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小磨叽”,妈妈千万别起急(1 / 1)

奕娆每天上学前,都要把妈妈气得够呛。

妈妈催促她赶紧刷牙洗脸,换衣服和鞋子,小丫头就是不紧不慢,慢慢腾腾。妈妈急了,冲着奕娆大喊大叫,奕娆要么丢给妈妈一个鄙视的眼神,置若罔闻,要么嘴里碎碎念,和妈妈对抗。如果妈妈再严厉一点,奕娆就会哭鼻子,然而行动仍然不会跟上,依旧磨磨蹭蹭、拖拖拉拉。这对母女较量的结果就是,奕娆上学经常急匆匆赶时间,妈妈上班也经常急匆匆赶时间。对于这个熊孩子,妈妈很恼火,也很无奈,打又舍不得打,管又管不好,她真不知道该怎样办才好了。

明明三下五除二即可完成的事情,却总是拖着不办;明明一个小时就可以写完的作业,总是要拖延到两个小时以上……很多家长为此头痛欲裂,生活和学习的节奏越来越快,可拖延行为却在孩子身上蔓延开来,如果不能及早纠正,孩子长大以后真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子。

拖延的孩子遇到什么事都要向后推诿,而拖延习惯的养成对人生事业有百害而无一利。古往今来,那些有大作为的人物,鲜有拖延的习惯,相反,当机立断、雷厉风行似乎是他们的共性。

人的性子可以稳,但绝不能慢。拖拖拉拉、懒懒散散的人绝对不会有大出息。从这个角度上说,改变孩子拖延的习惯,推动孩子走上“大有作为”的人生大道,是每一位家长必须重视的问题。家长们任重而道远。

想要纠正孩子的拖延行为,首先要找到拖延的根源。那么,孩子为什么会拖延呢?

有个朋友,小时候被父母认为是不可救药的拖沓孩子,当然,他现在也很拖沓,他说:“其实当时我能更快地完成作业,但每次我提前完成,老爸老妈就会千方百计地在我的作业里找错误,如果我的作业全做对了,他们就会说我字写得不工整,所以我干脆慢慢写,写到他们没时间挑剔为止。”

另一个朋友马上附和道:“你的情况和我差不多。如果我把作业很快完成了,我父母就会再给我布置课外作业,我还是不能玩,所以我当时一边写作业一边玩,这样我总算还有一点玩的时间。类似的错误,咱们可不能在孩子身上再犯啊!”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孩子的拖延其实是和父母密切相关的。

心理学家通过对拖延症患者的研究发现,五种家庭倾向和与之相伴随的内心恐惧是形成拖延的心理原因。这五种家庭倾向是:施压、怀疑、控制、依附和疏远。

这些原因其实本质上都与爱有关。但在孩子看来,这些爱是有条件的,只有符合父母的要求,达成父母的期望,他们才有可能被爱。这个时候拖延就会成为一种工具,孩子通过把事情完成的时间拉长,来表达对父母爱的条件的不满。

因此,对待已经开始拖延的孩子,第一步就是要让他们感受到无条件的爱,这个是基础。只有孩子内心不存在恐惧,才能正视不完美的结果,而不惧怕去完成某一件事情。

我们还要让孩子知道,他才是自己事情的主人,他必须对此负责,不能依赖别人,爸爸妈妈不可能一辈子帮他做事。

我们需要给予孩子选择的余地,不要把我们的意志强加给孩子,我们需要尊重他的意愿,但是如果他进行了自主选择,就一定要监督他完成。

我们要表扬他的努力、坚持,而不是因为结果去表扬。我们不要只表扬孩子作业没有错,而是要表扬他在做作业时的态度。

当然,面对孩子的拖延问题,妈妈们该惩罚的时候也要惩罚。

雨欣早上洗漱吃饭磨磨蹭蹭,导致上学迟到。妈妈心想,这熊孩子一定会被老师批评,活该!就该给她点教训。

结果,中午的时候,孩子放学回家,妈妈在孩子脸上看不到任何羞愧感,妈妈敏感地意识到,老师应该没有批评她。

当天下午,雨欣妈妈就和老师沟通了一下,请老师狠狠批评一下自己的孩子,给她一点“教训”,让她对自己的错误有所悔悟。

老师听到这话,也是相当意外,如今这个年代还有家长主动为孩子讨批评的?她都很多年没有听到这么有趣的要求了,于是老师笑着就答应了下来:“好的,我下午开班会的时候一定狠狠批评她。”

这天下午放学,雨欣一进家门就立刻求妈妈带她去买闹钟,回来后立刻将定时调到六点半,然后才长松一口气。

打这以后,雨欣每天都是自己按时起床,动作也比之前利索多了,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她不管去哪,都要随身携带自己的小闹钟。

在对孩子的所有教育中,慎始很重要,在他第一次犯错的时候就及时纠正他,这会让他受益终身。

总之,纠正孩子的拖延行为,家长首先应从自身做起,只有我们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反思出孩子拖延的根源,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孩子的拖延行为,帮助他们祛除拖延顽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