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在朋友圈发美食图,附文:来自对你们的“恶意报复”,然后老爸留言说,做人要大度,切不要太斤斤计较。
月末生活费即将用尽,发朋友圈说“一贫如洗,但求包养”,很快老妈评论说“马上删掉!”然后马上打电话过来说,“你没钱可以跟我们说啊,怎么能做这种事呢?我和你爸怎么也想不到,你会变成现在这样!”并表示,他们此时伤心欲绝!
微信上跟老爸要生活费,他回复“呵呵”,这“呵呵”是啥意思?是给还是不给?是对我表示失望、无话可说吗?
零点准时给老妈发微信,祝可爱的妈妈生日快乐,第二天她回复说,都这么晚了怎么还不睡觉?是不是又在外面疯闹?
为什么原本很普通的情况,却能引发这么多的误会和“灾难”呢?
这就是代沟。
父母和子女最常出现的问题便是“代沟”。由于父母和子女所成长的背景以及教育程度不同。因此,思维方式或多或少都会有些差距,正是这些差距,拉开了亲子关系的距离。
小鑫上初中之前非常听话,各方面表现都很优秀。到了初二以后,出现了一些问题,成绩有所波动,母子关系出现一些问题。但总的来说,他们交流得还不错,小鑫能主动跟妈妈说心里话,也基本能够接受妈妈的意见。
可是自从进入高中以后,小鑫与以往大不一样了。每天放学以后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妈妈想和他说几句话也没机会,更别说谈心了,急得妈妈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
有一次,妈妈以饭后散步为由,敲开儿子的房门。小鑫正在听音乐,他看了妈妈一眼,明显有些不高兴。
妈妈说:“既然你现在不写作业,就和妈妈一起去散散步吧。”
小鑫看都不看妈妈,说道:“我休息一会儿还要写作业。”
妈妈仍不放弃:“那正好散步回来再做,妈妈有些话要跟你说。”
小鑫的眼神分明很排斥:“每天在家里都说话的,有什么话非要散步说啊!”
妈妈又生气又伤心。凭女人的直觉她觉察到,儿子的心里肯定有事,如果一直不能与孩子交流肯定会出问题。孩子上初中那会儿,她还常常得意于自己教子有方,母子之间没有隔阂,并常以成功母亲的身份指教别人。现在这是怎么了?难道她与儿子之间也出现了代沟吗?
其实,父母子女因为生活的时代、社会环境不同,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自然也不同,所以产生代沟是必然的。但这个代沟应该只存在于认知层面上,感情上不应该有代沟。家长更不应该以代沟为借口,原谅自己教育上的失误,忽视两代人之间感情的隔阂。
其实代沟也有它好的一面——孩子在成长,也有它坏的一面——不利于沟通。这实际上就是一种自然规律。
当父母与子女出现代沟时,我们应具备如下的认知。
(1)代沟不是坏事,反而代表一种进步,只有在进步的社会中才会有这种现象。
(2)孩子在这段时期应完成的使命便是“建立自我”“完善自我”。因此,当子女和父母意见不同时,表示他开始有一套自我的想法,只要有道理,父母都应该帮助他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3)或许子女现在的意见与父母不同,但不表示永远不相同,等到他成熟起来,或为人父母时,就会体会到你的苦心。
如果我们把代沟看成是一种良性的冲突,有助于亲子之间的了解,则不失为增进彼此关系的妙方。
作为成熟的父母,应当是善于与孩子沟通的,即善于发现孩子在想什么、在干什么。当孩子做出一些成人难以理解的事情时,父母不是当即质问或训斥,而是平心静气地思考一下:孩子的行为是否有合理性。如果缺乏合理性,又是为什么?经过这样的思考,父母则容易了解孩子,而了解孩子恰恰是教育的成功之道。
当孩子与你产生代沟时,你可以这样与他进行有效沟通。
(1)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这是父母与孩子很好地沟通的第一步。
我们是不是希望别人能够明白我们内心的感受,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认可和帮助呢?孩子也是一样,他们同样希望别人明白自己内心的感受,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认可和帮助,尤其希望这些情感满足来自父母。因此,当你与孩子出现代沟时,请马上拿出自己的同理心,想想自己当年这个年龄时,是不是也出现过类似问题,当时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想法,如此一来,你大概就能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了,也更容易找出合适的应对策略。
(2)倾听是父母与孩子有效沟通的最佳策略。
如果父母愿意倾听孩子的心声,理解他们的意见或情绪,这实际上就是对孩子的尊重,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尊重,也自然愿意对父母敞开心扉。
父母要做到真正倾听孩子的心声,应该注意几点。
第一,和孩子交谈的时候要暂时放下手上的事情,专心致志地交谈。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感受到父母的爱心。
第二,父母要清楚倾听的目的。倾听就是要真正了解孩子的思想和感受,所以父母要让孩子把自己的心事说出来。对此,父母应该表示理解而不是要批评。
第三,父母要认真体会是不是听到了孩子的心声,孩子对自己是不是没有保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