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都做不到,孩子怎能不动摇(1 / 1)

晓静婚前是超爱玩的女孩,凡是好玩的她都有兴趣。不过,她更喜欢吃,“吃不胖的小姐姐”可是名声在外。她还跟许多都市年轻人一样,是个夜猫子,经常刷手机刷到凌晨,即便结婚之后,她依然是活的非常洒脱。

不过,这种“美好的状态”很快随着孩子的降生受到了限制。孩子成了晓静的束缚,她无法再像以前那样和姐妹们肆意玩耍,她也没时间和精力再做网络上的游侠,她只能化憋屈为食量,继续将“吃货事业”进行到底。于是,她在网上买来了大量的零食,藏起来,偷偷吃。

可孩子到了一定年纪,便开始翻箱倒柜,捉妖拆家,家里没有他们翻不到的地方,更没有你藏得住的东西。很快,晓静的“秘密粮仓”便被儿子发现了。当他拿着自己的“战利品”好奇地问妈妈“这是什么”时,晓静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只好哄骗孩子说:“这是妈妈的存粮,大人可以吃,小孩不能吃。”

孩子非常纳闷:“为什么大人可以吃,小孩却不能吃呢?一定是很好吃的,妈妈想吃独食,不行,我一定要尝尝!”于是,当即表示他要吃,就要吃,必须吃。

可是,这些零食对身体有没有好处我们不知道,对身体有没有坏处咱们也不好随便说,但肯定是不适合孩子食用的。晓静没办法,只好认真地告诉孩子:“吃零食对身体不好,尤其是小孩子,更不应该吃。”

一听这话,孩子立刻奶声奶气又充满友爱地对妈妈说:“吃零食不好,宝宝不吃,妈妈也不吃。”那一瞬间,晓静被感动了,宝宝这么小就知道心疼妈妈了,于是一激动就点头答应了。

然而,生子以后,晓静已经放弃了太多爱好,如今要戒掉零食,她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她心想:“你小子有张良计,为娘我有过墙梯,我二十多年的人生经验还斗不过你一个小屁孩儿?”某天,老公带儿子去游乐场以后,晓静决定绝不辜负这美好的时光,她火速下楼直奔超市,买来零食,准备回归少女时代的美好生活。

结果,晓静刚吃两口,因为儿子嫌天热吵着要回家找妈妈,父子俩打道回府了!晓静被儿子抓了个现行,小家伙冲到她面前质问:“不是说零食对身体不好,不是说好不吃零食的吗?你骗人,我也要吃!”说着抓起薯条就往嘴里塞。

老公在一旁无奈地摊开双手:“我也没有办法啊!他非得要回来。”

你给孩子定的规矩,如果你希望孩子守规矩,就要以身作则,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示范。事实证明,以身作则比给孩子讲道理要有效得多,因为没有判断力的孩子很难理解你的长篇大论,但却会积极模仿你的行为。

孩子模仿父母,最初并不会分辨对错。父母希望孩子学的,他会模仿;担心他学的,他照样会模仿。这时候,父母仅仅是在口头上禁止是没有效果的,自己都做不到的事,如何还能要求孩子做到呢?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朱庆澜先生曾经明确指出:“无论是什么教育,教育人要将自身做个样子给孩子看,不能以为只凭一张口,随便说个道理,孩子就会相信。”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品学兼优,首先,爸爸妈妈就要做出表率来。

在这个世界上,孩子通过模仿而学习,他们的第一个模仿对象就是父母。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每位父母都可以从孩子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因此,家长要求孩子遵守的,自己必须遵守;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身体力行;要求孩子全面发展,自己先要活到老、学到老;要求孩子少年早立志,自己的人生也不能没有奋斗目标……

我们很难想象,一位终日喝酒、打牌、“筑方城”的爸爸,或者一位每天把大量时间花在穿戴打扮、逛商场上的妈妈,能给孩子做出勤奋学习的榜样;我们同样很难想象,整天琢磨怎样占人便宜的父母能培养出孩子健全的人格……为了孩子检点自己的言行,为了孩子提高自身的修养,为了孩子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为了孩子努力去拓展自己有价值的人生,让孩子在自己身边学会做人,父母必须先修正自身,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榜样。

对于妈妈来说,教养儿女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孩子模仿父母,我们不能禁止孩子们模仿,相反,我们应该让自己值得模仿,哪怕是我们行为中最微不足道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