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教育,将孩子与社会完全隔离(1 / 1)

有这样一家人,夫妻二人都是教师,只有一个独生子,因而对儿子的教育非常严格,孩子从小就被“圈养”在家里。

这家的妈妈特别爱干净,儿子的小朋友到家里玩,如果把屋子弄乱了,她会很不高兴,并警告孩子,下次不要再把小朋友带到家来。就这样,孩子的朋友变得越来越少,他也越来越不爱与小朋友们交往了。

等孩子稍大一点,她又常告诫他,外面坏人多,对谁都要提防点,做什么事都要小心。

孩子上初一那年,一天上完晚自习,独自一个人回家,在一条小巷子里,看到几个社会青年正在殴打一个学生模样的男孩,妈妈的叮嘱顿时变成了他目睹的事实。他吓得瑟瑟发抖,拼命地跑回家,后来经过很长一段时间,这种恐惧感才慢慢消失。恐惧感虽然消失了,但恐惧的痕迹还存在。每当孩子看到陌生人,就会产生莫名的恐惧,在惶恐、矛盾、徘徊中,他变得越来越孤僻。

从儿童心理学上讲,社交心理是孩子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如果父母没有为孩子培养一个正常的社交心理,那么孩子将自我封闭于一个相对固定与狭小的环境中,由于隔绝了人的交往而往往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常见的表现是自闭,胆怯,自私,任性,不帮助别人,也不让别人帮助,忽而自傲,忽而自卑。

有的孩子可能学习成绩不错,显示智商颇高,但情商可能偏低。这样的孩子不仅人际交往能力不足,而且不会妥善处事。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被长久关闭在与爸妈的小天地里,没有同小朋友玩耍的环境,很难交得知心朋友而导致的性格变异。

杨女士在生燕燕前,是一家大企业的高薪白领。因为一直忙事业,怀燕燕时她已经是高龄产妇了。为了把孩子培养成才,她无法再兼顾事业,于是辞去了光鲜的工作,一心一意当起了全职妈妈。

杨女士把燕燕的教育当成事业去做,不仅把燕燕的日常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而且从孩子出生起,就非常注重对她的教育。燕燕2岁多的时候,就能够数数、背唐诗、读英文字母了,没少赢得亲朋好友的赞许,杨女士也因此成了大家眼里榜样级的全职妈妈。

但是,从燕燕上幼儿园开始,问题就来了。

虽然燕燕没有像其他小朋友那样,在入园初期大哭大闹,但杨女士发现,自从上了幼儿园以后,燕燕的情绪就大不如前了,而且夜里经常做噩梦。幼儿园关老师对杨女士说:“燕燕在幼儿园很乖,自理能力也很强,但就是太安静了,她不和老师、小朋友们一起玩,总是一个人坐在角落里望向窗外,似乎望眼欲穿等待妈妈的到来,那种期盼的小眼神看着都让人心疼。”

杨女士问女儿:“为什么不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呢?”

燕燕的回答每次都如出一辙:“我只喜欢妈妈,只喜欢和妈妈玩,我不要和别人玩!”

杨女士听了女儿的话,心里别提多难受了,想想燕燕上幼儿园前,每天在家里和自己玩得不亦乐乎,可怎么上了幼儿园,小朋友多了,反而孤僻了呢?

其实,燕燕的孤僻正来自妈妈的过度养护,以至于孩子大多时间只和妈妈两个人在一起,几乎没有机会接触外部世界。生活圈子的闭塞,会让孩子缺乏足够的社会化锻炼,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愿也不会与别人相处了。这样养起来的孩子,往往更喜欢独处,或只愿和妈妈在一起。

当然,导致孩子孤僻的原因还有很多。

有些家庭,父母本身不善交际,自然无法为孩子提供正确的社交指导,受此影响,孩子从小就容易因为缺少小伙伴而越发不合群。

有些孩子,因为父母离异或一方身故生活在单亲家庭中,长期缺少足够的家庭温暖,爱的缺失致使他们性格越发孤僻,对周围的人和事物总是冷漠对之。

有些家庭,父母过于注重事业,长期将孩子托付给老人或保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得不到父母爱的滋养,就很容易出现畏缩、孤僻的情绪。

有些父母,过度以孩子为中心,孩子被娇宠成了习惯,一旦到集体中,关注度严重降低,没有了赞美声,孩子的自信心顿时备受打击,就会慢慢变得自闭。另外,被溺爱的孩子往往过度以自我为中心,要求得不到满足就会大发脾气,这样也会受到小朋友的排斥。

还有些父母,信奉严厉教育,在孩子面前总是板着面孔,孩子有点小错非打即骂,导致孩子对父母过分畏惧,长期处于紧张压抑状态。因为害怕犯错受罚,孩子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慢慢就从不敢说话变成了不愿说话。

诚然,孩子的孤僻令妈妈们内心焦虑,但倘若我们能够及时醒悟,改变教养方式,多接近、多关心孩子,给予孩子足够的温暖,孩子的孤僻状况就会有所控制和好转。

(1)我们应该竭力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如果父母不和,经常争吵,孩子就得不到应有的关怀和培养,使孩子的心灵受到创伤,就会因此而沉默寡言、闷闷不乐,从而越来越孤僻。假如妈妈经常随意批评、否定孩子,甚至指责、训斥孩子,孩子就会丧失自尊心和自信心,会感到自己很笨和行为不好,这种自我体验几经反复固定下来,就会使孩子形成自卑孤僻的性格,总认为自己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行,谁都不如,因而一个人缩在一旁不敢出声、心情压抑。

(2)我们还要扩大孩子的生活空间。当前,由于家居条件、家庭结构等原因,很多妈妈常把孩子关在家里,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孤僻。我们应该让孩子从“自我”的小圈子走出来,让孩子多与小伙伴一起玩耍、游戏、生活。

(3)我们要将孩子带动起来。孤僻的孩子多着迷于一些缺乏社会交往、社会交流的活动,如看电视、玩游戏机等,对周围的事物不闻不问,对社会、周围的人和事采取不参与的态度。妈妈必须中断孩子的这些着迷的爱好,多与孩子进行情感沟通,鼓励孩子陪自己外出采购、参与做饭或帮邻居取奶、取报、送信等,让他与人进行交往及培养他助人为乐的精神。

(4)我们要坚持每天带孩子出去到有同龄小孩玩的地方活动,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另外,可以的话,多带孩子到有同龄孩子的家庭串串门,让孩子多多与别的小孩子接触。因为和同年龄的孩子在一起,孩子们相对来说会比较放松,也更容易开口和别人交流。

此外,我们要注意细致地观察、挖掘孩子的长处,创造条件使孩子得到表现的机会,经常以商量的语气、信任的目光、平等的心态与孩子沟通,做孩子的好朋友。这样,孤僻的孩子也会慢慢开朗起来,不会再沉迷于独自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