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说话,孩子这是和你较上劲了(1 / 1)

漫妮自从进入初中以后,和父母的交流就越来越少了。每天放学后,漫妮总是第一时间回到自己的房间,把房门一关,任你千呼万唤,不到吃饭时间绝不出来。

吃完饭以后,她又迅速躲入深闺,房门一锁,这个世界只有我。

以前,漫妮在父母面前可是一个“小话痨”,遇到开心的事、不开心的事、有趣的事、难以解决的事,都会和父母分享、商量。可是,随着年龄一点点增长,漫妮和父母之间的话越来越少了。

有时候漫妮做得不对,爸爸妈妈说两句,她则一言不发,“你们想怎么批评都好,我照单全收就是了”,即使爸爸妈妈错怪了漫妮,她也不像过去那样据理力争,只是把脸一甩,把门一关,保持沉默。

这种状况令漫妮父母非常焦虑,然而又不知道如何与女儿重新建立亲密沟通。

无意中,漫妮妈妈看到漫妮的日记,只见上面写着:“他们一点也不了解我,想让他们理解我,更是痴心妄想。他们根本不知道我想要什么,却觉得他们给我的就是最好的,我必须感恩戴德地去接受。他们今天要我学跳舞,明天要我学钢琴,每天盯着我的成绩叨叨叨,还阴阳怪气地说现在的孩子身在福中不知福,要是这就是福,我一点儿也不稀罕!他们只希望我像他们希望的那样优秀,好让他们在亲戚朋友面前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漫妮妈妈看到女儿的心声以后,当时就惊呆了,她从不知道,女儿的心里竟然对父母积蓄了如此多的不满。她本想和女儿好好聊聊,可又不敢,怕女儿察觉自己偷看了她的日记,彼此之间关系更加僵化。

跟漫妮父母一样,很多家长非常困惑——为什么孩子什么话都不愿意对我说呢?

其实,主要原因就是,家长们总是爱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所以孩子们尊敬他们,但却无法理解他们,总觉得跟爸爸妈妈缺少“共同语言”。如果父母期望孩子能够接受自己、接近自己,那么就必须要放下高姿态,在家庭中构建起民主、平等的良好气氛。

在美国,家长们认为,大人必须平等地对待孩子,和孩子成为好朋友,才能成为称职的家长,才能教育好孩子。我们可以看一下,一位美国妈妈是怎样教育她的孩子的。

珍妮是美国加州的自由职业者,她在教育孩子方面下了很多功夫。她说自己一直在努力为孩子提供一种民主的家庭气氛,她和孩子的关系就像朋友一样友好亲密。

对孩子的平等姿态是良好沟通的开始,她将孩子描述理想的作文保留下来,将孩子们的学习成绩、身高等按逐年变化绘制成曲线图,从小就教他们唱歌、游泳、划船、钓鱼,带他们到博物馆参观,看展览,看歌剧,有空还带他们到大自然中去呼吸新鲜空气……

在各种活动中,她不会因为自己是家长就不容置疑,摆出什么都对、什么都懂的样子,而是尽量去做能给予孩子知识和欢乐的最知心、最亲密、最可信赖的朋友。遇到比如搬家、换工作、买车之类的事情时,她就会召开家庭会议,与爸爸一起和孩子们商量该怎么做;她还组织家庭音乐会,并将每个人唱的歌录制在磁带中。由于家庭气氛民主和谐,孩子们生活得无忧无虑。

因此,她的孩子遇到事情就会跟爸爸妈妈讲,从不在心里放着,出门说“再见”,进门先打招呼,做饭当帮手,饭后洗碗、擦桌、扫地;平时买菜、洗菜,给父母盛饭、端汤、拿报纸、捶背;有时父母批评过了头,他们也不会当面顶撞,而是过后再解释。她常对孩子们讲:“我们是母子,也是朋友,我和爸爸有义务培养教育你们,也应该得到你们的帮助,你们长大了,会发现我们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发现我们很多地方不如你们,这是正常的。因此,我们要像朋友一样互相谅解,互相帮助。”

在这个美国家庭中,不管是家长,还是孩子,都是平等的。孩子提出的看法,爸爸妈妈都认真考虑,有道理的就接受;而爸爸妈妈的想法也都和孩子讲,共同商讨。这样做,孩子觉得自己在家里有地位、受重视,所以也就对家庭更加关心。

如果中国的父母也都能这样与孩子相处,也许就不会有那么多家庭问题了。家长与孩子之间不应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而应像朋友一样平等、自由。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家长要完全迁就孩子,妈妈还是要负起引导的责任。

那么,如果你的孩子已经开始与你进行沉默的对抗,你该怎样撬开孩子的嘴呢?

(1)对孩子要宽严适度。妈妈既不能为了赢得孩子的开心和笑容,就对孩子的缺点、错误放任自流,听之任之,连不合理的要求也违心地满足;也不能时时处处苛求孩子,把孩子与同伴进行横向比较,甚至拿孩子的短处去与同伴的长处相比。妈妈要注意进行纵向比较,一旦发现孩子的闪光处和点滴进步,就要及时加以鼓励。

(2)要尊重孩子,认识到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也有自己的情感和需要。妈妈要放下架子,“蹲”下身来与孩子讲话,尽量减少“威严感”,增加“亲切感”,让孩子感觉到妈妈和自己是平等的。

(3)对待孩子要讲文明礼貌,不打骂孩子。一旦孩子有了成绩,做了好事,妈妈爸爸都要表示祝贺。

(4)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当自己对孩子讲错了话、做错了事,要勇于向孩子承认错误并及时道歉。这不但不会降低妈妈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反而会使孩子觉得妈妈更加可敬可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