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熊孩子排斥了,试试非语言沟通(1 / 1)

雯雯放学回家以后,妈妈发现她的铅笔盒里多了一块崭新的橡皮。这块橡皮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雯雯在学校究竟做了什么?带着满脑子的猜测,雯雯妈开始询问雯雯。

雯雯慢悠悠地回答:“橡皮是和后桌楠楠换的。”

可是,雯雯原本的那块橡皮已经被她用得又小又丑,楠楠为什么要跟她换呢?雯雯妈忙问:“楠楠是自愿的,还是被迫的?”

雯雯这时明显已经有些不高兴了,口气挺不耐烦地表示:“楠楠觉得我那块橡皮擦得又快又干净,是她主动找我换的。”

雯雯妈听后一脸的不可置信,眼神中带着深深的怀疑,像看坏孩子一样审视着雯雯。

看到妈妈的表情,雯雯眼睛都红了,把橡皮往地下一扔,哭着跑回了自己的房间,将自己锁在里面。

雯雯妈也很生气:“你这熊孩子,怎么这么大臭脾气,我就问几句,怎么了?你要不开门,今晚就别吃饭!”

“不吃就不吃!”母子俩这就僵持上了。

大家想一想,为什么雯雯反应会这么强烈呢?因为她感受到了来自妈妈浓烈的负面心理暗示。雯雯妈虽然没有说出自己想说的话,但雯雯显然已经知道了她心里的想法,这让她感觉自己的人格受到了侮辱,进而对妈妈进行了抗议。

在心理学上,这种“暗示效应”被称为非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是指通过身体动作、表情、情绪和态度等除语言之外的方式与人交流,它的表现形式较为含蓄、抽象,带有诱导的意味,目的是用间接、暗示的方法对他人心理和行为造成影响,从而使被诱导者按照自己期望的目标做出相应的反应。

对于敏感、善于观察的孩子来说,父母的非语言沟通往往更能收到教育的奇效。当然,如果把握不好,也可能引起教育的惨败。比如,雯雯妈妈的惨痛教训。

按照对孩子要多赏识鼓励、少批评打击的原则,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一下在儿童教育中的非语言沟通。

小纲是个小捣蛋鬼,前段时间因为买不买玩具一事,和妈妈闹得面红耳赤,于是他便耍起牛脾气,坚决不和妈妈说话,这令小纲妈妈又气又急。要知道,孩子拒绝和大人说话,是因为在他小小的心灵里,对大人产生了记恨,只有通过有效沟通,才能解开他心中的疙瘩。可是,小纲就是不肯说话,那这个疙瘩岂不是越结越大?

好在,小纲做教师工作的小姨及时给姐姐提供了一个好建议。她说:“既然孩子不肯说话,那你可以试着用非语言的方式和他沟通啊。比如,在他静心写作业时给他一个坚定的、鼓励的眼神;在他受到老师表扬以后,回家给他一个微笑的肯定,一个赞许的拥抱。这种主动示好的方式会慢慢拉近孩子和你的距离,到时候,孩子心中的疙瘩自然而然就解开了。”

小纲妈将信将疑,心说:“你主动跟他说话他都爱搭不理,你对他卖笑,他就能雪融冰消?”不过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小纲妈妈还是决定试一试。

一开始,小纲对妈妈的主动示好仍然十分抗拒,甚至觉得妈妈有些怪异,这令小纲妈很是灰心丧气,但为了修补自己与孩子的关系,小纲妈一咬牙,还是决定“厚着脸皮”坚持下去。慢慢地,小纲感受到了妈妈的用心良苦和满满爱意,只是他有些不好意思跟妈妈主动认错。一天,小纲单元测评又拿了一个100分,在妈妈赞许的眼神下,小纲终于鼓起勇气,回馈给妈妈一个久违的拥抱。

这就是非语言沟通的奇效,它可以避免言语间的冲突和尴尬,使亲子双方通过委婉的方式,放下自己的面子,化解矛盾于无形。有时,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亲吻、摸一下小脸、擦一下眼泪、拍一下肩膀、打一下小屁股……就能消除亲子矛盾,和谐亲子关系,安抚孩子的情绪,滋润孩子的心灵,起到事半功倍的亲子沟通效果,家长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非语言沟通的运用绝不仅仅是为了修补亲子关系。在家庭教育中,非语言沟通可以理解为,当语言沟通效果不好时,不直接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而是使用身体语言暗示,让孩子自行领会父母的心意。相对于直接下令而言,这样会给孩子创设一个思考、领悟的过程,使孩子的印象更深刻。

