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始终不懂礼貌,大概是本质问题你没教(1 / 1)

妈妈正在跟亲友闲谈,7岁的孩子走过来拉着她的胳膊说要喝苹果汁,而且是马上。

妈妈说:“乖宝贝,稍等一会儿,我就给你去拿。”然后又回过身和亲友交谈起来。

孩子突然大叫道:“妈妈,你赶快去拿!”

孩子这样无礼,使妈妈感到尴尬,但更令她感到担心的是,孩子这样对她不是一次两次了。

“孩子在家里经常用这种粗鲁的态度说话,而平时我不甚注意,这次我之所以注意到她的态度,是因为她是当着客人的面这么说的。”

很多父母在孩子刚开始表现出不礼貌的行为时,都觉得是童言无忌。

他们甚至觉得孩子做出的不礼貌举动,说出的不礼貌语言,“萌萌的”,很好笑。

而孩子看到父母的逗弄和欢笑,他们则会觉得,自己这么做是对的!

我们经常这样自己安慰自己——“孩子还小”,但你现在不教他懂礼貌,准备什么时候教呢?

或许,有些父母还不明白礼仪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礼仪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交往的基础与前提。相对而言,懂礼貌的孩子更容易得到人们的喜爱,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小家伙。因此,我们要从小培养孩子文明有礼的好形象,这会使我们的孩子更易融入社会。

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

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

从个人的角度来看,一是有助于提升人们的自身修养;二是有助于美化自身、美化生活;有助于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改善人们的人际关系;还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

从团体的角度来看,礼仪是团队文化、团队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团队形象的主要附着点。大凡国际化的企业,对于礼仪都有高标准的要求,都把礼仪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获得国际认证的重要软件。

因此,学习礼仪,懂得礼仪,不仅是时代潮流,更是提升孩子竞争力的现实所需。

其实,很多家长也很注意孩子的礼仪培养,当孩子有不礼貌行为时,他们就会训斥、批评。

然而,不知道家长们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孩子知道礼貌的概念是什么吗?他们能够分清什么行为是有礼貌的,什么行为又是没礼貌的吗?

一个5岁的女孩在被妈妈多次批评没礼貌之后,问妈妈:你老说我不懂礼貌,到底什么叫礼貌呀?

直到此时,妈妈才醒悟,一个刚5岁的孩子对于抽象的礼貌是不理解的,因而也无法要求她有礼貌的行为。要想把孩子培养成彬彬有礼的小公主,第一步应该是告诉她什么是礼貌,为什么要讲礼貌。

万里是一位品学兼优的省级三好学生,他的父母是这样教育他的:

在早期教育当中,他们除了开发他的智力外,也同步进行着文明行为的训练,培养孩子彬彬有礼的习惯。例如,在宴席上,他们让孩子坐在椅子上,默不作声地吃大人夹给他的饭菜。咳嗽时,他们提醒孩子要对客人说“对不起”。饭桌上,孩子不小心把饭粒掉在地上,他们抓住他的小手,一边拍打其手心,一边提醒他不许再犯。饭后,孩子要保姆替他取水,他们提醒孩子,不该随意让别人帮自己做事,若是非麻烦别人不可,一定要说“请”“对不起”“麻烦您”“谢谢”等礼貌用语。

凡是见过万里的人都说他气质好、彬彬有礼、落落大方。这也是从小到大逐步养成的。在早期教育当中,万里的父母除了开发他的智力、增加灵气、培养能力之外,也同步进行着文明行为的训练。他们的目标不仅仅是要培养出一个聪明的孩子,也要培养出一个文明的孩子。从徐万里学会说话,能够听懂一些简单的提示和要求时起,他们就有意识地在各种场合下,告诉他应该怎样做。比如,早晨离开家时,要和家里人说“再见”,到了幼儿园要问“阿姨好”“小朋友好”等等。徐万里是坐医院通勤车长大的,在通勤车上,医护人员还教他学会分辈儿,当他准确地称呼“爷爷”“奶奶”“叔叔”“阿姨”时,那稚声稚气的样子着实惹人喜爱。

其实,万里父母的这些教育,许多父母都做了。为什么有的效果差些呢?原因有两个:一是不能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二是父母对孩子要求是一回事,自己却未能以身示教,使孩子感到迷茫,不知如何是好。

因此说,我们要培养出一个礼貌文明的孩子,就要利用一切机会培养孩子讲礼貌的习惯,持之以恒,反复训练。

礼仪需要从小学习,因此礼仪教育也是家庭教育的一大重点。然而,到底怎样才能培养出彬彬有礼的孩子呢?

