批评了他,琪琪本来都气哭了,看到老师批评了木木,也就算了,展开一张纸准备重新画,老师刚一转身,木木一把抓过琪琪的新画纸揉作一团。

木木妈听过老师反映的情况,表示一定会好好教育木木,帮助他改正缺点。和老师道别时,木木对琪琪说:“是你害我被老师告黑状,看我明天怎么收拾你!”琪琪妈怒目相向,老师连忙制止,木木妈一脸尴尬。

回到小区,木木想要在小区的儿童广场玩一会儿,可木木妈刚一转身,他居然抢了别的小朋友的跷跷板。木木妈严肃批评他,他怒气冲冲地挥动小拳头就要打妈妈。

木木妈现在非常苦恼,可谁让自己把孩子从小就惯坏了呢。

孩子很小的时候,他们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图,他们想要什么东西,往往会选择直接动手去抢,这对孩子而言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有时孩子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甚至还会抓人、咬人、打人。如果他们的这种行为家长一直听之任之,慢慢就会变成一种习惯性行为。

是的,我们平时一个不留意,就可能让孩子变得很暴力,现在木木妈就是后悔,非常后悔,她把孩子送到人际圈中,才真切地看清孩子的优点和缺点。好在孩子现在才4岁,还有足够的时间和余地去挽救。而那些父母没有及时醒悟的孩子,结局可能就不那么美好了。

有这样一个男孩:他很聪明,成绩优异、家境优越,父母对他宠爱有加。可他却在13岁那年,用刀捅伤了同学,进了少年劳教所。

后来,他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悲剧做了反思:

“从小到大,爸爸妈妈给我的教育就是:只要学习好,犯了什么错都不是错,父母都不会责怪我。因此,我变得很任性。可能是任性造成了我的一种霸气,我的个头在班上最高,成绩也好,同学们都很服我。

“上中学时,爸爸妈妈告诉我要我学习好,然后就是在外不要吃亏,不要被别人欺负。如果我吃了亏,被别人欺负了,他们肯定会认为我窝囊,没有用。记得我小时候,有一次我带了玩具飞机去幼儿园,小朋友们抢着玩,有一个小朋友玩着玩着居然不给我了。我急了,夺过飞机就朝他脑袋上刺去,把他的头刺出了血。家里赔了人家钱,我很害怕,以为回家要挨打。哪知道,爸爸妈妈并没有责备我。

“我读小学四年级时打了同学,同学父母找到我家里来,我爸爸向人家赔了不是。送走了人家后,他对我说,‘看这小子,懂得教训别人了。’妈妈告诉我,只要不被别人欺负,怎么做都行。当我去中学读书时,她对我说,现在的孩子都很霸气,你要是不让别人怕你,你就会被别人欺负。现在回过头来想想,我觉得父母对我的这些教育是不正确的,我在学校的打人习惯正是父母错误教育引导的结果。”

这个悲剧也引起了很多父母的反思,于是他们纷纷严厉管教孩子,纠正孩子的暴力倾向。但一些父母虽然有这个良好心愿,却往往不知道怎样合理教育孩子,因而就产生了反效果。

明亮是个7岁的孩子,刚刚上小学一年级,不过半年来,他已经给父母惹了一大堆麻烦,为什么呢?就因为他爱打人!

上学才三天,明亮就把一个小女孩的膝盖踢破了,后来又把同学的头打破了,再后来还用铅笔划伤了同学的胳膊……因为这些事,爸爸妈妈骂过他,打过他屁股,可他还是一犯再犯。

有一天,父子正在看电视,电话响了,爸爸接完电话怒气冲冲地拉过明亮就是两巴掌,明亮委屈地大哭大叫,爸爸更生气了:“说过一百遍了,不许打人,你还敢再犯,今天打死你算了!”爸爸又打了下去,这一次,明亮竟然挣扎着用小拳头打爸爸,这让爸爸更生气了:“真是太过分了,竟然打你爸!”结果,那天爸爸狠狠地打了明亮一顿后,把孩子丢回房间去“反省”。明亮一个人坐在地上哭得稀里哗啦,不明白为什么爸爸可以打他,他就不能打人,最后他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他不能再打同学,只能打比自己小的孩子。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当父母面对问题时,习惯用暴力解决,那么孩子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暴力可以解决一切。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暴力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往往更容易产生暴力倾向。

其实面对孩子的暴力倾向,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首先最重要的是,不能把孩子定性为“坏孩子”或者“问题儿童”,这种定性对孩子的伤害非常大。

孩子在幼年时期,很多性格特征和心理特征都没有定型,他们往往只是具有暴力的倾向,离真正的问题儿童还差很远。他们需要的是宽容的接纳和耐心的引导,而不是一味地管教和指责。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帮助自己有“暴力倾向”的孩子呢?

第一步:指出错误,点明其危害。比如,在这个事例中,爸爸就不应该抓过孩子就打,而应该先让孩子知道自己犯了怎样的错误,要指出打人是一种野蛮行为,是为人所不齿的,没有人会和打人的孩子玩,再这样下去,他就会失去所有的朋友。

第二步:冷静分析,化解冲突。如果孩子之间发生了冲突,父母一定要保持冷静,不要立即大声呵斥孩子,让他停止争吵,更不能因为害怕自己的孩子吃亏而护着孩子。应该让孩子自己说清楚发生冲突的原因,然后让他自己提出解决冲突的方法,或者为孩子提一些解决冲突的建议。

第三步:讲明道理,传授方法。比如,当孩子在玩自己心爱的玩具的时候,别的孩子可能过去抢他的玩具,孩子急了就会打人。这时候,父母应该教育孩子对抢他玩具的小朋友说:“这是我的玩具,让我先玩一会儿,等会儿我给你玩。”或者让孩子友好地与其他小朋友共同玩。

第四步:角色互换,引导换位思考。父母应当让孩子意识到,打人是一种让人多么不能容忍的行为。在孩子打了人后,就用对比法给他分析问题。例如:“孩子,如果有人打破了你的头,让你流血了,那妈妈一定会非常伤心,非常难过,因为妈妈爱你,希望你永远平安。其他的小朋友也有妈妈,他们的妈妈也爱他们,你打伤了那些孩子,他们的妈妈该有多难过啊!”这种对比可以让孩子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反省自己的做法。

第五步:警告。父母应该告诫孩子,不要用武力解决和小朋友之间的冲突。父母绝对不会原谅他的打人行为,如果孩子再犯这种错误,就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需要注意的是,告诫并非单纯的责备,更不是一棍子打死,而是综合运用比较、劝勉、激励、警告等多种形式,软硬兼施地达到教育目的。

改造家中的“暴力儿童”,亦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做到的事情,家长的耐心和恒心一定要足够。我们只有在日常生活中逐渐渗透,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孩子才能真正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行为,将自己的暴力行为一点点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