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间有句老话:“七八岁,讨狗嫌。”男孩子到了七八岁的年纪,最让妈妈头疼。磊磊妈妈对此深有体会。
磊磊身高体壮,顽皮得很,虽然妈妈早叮嘱他在玩闹的时候要谨慎小心,虽然他往往无意,但还是常常会做出伤害小朋友的事情。
有一次,他在小区里跟一群小伙伴玩沙子,他一时兴起,口里高喊:“握不住的沙,那就扬了它。”抓起沙子便向空中扬去。这下可好,黄沙漫天,躲闪不及的小伙伴被弄得满身都是,有个年龄较小的女孩还被沙子迷了眼睛,当场大哭起来。
家长们听到哭声,纷纷围了过来,赶紧给自己的孩子检查清理,大家看向磊磊和磊磊妈妈的眼神相当不友善,那眼睛里分明写着“欠揍”两个字。
磊磊妈妈当时尴尬极了,可是她也很委屈——她不是不管孩子,给孩子定了好多规矩,也叮嘱过他很多次了,可他就是不往心里去啊!再看磊磊,感觉和没事人一样,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做了错事。
妈妈见状,真是气坏了,一把将磊磊拎了过来,质问他为什么这样做。磊磊当场给了一个令妈妈更尴尬的答案:“好玩啊!”妈妈让他道歉,他也不肯:“风大还迷眼呢,怎么不让风道歉?怕迷眼别出门啊!”
此话一出,母子俩立刻成了全小区最不受欢迎的人,磊磊妈妈脸如火烧,赶紧替孩子给大家郑重道歉,随后把磊磊带回家,进行了一场苦口婆心的批评教育。
不过,磊磊仍然不觉得自己的做法有什么不妥,即便是在家里,他也拒不认错,还嘲笑妈妈小题大做。
看到儿子如此冥顽不灵,妈妈真想扬起小皮鞭暴打他一顿,可是她也知道,打孩子不是好的教育方法,甚至可能起到反作用。但是,不打又怎么让他长记性、守规矩呢?磊磊妈妈真是一筹莫展。
孩子心智不成熟,往往意识不到自己的做法是错误的,即便大人明确告知,立下规矩,千叮万嘱,但因为自律性差,很多孩子依然一犯再犯,屡教不改。这个时候,家长给他们一些直截了当的惩罚就很有必要了。
正当磊磊妈妈头疼欲裂的时候,爸爸下班到家了。妈妈仿佛抓到了救命稻草,赶忙将今天发生的“事件”以及磊磊做错事后的态度说给爸爸听,希望他好好管管这个熊孩子。
爸爸思考片刻,对磊磊说:“不管你是不是故意,你伤害到了其他小朋友,这就是错。如果你仍然不知错、不改错,我们就要对你进行惩罚了。”
磊磊心说:“你能怎么惩罚我?能把我丢到河里喂鱼吗?”他虽然嘴上不敢直说,脸上却写满了不在意。
爸爸见状,继续说:“今天,我算你是初犯,只对你提出警告。如果下次再犯,一错再错,我就关你禁闭,不许你出去和小朋友们玩,直到你真的知错改错为止,这就是我们对你的惩罚。”
听爸爸这么说,磊磊有些害怕了。
第二天,磊磊放学后再出去玩,已经开始小心了,他想做大动作之前,会观察一下身边有没有小朋友,会不会伤及无辜。妈妈看在眼里,高兴在心里,孩子终于有进步了,还是娃他爸有办法。
但是,没过两天,磊磊就忘记了父母的警告,又开始放飞自我了。一天,他在和几个小男孩玩警察抓小偷的时候,彻底玩疯了,也不管周围有没有人,一通乱跑乱撞。大人和大一点的孩子被他撞一下倒没什么,不过是送给他一道道厌恶的目光,但磊磊扮演警察抓小偷时一个飞扑动作,干净利落地就把一位三四岁的小朋友扑倒了,那孩子的手臂和腿都摔破皮了,小朋友立即哭了起来。
孩子的哭声把远处聊天的家长们引了过来,磊磊妈妈到现场一看:我的天,儿子又闯祸了!赶忙给人家赔礼道歉,并把小朋友送去社区医院处理伤口,母子俩再次成为全小区最不受欢迎的人。
磊磊是在妈妈喷火的眼神下,颤抖着走回家的。显然,这次他知道自己做错了,可是为时已晚。爸爸妈妈当即开启处罚条例——半个月不准他去小区广场玩,如果半个月后他还没有真正认识到错误,处罚继续延期。
尽管磊磊哭得十分伤心,尽管他不断央求父母再给他一次机会,但爸爸妈妈这次没有一丝妥协。他们知道,教育孩子时,定下的惩罚一定要作数,否则孩子见父母不忍心惩罚自己,就会有恃无恐,屡教不改,小毛病最终也会成为坏习惯,会影响他的一生。
半个月的时间对磊磊来说相当漫长,每天学校与家两点一线,曾经那个承载他无数欢乐的小广场,如今离他那么远。有时候,放学回来,妈妈也会带着他在广场边缘看着小朋友们玩耍,提醒他细心观察,别的小朋友是怎么友好、安全地玩耍的,但绝不允许他踏进广场一步。
磊磊可怜巴巴地看着别的小朋友快乐玩耍,看着他们和谐相处,他似乎知道自己该怎样做了。
禁闭解除以后,磊磊终于进入了小广场,终于回到了小朋友们中间,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挨个给自己有意无意伤害过的小伙伴道歉,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出现过伤人事件。
孩子就是孩子,他们总是难免出现这样一些问题、那样一些错误,但他们可能又不自知。他们总是在试探父母规定的极限,他们需要一种坚定而又前后一贯的纪律约束。然而,这个尺度的确很难把握。
一方面,管教是必须的,但过于严厉的管教往往容易扼杀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以及影响孩子的自尊和人格的形成。美国有一个美丽的少女患有忧郁症,这是由于在童年时期经常遭受父母残暴的殴打导致的。有一次,她半夜尿床,父亲就用尿湿的床单包住她的头,并且把她的头塞进马桶。这种过分且出人意外的处罚,给这个孩子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以致长大以后她一直无法从父亲对她稚嫩心灵所造成的梦魇中挣脱出来。
另一方面,孩子也是有判断力的,放任孩子也很容易让孩子觉得父母不够关心自己。当孩子知道自己犯了错时,不管他是出于什么原因,他都会期待父母做出适当的反应,毕竟父母象征着每个孩子所想要的公平和秩序。父母若没有对孩子的行为做出妥善处理,孩子就不会尊重父母,也觉得没有必要听从父母的话。因此,作为父母,你的责任就是制止孩子的错误行为,改变他的行为和思想方向。如果奖惩不分的话,孩子对行为的认定势必跟着摇摆不定,无所适从。
因此,无论是奖励或惩罚都应有同样的程序和原则,妈妈在处罚孩子以前,首先应该了解什么是“适度的处罚”,然后才可能实施真正有效的管教,才能在奖励与惩罚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既不至于伤害孩子,也不至于放纵孩子。
适度处罚的前提应该有一个事先设定好的合理的界线,以制度和规定的方式确定下来,并告诉孩子。这些规定应该在孩子做事之前就讲清楚,一定要让他清楚地知道妈妈的期待和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