媛媛是家里的独生女,从小娇生惯养。媛媛16岁那年,二孩政策开放,爸爸妈妈决定给她生个弟弟。妈妈怀孕之后脾气不怎么好,经常腰酸背痛,没有精力继续照顾媛媛的饮食起居,于是开始和爸爸商量让女儿住校,每周回家一次。
当然,这件事还要征询女儿的意见。
妈妈:“妈妈要给你生弟弟了,没法照顾你,从下周开始,你去住校,有问题吗?”
媛媛:“妈妈,我不想住校!”
妈妈:“为什么?你能给我个理由吗?你班同学不也有住校的吗?别人可以为什么你就不可以?你比别人娇贵吗?你是不是不希望我给你生个弟弟?”
媛媛不说话了,红着眼睛,倔强地带着行囊住进校园。
媛媛刚刚住校那段时间,很是不习惯,她想和父母倾诉,可一想到妈妈那些声色俱厉的问话,就倔强地把难过藏在了心里。那段时期,同桌洋洋成了她无话不说的倾诉对象。
半年之后,妈妈的肚子越来越大,行动有些不方便,每次媛媛周末回家,妈妈支使她做什么,她都会很不耐烦地帮妈妈做,经常在家里和妈妈发生口角。爸爸妈妈都发现了媛媛的异常,但忙着为生二孩做准备,也就没有和女儿好好谈谈。
可是慢慢地,妈妈发现媛媛越来越爱打扮,每周回家都会和父母要钱买衣服,而且肚子越来越大,经常恶心,仔细一想,和自己孕初反应很相似。妈妈惊出一脑门子汗,忙将媛媛叫进房间询问。
原来,爸爸妈妈为了要二孩让媛媛住校的行为,在媛媛看来是在驱赶自己,妈妈那些强硬的问话,更让她觉得家里容不下自己。父爱母爱的缺失感在她心里蔓延,她越来越没有安全感,刚好同桌洋洋见她心情不佳,对她嘘寒问暖,两个人越走越近,很快就谈起了恋爱,并且偷尝了禁果。
媛媛妈妈对自己之前的行为后悔莫及,流着泪将女儿拥入怀中,但是错已铸成,无法挽回。
交流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孩子,所以,让孩子多开口是要放在第一位的。通过多方式和多方位提问,父母不但能够了解更多的信息,还可以使提问的过程同时成为一个点拨式教导的过程,在与孩子的一问一答中,自然而然地达到了解的目的。
相比于说教式、指责式沟通,提问式沟通的优势在于它更容易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更有利于我们切实解决孩子身上的问题。
当然,提问也是需要技巧的。如果话不过脑,口不择言,胡乱发问,其结果往往也会适得其反。比如媛媛妈妈的问法,绝大多数孩子都是难以接受的。
提问方式不同,亲子沟通会被导向不同方向,而教育效果也千差万别。
一天,晓飞一怒之下和小伙伴干架了。
回家后,他额头通红,身上更是青青紫紫的。晓飞妈妈看了真是又心疼又气恼,但她还是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因为她知道,这是教育孩子的大好时机。做了一个深呼吸,晓飞妈妈开始了她的提问式教育法。
“可不可以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情?是不是很疼?”晓飞妈妈没有劈头盖脸先训斥他的错误,也没有气急败坏痛斥他又惹是生非。
“我们玩游戏的时候,明明要插队,我不同意,他就强行站到我前面,我生气推了他一下,他回头打了我一拳,我们俩就扭打起来了。”晓飞说这话时,小脸依旧气得通红。
“这件事确实是明明不对在先,但生气归生气,先动手也是你的不对。妈妈再问你,打架应该吗?打架就能把问题解决了吗?”晓飞妈妈诱导孩子进行深入思考,这样他才能够深刻领悟和认识自己的错误。
“自然是不应该,因为我们打架,游戏也被迫中断了,大家都很失望。”晓飞对小伙伴们有些愧疚。
“游戏中断了,随时可以重新开始,但你和明明的友谊若是中断的话,想重新开始可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妈妈不知道明明被打成什么样,不知道这次打架会不会影响你们的友谊,你有没有想过,这件事该怎么处理?”晓飞妈妈问出了关键问题。孩子犯错,我们不仅要让他认识到错误,更要让他在错误中学到东西。
“这……其实没什么啦,明天我给他道个歉,我们就会握手言和,明明也不是小气的人。”晓飞倒是很洒脱。其实,孩子的世界比我们简单、干脆得多,很多问题是我们成人小题大做了。
很显然,这是一次轻松的、成功的家庭教育,但如果晓飞妈妈揪着错误不放,对孩子严厉责骂,那么结果就大不一样了。当孩子犯错时,我们经常使用提问引导,会使亲子沟通变得更加容易,也能更好地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儿童心理学家为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种比较实用的提问方式,妈妈们不妨参考一下。
(1)敲门砖式提问。这种提问方式主要是为了引起孩子的叙述。比如:“你的观点是……”然后,停下来等孩子说。它的特点是,你问孩子一句话,就够他说好长时间了,你需要的信息也就反馈回来了。
像这样的提问还有:“那你觉得……”“你感觉……”“你以为……”“你认为……”“后来呢?”“到底是怎么回事?”“你是怎么想的?”“你还有什么意见?”,等等。
(2)体贴式提问。比如,孩子说他很烦,并说了一大堆对朋友和学校不满意的话。那你可以这样问他:“同学们为什么不理你?”“你学习有什么困难?”“你希望妈妈怎么帮助你?”“你还有什么要求?”
(3)重点式提问。对谈话中的重要部分提出疑问:“你说根本没有希望了是什么意思?”“你真的要放弃比赛吗?”“你是什么时候发现开始出现这种情况的?”
(4)重复式提问。当孩子对你说了许多事情和他的想法之后,你可以说:“你看我理解得对不对?”“你觉得是不是这么回事?”这主要是为了确认,同时传递理解和关怀,理清谈话的内容。
(5)选择式提问。“要独立完成呢?还是让老师再给你找个搭档?”“你看是自己复习呢?还是让表姐帮你复习?”“这件事情你是自己向老师讲呢?还是妈妈去和老师说?”“你是因为他不帮助你而生气?还是因为自己没有做好而自责?”
这样问话的好处是,你已经把孩子回答的答案圈定了,孩子大多会从中选择一个,不会给出否定的回答。
(6)封闭式提问。为了快速启发孩子,达到教育目的,就要学会提问封闭性的问题。比如问:“这样做行不行?”孩子就会对你提出的建议和看法表示明确的赞成或反对。诸如“可以吗?”“是不是?”“行不行?”这类的问话都属于封闭性的问题。封闭性问题在有足够说服把握的时候非常有用。谈到一定程度,你觉得孩子会说“是”“好”“可以”时,及时提出这样的问题,他的思路就会被引到你的观点上来,并自觉地按照你的意愿做。这个时候要注意,如果孩子不是口服心服,结果并不会理想,还会有隐患存在。
家长们需要注意,提问是为了点拨孩子,而不是斥责孩子。因此,不要提一些尖锐的、让孩子感到难堪的问题。你的问题应该是温和而又能够引导孩子思考的。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是和孩子谈话,不是对孩子训话,重点在思想交流。孩子常常渴望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希望父母重视和理解自己,所以爸爸妈妈应该主动引导孩子说出他的心里话,听了孩子的话后,应及时反馈,使孩子觉得“我被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