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把事做好,而不是替孩子把事做完(1 / 1)

如果因为孩子做得不够好或者不够快,我们就替孩子来做,这不仅剥夺了孩子熟悉和巩固一种技能的机会,而且抑制了孩子自立的愿望和尝试的热情。

妈妈这样做,会让孩子认为“我做的不如妈妈好,那就让她来做吧”,以及“我这样做会让大人不开心,或许我一开始就不该自己做事”。这样,孩子就接受了妈妈强加给他的依赖心理。然后当孩子形成了依赖习惯之后,我们反过来说“我的孩子从小就喜欢依赖别人,真没办法”。

其实,教孩子独立比替孩子做事更有价值。

可能一些妈妈觉醒得较早,在她们的坚持下,孩子已经习惯了独自上学放学、独自去超市购物等等。但是,这还不够,孩子逐渐在长大,很多时候他们应该像个小大人一样,如独自做决定、独自计划并完成一件事情。这些都是除了课业知识之外孩子必须要掌握的生存本领。让孩子独立负责一件事情,这可以更大限度地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学习生存技能以及基本生活常识的效率会空前提高,会学到很多书本和学校学不到的东西。

有人去法国探亲时看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法国的家长喜欢带孩子去郊游和野餐,有一次他去海边度假,看到许多小孩在海边玩耍,其中一个小孩用手捧着水往岸上的一个坑里灌。由于用手捧水会漏,距离又远,水总是装不满,他反反复复地试了很多次,丝毫不泄气。后来,他停下来想找一个可以盛水的东西,但旁边什么都没有。最后,他跑到妈妈身边,从自己的小包里取出一张较硬的纸,然后折成盒状再去盛水,坑洞很快就盛满了水。孩子高兴地笑了,回头看着身后的妈妈,这位法国妈妈正在为自己的孩子鼓掌喝彩。

很多人都说,中国的妈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女性,可是我们却很少去思考: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下,我们的孩子将会失去什么?每当学校举办户外活动,我们的老师总是对孩子嘱咐再三,如注意安全、要遵守秩序、不要乱跑、队伍排整齐……中国的妈妈和老师都有一个通病——唯恐孩子发生意外,不仅不敢像国外的家长一样让孩子探险,就连孩子上下学的路上也担心被车碰撞到、遇到坏人等。我们不是常常见到行色匆匆送孩子上学、放学围在校门口焦急等待的家长吗?总觉得孩子长大后就能放手了,然而妈妈们却因为这种前怕狼后怕虎的心态,总让孩子生活在自己的保护之下,扼杀了孩子的独立性。

我们应该给孩子独立锻炼的机会,如单独活动、自行购物、与小朋友交往、独立完成作业等,越是有一定的困难度,越是要让孩子自己去做。因为只有让孩子经常完成具有一定难度的事情,他才能够锻炼自己克服困难的能力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自信心和独立性,并变得坚强起来。

有一个小故事是这么说的:

老人在山里打柴时,拾到一只很小的样子怪怪的鸟,那只怪鸟和出生刚满月的小鸡一样大小,也许因为它实在太小了,还不会飞,老人就把这只怪鸟带回家给小孙子玩耍。

老人的孙子很调皮,他将怪鸟放在小鸡群里,充当母鸡的孩子,让母鸡养育。母鸡没有发现这个异类,全权负起一个母亲的责任。怪鸟一天天长大了,后来人们发现那只怪鸟竟是一只鹰,人们担心鹰再长大一些会吃掉鸡。为了保护鸡,人们一致强烈要求要么杀了那只鹰,要么将它放生,让它永远也别回来。

这一家人自然舍不得杀它,他们决定将鹰放生,让它回归大自然。然而,他们用了许多办法都无法让鹰重返大自然。这只鹰从小习惯了被照顾,死活不肯离去。后来村里的一位老人说:“把鹰交给我吧,我会让它重返蓝天,永远不再回来。”

老人将鹰带到附近一个最陡峭的悬崖绝壁旁,然后将鹰狠狠地向悬崖下的深涧扔去。那只鹰开始也如石头般向下坠去,然而快要到涧底时,它终于展开双翅托住了身体,开始缓缓滑翔,然后振翅高飞,飞向蔚蓝的天空。它越飞越自由舒展,越飞动作越漂亮。它越飞越高,越飞越远,渐渐变成了一个小黑点,飞出了人们的视野,永远地飞走了,再也没有回来。

想让鹰学会飞翔,就要给它蓝天,整天待在鸡窝里,鹰是永远学不会飞翔的。我们要想让孩子的人生有所成就,就必须懂得在关键时刻给他一片蓝天,让他去历练、去学习,孩子最终才能真正飞翔起来。

我们必须明白随着时光流逝,我们不可能永远跟着孩子,我们无法为孩子预定未来;社会在进步,事情不会一成不变,我们也不能为孩子设定方法。既然这样,倒不如让孩子在他力所能及的事情上,自己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培养孩子独自处理事情的能力。对于孩子来说,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这样,孩子才能大胆地去探索外面的世界,才能得到锻炼,为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1)要学会抓住教育时机,适时地给予引导。

很多独立的习惯都要注意从小去培养,妈妈们应观察孩子在独自处理问题时有哪些优点和不足,然后有针对性地去锻炼他。

(2)一定要给孩子提供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

妈妈不妨刻意给孩子“制造”一些麻烦,然后让他自己去想办法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刻意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变通能力以及做决定的能力,这对于他们思维方式的建立以及勇气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