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对孩子食言,孩子满嘴谎言(1 / 1)

一位妈妈在网上吐槽,说自己最近相当头疼,因为自家的熊孩子近期经常说谎,已经被她发现好几次了,批评过他,也教育过他,然而并没多大作用。某天,她去接孩子放学,老师告诉她:“你家孩子把同学的手背挠伤了,当时很多同学都看到了。”然而老师询问缘由时,他竟然死不承认。老师表示:“你回家好好和他谈谈吧。”

这位妈妈非常担心,她说:“我不怕孩子犯错误,可他习惯性撒谎让我接受不了,如果将来成为一个满嘴谎言的人,还能有什么出息啊?”

诚实做人,诚信做事,是通行社会的基本准则,所以当孩子满嘴谎言时,做父母的怎会不担心。

然而,其实我们也不必一发现孩子“说谎”就怒火中烧或是焦躁难安,小孩子说谎,与成人有着本质的区别,我们不能因为孩子说几句谎话,就论断他的品行差。

事实上,孩子说谎也分有意说谎和无意为之。

生物学研究表明,3岁以下的孩子,还分不清真实与虚幻,对人物关系、数量、时间、空间等,并没有清晰的概念,往往是自己说了谎话,自己还以为自己说的是实情。

比如,孩子从幼儿园回来,对着妈妈竖起五个手指,兴奋地说:“妈妈,我今天在幼儿园吃了五碗饭!”显而易见,这不是实情,但孩子此时还分不清数量,他以为自己就是吃了五碗饭。

类似种种,都属于不自觉的、无意识地说谎,我们应该将其与成人世界的说谎区分开来,更不能将其看作“品行不好”的表现。事实上,这种现象在孩子慢慢长大以后是会逐渐消失的。

有意说谎是孩子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故意编造的谎言,虽然不能简单粗暴地断定这是一种坏品行,但如果任其发展,积习难返,势必成为孩子的一种品行缺陷。

那么,孩子说谎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1)逃避责罚。按基纳特定律来解释:孩子在做错事时,倘若他说了真话,反而遭到父母的斥责,所以撒谎就会成为他内心解脱的避难所。

(2)躲避强迫。比如,孩子早上去幼儿园,发现早餐又是米粥,而米粥是他很不喜欢的食物,他就会告诉老师:“我在家里已经吃过了。”

(3)实现欲望。孩子产生了某种强烈欲望,内心极度希望这种欲望能够被满足,他们可能会利用撒谎来达成目的。比如,他不想去补习班时,他会撒谎说:“我肚子很痛。”又如,他想多要点零花钱,他会说:“超市的××涨价了。”当孩子的某种欲望不被父母认可时,他们会企图用假话来蒙蔽父母,使自己的欲望得到满足。

(4)模仿大人。在电影或电视中我们时常看到这样一组镜头,即孩子气愤地说:“你说谎,你说谎,我不相信你!”当孩子发现父母数次说谎而失望地发出这种歇斯底里的喊声时,这确实是一种悲剧。孩子认为父母会说谎,当然就再也不会听信父母——即使父母这次没有说谎,父母说的是大实话。

孩子发现父母说谎后之所以感到如此失望和愤恨,是因为做父母的总是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说谎。说谎是一种不道德或不好的行为。不少孩子曾为说谎挨过父母的骂,甚至责打。既然父母要求和教育孩子不要说谎,那么他们自己又为什么要说谎呢?这是因为有时孩子经常缠住父母要这要那,吵闹不休,父母为了安抚孩子,不得已只得用谎话来哄骗他,以换取一时的安静。

日本有一本关于儿童教育的书里曾举了一个很生动的例子:作者有一次在长途客车上看见一个5岁的孩子吵嚷着:“我的香蕉!”

孩子的母亲怕打扰了周围的乘客就说:“香蕉没有了呀!”

她原想这样可以把孩子哄住,哪知孩子早看到了行李架上的香蕉,坚持嚷道:“有!有!”

孩子的母亲没有办法只得起身在行李架上拿了一根香蕉说:“吵死了!给你一根,再不准吵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有这种时候——孩子无理的要求使父母无法招架,为了暂时安抚孩子,就说“没有那种东西了”或“你要的没有了”。孩子有时虽然暂时安静了,哄住了,不吵了,但是后果却是危险的。那就是一旦孩子发现父母说的是假的,父母在说谎,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就会失去威信,孩子就会越来越不听话,甚至变本加厉地说谎。

因此,为了正确地教育孩子,当孩子提出他的要求时,妈妈如果认为孩子的要求不当,应该据理说服,指出孩子要求的不当之处。比如,告诉他车上这么多乘客,在行李架上取香蕉很不方便,会打扰别人;或者讲清刚刚才吃过点心和香蕉,现在又吃,会对肠胃不好,待会儿回到家里再吃。这样说清道理,孩子可能也就不会再吵着要香蕉了。

反之,如果你未说清道理,孩子不懂得自己的要求是错误的,就只知道吵着要,而且认为只要吵闹父母就会答应,以后就容易胡闹。

另外,父母如果以哄骗或说谎来拒绝、搪塞孩子的要求,反而会使孩子和父母永远无法沟通。一般来说,父母往往不愿在他人面前纠正孩子的行动,只想安抚一下,哄住孩子了事。这是不对的。为了不让孩子养成不良的习惯,无论是否有外人在旁,无论在什么场合都应该及时纠正孩子的无理要求。

当然,要孩子明了事理确非易事,有时是需要满足孩子的要求的。就以上面所举的吃香蕉为例,父母就只能说:“在客车上取香蕉不方便,待会儿到了家我们再吃。”

这样,孩子既可以知道父母为什么不接受自己的要求,同时也可以学会控制自己以及与他人和睦相处的方法。

与说谎相近的是父母对孩子做出虚假的承诺,开“空头支票”。开“空头支票”也是父母在非常情况下用来哄骗孩子的一种手法。

父母被迫说谎是因为父母无法摆脱孩子的无理要求和吵闹。那么,父母开“空头支票”则常是由于父母对孩子的合理要求无法满足,被迫采用哄骗的手段。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如父母要孩子做功课,孩子顽皮,不愿做功课。母亲想起儿子曾几次吵着要去动物园,便说:“你好好学习,好好做功课,礼拜天我带你到动物园去看动物。”孩子认真做了功课,可是到礼拜天母亲又不带他去动物园了。

类似的例子有“你听话,妈明天给你买玩具。”儿子听话了,第二天母亲变卦了,不给他买新玩具。父母虽然用“空头支票”哄住了孩子,孩子满足了父母的要求,但是当诺言应兑现时,父母又食言,不履行,这样一两次还可能哄住孩子听话,第三次、第四次再作许诺,要孩子做什么事时,孩子不但可能不听,而且会说:“我不听,我不信你的假话!”

总之,父母要做好孩子的榜样,孩子就会不自觉地效仿父母的言行,因而要求孩子不要做的事情,父母首先就不能做。另外,父母对孩子从小就要讲信用,答应了的事一定要兑现,不答应的事就一定不去做。只有这样做,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才会有威信,在以后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才能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