不过,使用非语言沟通,也有它的注意事项。

第一,精准接收孩子的非语言信息。其实,孩子也很喜欢并且经常使用非语言方式与我们进行沟通。只是,他们的热情表达常常被我们的粗心冷漠所忽略。

想想孩子小时候,他的一举一动都躲不过我们的眼睛,生怕孩子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倘若孩子精神萎靡、不爱吃饭或者神色不对,我们一定会去推测,或者直接检查孩子的身体,寻找他们肢体、表情反馈出来的答案,那份细心与耐心无与伦比。

然而,孩子长大以后,我们除了关心他的成绩,似乎对孩子的内心世界不感兴趣了。其实,孩子越大,他们无法用语言表述的思想和感情就会越多。有时候,因为性格原因,或是出于自尊,又或因为其他一些原因,孩子并不想将自己的想法直接说出来,这时,他们往往会给父母一些暗示,如果你不注意接收,孩子必然失望至极,同时,你也无法体察他的内心和情绪。

其实,只要我们足够爱孩子,有足够的细心和耐心,做到这一点并不难,毕竟他们小时候,我们曾经做到过。

第二,一定要注意孩子给予我们的反馈。我们使用非语言沟通的初衷是为了使亲子沟通更加深入、更加有效,因而在与孩子进行非语言沟通时,一定要注意观察、认真辨别孩子的反馈信息。如果孩子的反馈并不好,或是明显抗拒,我们就需要及时停止这种交流;如果孩子的反馈很好,非常乐意接纳,那我们不妨多使用一些。

总之,使用非语言沟通要以孩子的反馈为风向标,要注意方式方法,要分清场合,选准时机,不要随意乱用。

第三,要使用积极的非语言沟通。使用非语言沟通的目的是融洽亲子关系,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必要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表现出严厉,但一定不要使用伤害性、侮辱性的肢体语言。

我们应该经常这样做:

(1)给孩子亲切的眼神。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会说话。我们在看向孩子时,眼神中理应充满关爱、理解、支持和鼓励,透过温情的眼神,孩子们就能够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他们也会因此更愿意与父母亲近,也更愿意在善意的眼神下接受父母的指正。

(2)给孩子阳光般的微笑。微笑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心情表达方式。它会给人一种亲切、友好的感觉,对人微笑会让人感到善意、理解和支持。

生活中的微笑太多了,但最特殊的还应该是父母的微笑,这是任何笑容都无法比拟的。它包含了父母对孩子无私的爱:受伤时,微笑会给孩子无限的关怀,抹去他心中的伤痛;脆弱时,微笑又能给孩子信念,使他坚强,让他信心百倍地面对挫折;成功时,微笑可以作为褒奖,给孩子鼓励;犯错时,微笑可以作为宽容,让孩子自醒。

微笑作为一种表示理解、鼓励、欣赏、友善的行动为人们所接受,那就让我们收起板起的面孔,慷慨地微笑吧!请记住,孩子需要你们的微笑,就像我们需要阳光、空气和水一样。

(3)给孩子温暖的拥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赫洛德·傅斯博士的研究发现,拥抱可以让人更年轻、更有活力,它还能让人们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经常与父母拥抱的孩子,心理素质明显高于与父母关系紧张的孩子。

拥抱是一种无言的力量,拥抱孩子可以让他在身心放松的同时感受到父母用肢体传递给自己力量,就像是你在对他说:“宝贝儿,你一定能行!”在孩子受到压力时,这种潜藏在内心的力量就会推动他尽快地把压力给释放掉,轻装上阵,从容应对。聪明的家长应该考虑一下,尽量多地使用这种既廉价又效果显著的交流沟通方式。

(4)给孩子温柔的安抚。抚摸是孩子的一种心理情感需要,也是他们感受父母爱抚的一种非语言方式。家长可以通过抚摸孩子的手、脚、身体、头等部位向孩子无声地传达信息。

摸摸脑袋,孩子就能感受到对他的赞赏和鼓励。当孩子向你展示他的优异成绩时,你可以快速地摸一下他的脑袋,说:“行呀,宝贝!”这要比干巴巴地说一句“做得真不错,继续努力呀!”要让孩子兴奋得多。当孩子情绪低落的时候,摸摸脑袋能让孩子体会到你的安慰,自己的情感获得了关注,孩子的心里会觉得比较舒坦,这要比苦口婆心地劝说有效得多。家长们要记住,不管是哪个年龄段的孩子,都喜欢被父母抚摸脑袋。

轻轻抚摸孩子的头发,表示对孩子的无限爱意。比如,妈妈帮助女儿梳理头发,并自然地抚摸一下,孩子会感受到妈妈传递过来的爱意,觉得非常愉悦。对处于困难中的孩子来说,家长可以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爱,并鼓励孩子战胜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