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批评时的样子,决定孩子的回应方式(1 / 1)

最近一段时间,泽熙很不对劲。为什么说他不对劲呢?

因为以前很黏妈妈的他,不仅不黏着妈妈了,还故意躲着她。如果妈妈在客厅看电视,泽熙就回卧室里当“小宅男”,等到妈妈去了厨房或者回到卧室,泽熙才会来到客厅。心思细腻的爸爸发现了泽熙异常的行为,他很是纳闷。这对曾经亲密无间的母子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某天晚上睡觉时,泽熙爸悄悄问泽熙妈:“老婆大人,你哪里得罪咱家娃了?”

“我没得罪他啊!”泽熙妈努力回忆,仍然不知所以,说话时一脸茫然。

虽然没有得到答案,但泽熙爸觉得,这样下去也不行啊,毕竟家和才能万事兴嘛!于是,第二天趁妈妈出门买菜,泽熙爸将泽熙叫到跟前,耐心诱导、悉心询问才知道,事情原来是这个样子的。

泽熙从小就被父母送去学架子鼓,是班里的“打鼓小王子”,校园文艺会演即将来临之际,泽熙和两个同样爱好架子鼓的同学被老师安排为全校师生表演节目。那天,大家排练的时候,有一位小伙伴心不在焉,老是出错,泽熙出于集体荣誉的考虑,就说了对方几句。没想到,那天那位小伙伴的脾气也很大,一言不合就跟泽熙吵了起来。最后,两个人索性放下鼓槌,比试起了“跆拳道”。

结果还用说吗?泽熙和小伙伴双双被叫了家长,两个孩子也知道错了,相互道歉,握手言和。可是,泽熙妈妈过来的时候,不闻不问不了解情况,上来就对儿子一顿责骂:“你个熊孩子,怎么就这么不省心呢!在家招猫逗狗,在学校还跟人动手打架,你以为你是谁,想打谁就打谁?”

回想起泽熙在家中的种种顽皮,泽熙妈妈越想越气,要不是老师劝着拉着,她都想当众揍泽熙一顿。

泽熙非常气愤地对爸爸说:“妈妈太讨厌了!当着那么多人的面批评我,要不是老师拦着,她还想对我当众体罚。我不要面子的吗?我不会原谅她的!”

泽熙与人打架,这肯定是不对的,但泽熙妈妈不问缘由当众责骂,肯定也是不妥的,这轻而易举就激起了泽熙的逆反心理与反抗意识,母子感情因此大受影响。

对泽熙妈妈而言,这也许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转眼就被她忘到九霄云外了,但对孩子来说,这很可能是刻骨铭心的,他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可能忘不掉这段痛苦的、耻辱的回忆。

这是很多父母的通病,他们总是觉得小屁孩儿什么都不懂,因而在教育孩子时完全不考虑孩子的尊严问题。事实上,孩子往往比大人简单、敏感得多,他们对尊严的需求一点也不比大人少,父母口不择言无所顾忌的斥责与批评,无疑会伤害孩子稚嫩的心灵。

其实,同一句话在不同的场景、选择不同的方式,就会有不一样的效果。高情商的妈妈在批评熊孩子时,一定会注重自己的表达方式,不会让不过脑的言辞成为摧毁亲子关系的重磅炸弹。

(1)高情商的妈妈首先会肯定孩子们的人格。做父母的一般常认为孩子小,尚未成人,谈不上什么个人的人格。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孩子是有其自身的人格和自尊心的。只有承认他们的人格,并且尊重他们的人格,批评才会为孩子所接受。否则,孩子不会听父母的话。

(2)高情商的妈妈会让孩子明白自己为什么被批评,错在哪里。如果孩子明白了自己的错误,而且有所醒悟,就可不必再追究。因为父母批评的目的也就是要让孩子知道、认识自己的错误,否则一味地批评只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激起他们的反抗心理,反而会收到相反的效果。

(3)高情商的妈妈一定能够做到对事不对人。孩子犯了错,我们切记应明确指出他的错误,并针对他的错误进行深入分析,让他知道错在什么地方,以及错误的严重性,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定义:你是个坏孩子。

也许很多家长都不知道“标签效应”,这是一个对孩子成长影响极大的教育行为。通俗来说,就是你给孩子贴上什么标签,孩子就越容易朝着标签的方向发展。换言之,你说他是个好孩子,他成为好孩子的概率就更大;你说他是坏孩子,他往往就会如你所言。因此,批评孩子时,如何措辞,你一定要注意!

举个例子:孩子把墨水泼到了地板上。

错误的批评方式:“你这孩子太坏了!简直就是个混蛋!你没心没肺吗?累死我你很开心是不是?”

正确的批评方式:“你把墨水泼到地板上,破坏了家里的卫生,你又无法自己处理,一会儿妈妈收拾卫生多累啊?你必须帮妈妈一起处理,知道吗?”

后一种方式不会给孩子定性,不会伤及孩子的自尊,孩子也知道自己的错误造成了什么后果,并得到相应的惩罚,这才是我们教育的目的。

(4)高情商的妈妈一定能够准确把握孩子的个性,因人施教。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孩子。有些孩子天性敏感,话稍微说重一点,内心就感觉无法承受;有的孩子则粗枝大叶,父母不小心把话说重了、说错了,他也不放在心上,可能当时很生气,过一会儿就忘了。

对此,父母需要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对于那些天性敏感、内心脆弱的孩子,批评时一定不要使用侮辱性措辞,一定不要说“你真是个废物”“你要脸吗”“我真后悔生下你”等情绪化极重的语言。

而对于那些大大咧咧的孩子,批评过后可以给一点严厉的惩罚,使他印象深刻。

(5)告诫孩子错误不要重犯。父母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和正确的做法告诉孩子,由孩子自己决定一些原则,具体的做法还可因人、因地而异。总而言之,应该了解孩子的心理,理解孩子的心情,弄清事情的原委,对孩子的过失不夸大,也不掩饰。

总之,批评孩子时,我们应该冷静而且客观,不使用偏激的语言,字字句句都说在一个“理”字上,要使孩子感到亲切,感到妈妈是讲道理的,目的是教育自己学好,教育自己做事做人,完全是为了自己好。只有这样,他们才乐于接受批评,绝不能使孩子感到委屈,感到冤枉,或者感到妈妈蛮不讲理。

如果你真的“蛮不讲理”了,当你察觉到自己的错误时,一定记得要跟孩子认错、道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备同理心的孩子。

实际上,在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仅孩子会犯错,父母也难免会犯错,这时给孩子做个榜样,会收获比批评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