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军爸爸最近很苦恼:
我家孩子有点“势利眼”,他心里好像就没有平等待人的概念。平时在班里,他只跟家境富裕的同学来往,对那些普通家庭的孩子则不冷不热;他只跟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互动,对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则冷言冷语。他的这种做法,让同学们很不满,尤其是一些来自农村的学生,他们感觉自己受到了他的歧视,根本就不和他交往了。
在家里,他也是这样,平时对那些有钱有势的叔叔阿姨就很亲切,见了面后小嘴特甜,一口一个“叔叔”,一口一个“阿姨”地叫。而对于家里的穷亲戚,他则看不上眼,既然看不上眼,那也就没有这么热心了,见了他们时,都是爱搭不理的。
上个周末我在家,他一边吃水果一边看动画片,做保洁的阿姨正在打扫房间。他或许是不小心,把果皮弄到了地上,于是我教育他说,“阿姨刚刚扫过地,你要尊重阿姨的劳动成果。”谁知他没有丝毫愧疚地反驳我:“你付钱给她,不就是让她做清洁吗?我为什么要尊重一个保洁员啊?”
当时,保洁阿姨就在旁边,字字句句听得清清楚楚。我是又惊怒又尴尬,连忙向阿姨道歉,也要求他马上道歉,但他死活不肯。最后,我只好狠狠地批评他一顿,还禁了他一个星期的水果和动画片。
我和妻子平时工作特别忙,孩子大部分时间都由爷爷奶奶看护照顾,我也知道,自己的父母挺势利的,但没想到对孩子的影响这么大。
许多孩子小时候都有势利倾向,不能做到平等待人,一视同仁。这一方面固然有孩子不懂事的地方,一方面也折射出父母教育的问题。因为父母的疏忽,造成了孩子从小就不能平等待人。而孩子是否能够平等待人,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在以后的交友过程中是否成功,也就决定了孩子将来能否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试想,谁会喜欢一个不懂尊重为何物,只以金钱和职业评价高低贵贱的人呢?
孩子的本性是纯真可爱的,是我们给他们染上了功利色彩,不管是不是无心之失,这都是我们为人父母一个极大的失误。
就像小鸡破壳而出就会跟着母鸡啄食一样,孩子天生就是模仿高手,而且孩子的模仿行为很多时候大人根本控制不了。比如说话结巴,很多人都是小时候模仿别人导致的,为什么模仿这个呢?无非就是觉得好玩,大人三令五申“不准学”,但无济于事。同样,那些不好的品质和习性,只要家里有人在做,孩子就会下意识地模仿。他自己分不清好坏,当时只是觉得世界就是这个样子的。
有些家长或是孩子的祖父母,受的教育少,从小吃了文化低的亏,只能忍受从事体力劳动的辛苦,其中一部分人可能就会变得非常势利。他们甚至会明确要求自己的孩子:
——“不要和那些穷孩子交往,他们以后帮不了你的!”
——“不要和学习成绩差的孩子一起玩,成绩会变差!”
……
父母的势利心,导致了孩子纯真的童年开始功利化,这是值得我们深刻思考的问题。
还有一些家长,为了教育孩子,常常会以身边遇到的某个基层劳动者,或者某个不成才的亲戚为例。比如:
——“你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只能搬砖头、扫大街、当保姆……”
——“你再不好好学习,将来就会和你辍学种地的表哥一样没出息!”
孩子的一切都是向大人学的,孩子就像一张空白磁盘,平时所见所闻都会被拷贝进他的大脑。
父母的某些倾向,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影响。如果孩子周围都是势利眼,那么孩子想不势利也很难。因此,改变孩子的势利心理,我们还是要从自身做起。平素里,我们在为人处世、待人接物中,应避免出现偏见和歧视,真正做到平等待人,和谐处事。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各有各的优势。对孩子而言,就是要让他们积极发现每个人的优点和长处,从而做到平等待人。每一个优秀的人,也总是喜欢把眼睛放在别人的闪光点上。
其实,在每个人的周围都存在着很多人,他们可能身份地位,家庭状况都存在着差异,但是他们都是平等的人,没有谁可以凌驾于谁之上,只要坚持自己的立场,就都拥有独立的尊严。我们在教育孩子选择朋友的时候,必须引导他们从平等出发,让他们用真心去对待每一个身边的人,这样孩子必然能够收获真挚的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