培养孩子文明礼貌的习惯,要从一点一滴做起。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为孩子树立榜样。古语说:“己正而后能正人。”父母若要孩子礼貌待人,首先自己要做表率,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最直接、最深刻。父母的身教是对孩子最生动、最实际的教育。父母应充分利用家里来客的有利时机提醒孩子,给孩子示范,使孩子在亲身体验和实践中理解文明、礼貌、热情的含义,并通过父母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使孩子在耳濡目染的环境中,逐步形成礼貌待人的品德。

(2)让孩子知道什么叫礼貌。父母应该有意识地在不同场合、根据不同对象教给孩子具体的做法。例如,对长辈说话时要使用“您”,早上主动向认识的人问好;分别时要说“再见”;请求别人帮助时要用“请”;得到帮助后要说“谢谢”;对长者不能称呼姓名或叫老头,而要称呼“老爷爷”、“老奶奶”、“叔叔”、“阿姨”等;别人工作时不去打扰;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谈话;不任意插嘴;家里来了客人要有礼貌地回答客人的问话;到别人家里不随意动东西……

(3)反复练习形成良好习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靠说出来的,而必须通过不断地练习才能形成。在告诉孩子什么是礼貌之后,父母要创造条件,让孩子在多次重复的基础上,自觉地去做,习惯成自然。比如,每天都要搭乘电梯好几次上下楼,可以教孩子一走进电梯先向开电梯的叔叔、阿姨或爷爷奶奶问好。别人帮着按了楼层,要说谢谢。离开电梯时,要向电梯里的人说再见。每天这样练习,他自己就会主动地问候了。另外,家长还可以让孩子去给邻居送信、水果等,教他如何敲门,怎样和叔叔、阿姨讲话等。

(4)及时制止孩子的不礼貌行为:让孩子明白,你愿意在他对你有礼貌时,答应他的要求,而不喜欢听到他命令你。

这当中要注意的是,你自己与孩子说话,也不要用命令的语气,因为孩子的模仿力是极强的,父母就是他人生最重要的第一任老师。你应该经常对你的孩子说“请”“谢谢”,让他明白礼貌用语是日常交流的一部分。

(5)对孩子的表现做出评价。对孩子的行为做出评价,通常是刺激孩子学习的最佳催化剂。客人在时,父母对于孩子良好的表现可以表扬、鼓励;客人走后,父母也可以对孩子的表现做出评价,肯定做得好的地方,指出不足以及今后要注意的地方。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孩子在接待客人中出现了失误,如打碎了茶杯、弄脏了饭桌,父母千万不要当面批评,要保护孩子的积极性,对待孩子的过失要重动机轻结果,要原谅孩子由于缺乏经验而出现的过失。

(6)表扬孩子的礼貌行为要具体。“鼓励”应该贯穿于教养子女的全过程。对那些已养成坏习惯的孩子,表扬就更为重要。父母应留心孩子的行为,尽可能地鼓励他偶然的礼貌行为。

不过,要让孩子明白你为什么表扬他。你应该在表扬他的时候,具体说明你表扬他的原因。家长们往往只说“好孩子!”“真不错!”实际上,应该具体地说:“你刚才要糖吃的时候说了‘请!’真是个好孩子!”或者“你刚才排队等其他小朋友领完冰激凌才自己领,做得真不错!”你的表扬要具体明确,这样孩子才知道自己的好表现会得到你的肯定和鼓励,应该坚持下去。

(7)要培养孩子养成对人对事最基本的礼仪。坐有坐样,站有站样。这也是一种文明礼貌。说话要和气,要轻声。有的父母说话大声嚷嚷,孩子也会学着父母的样子。那么,我们要不要培养孩子大声说话呢?只是在面对大家说话的时候要稍大声一些,让大家听得见,平时说话要轻轻的。

一个人在社会上生存,要想让别人尊重自己,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从小就让孩子知书达礼,能为孩子将来的社会交往铺垫好和谐融洽的气氛,能够使孩子轻松建立、保持、改善人际关系。这对孩子来说,将是莫大的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