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战争(1 / 1)

国内政局趋稳,但经济上的压力依然存在。不过好在法国人的革命热情被及时转移到了对反法联盟的战争中去了。

1794年,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下属的尼德兰地区(1)被法国兼并。紧接着,法国人一路向北,充分调动了荷兰下层老百姓的革命**。1795年,法国人推翻荷兰现政府,建立了法国当时在欧洲的第一个附庸国——巴达维亚共和国(Batavian Republic)。天性浪漫的法国人,在为荷兰新国家选择名字的时候显然也是煞费苦心。这个巴达维(Batavi)源自荷兰上古日耳曼部落名称,既尊重了荷兰老百姓的心理感受,又给了他们英雄主义的慰藉。

事实上,巴达维亚共和国的建立,对已经沦为欧洲二流的荷兰来说反倒是一件好事。用法国人的铁犁,重新涤**了荷兰各阶层。法国人放手发动群众,赢得了当时最广泛意义上的荷兰人的支持。

巴达维亚共和国,为法国人后来持续对外输出革命(Exporting the Revolution)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解决方案。

从巴达维亚共和国开始,法国人在此后逐渐蚕食周边瑞士与意大利的国土,建立起了一系列附庸国。为了免于流俗,法国的文人骚客们又开动脑筋,为这些附庸国们起了一个统一的充满脂粉气的名字——姊妹共和国(sister republic)。

回头再看法国国内,群众革命告一段落,军事政变又接踵而至。

1795年10月,法国共和历葡月。

国民公会中的希望能够恢复君主制的保王党人(royalist)发动政变,对热月党政权采取暴力进攻,史称“葡月暴动”(13 Vend é miaire)。而法国军人则一边倒地支持热月党,军方当时派出了年仅二十六岁的炮兵指挥拿破仑(Napoleon Bonaparte)。拿破仑抬出了大炮对准保王党人,毫不留情地轰击之下,保王党人一千四百多人被轰死,葡月暴动彻底失败。

保王党人被轰走了,国民公会随即解散,督政府(The Directory)成立。

督政府的成立,也标志着革命的领导权,彻底由激进派交到温和派手中。

督政府已然成立,保王党的葡月暴动告一段落,那么在这次暴动镇压中涌现出的青年突击手拿破仑,又是何方神圣呢?

拿破仑并不是法国人,而是科西嘉人(Corsica)。

确切地说,拿破仑是一名科西嘉独立分子。

拿破仑祖上来自意大利托斯卡纳地区,后来移民到科西嘉。他出生于公元1769年,而在之前的很多年中,科西嘉岛先是属于四大海上共和国之一的比萨共和国,后来又隶属于热那亚共和国。那么在热那亚的统治之下,科西嘉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独立运动,热那亚人眼看搞不定这帮子科西嘉分裂主义势力,索性做了个顺水人情,把科西嘉岛卖给了法国人。于是在公元1768年,法国人正式接管了科西嘉,这一年仅仅是在拿破仑出生的前一年。

因此,在拿破仑的青少年时代,独立还是科西嘉社会的主旋律。

拿破仑的家庭算是小康水准,因此他得以在年仅九岁的时候就来到了法国本土进入一所宗教学校学习,同年他就拿到了奖学金从而得以转校到布里埃纳军校(military academy at Brienne-le-Chateau)。紧接着在十五岁这年,拿破仑被法国巴黎军官学校(the école Militaire in Paris)录取,主攻炮兵学。

虽然天资很好,学习成绩优异,但拿破仑身材矮小,其貌不扬。他的母语并非法语,而是意大利语与科西嘉语。由于接触法语时间较晚,因此他无法像其他同学一样说一口欧洲中世纪优雅而高贵的流利法语。所有这一切加在一起,让儿时的拿破仑受尽了同学们的嘲笑,这样的成长环境,非常大地影响了拿破仑成年之后的种种人生选择。

他的第一个选择,就是趁法国大革命的机会,回乡继续闹独立。

然而,当时的法国全国都处于大革命的狂热气氛之中,小小的科西嘉岛自然也被波及,而且除了传统的保王党与共和派之中,还有地方特色鲜明的独立分子。拿破仑在当时也是狂热的独立分子之一,但是他在政治上倾向于雅各宾派。而在思想深处则十分赞成伏尔泰的一些思想学说。整个岛上政治氛围乱哄哄,而且在科独分子的政治高压之下,拿破仑无法与科独的最高首脑达成政见上的一致。为了避免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1793年,拿破仑全家举家逃往法国本土。

从此,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因为1793年这一年太关键了。

这一年的年初路易十六被处死,反法同盟群殴法国,到了年中就是马拉之死,雅各宾派专政。也是在同一年,拿破仑在对战第一次反法同盟的“土伦战役”(Siege of Toulon)中表现出色,被擢升为准将(brigadier general)。

紧接着,就是我们前文所说的,镇压葡月暴动,拿破仑又是抢了头功。于是在政变之后,拿破仑被破格提拔为内务指挥官(Commander of the Interior)以及意大利的军事指挥权(command of the Army of Italy)。

我们不得不说,历史恰恰就在这个时候选择了拿破仑。雅各宾派专政之后,热月党人负责之下的督政府庸庸碌碌,内政外交一塌糊涂,经济上也未见起色,法国老百姓厌倦了各种被政客操纵的群众运动,也无法过上更好的生活。军人上位,强人政治,成为那个时代的呼唤。我们站在上帝视角来看当时的拿破仑,他未必是一名出色的政治家,但在军事上堪称奇才。尤其是对炮兵的使用,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

此后的历史进程,几乎都在一步步地跟随拿破仑的战术推演稳步前进。

1796年,拿破仑到达北意大利,并取得辉煌战绩。第二年,第一次反法同盟被瓦解。

1798年,拿破仑奉命率军进攻埃及,并拿下了亚历山大港。随后,拿破仑又出兵叙利亚。在这片新月沃地上,牵制当地的英国军队。只不过,就在同一年,第二次反法同盟组建,这一次的群殴团队,阵容更加豪华,沙皇俄国也参与其中。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眼看又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当时的法国中央政府,呼吁军人马上接手当时的政局。

1799年11月,法国共和历雾月,拿破仑秘密潜回法国本土,并发动政变。

雾月政变(Coup of 18 Brumaire)之后,拿破仑上台。他被推举为“第一执政”(first consul),执政府(The Consulate)代替了督政府,成为法国最高权力机构。执政府名义上奉行共和,但实际上已经成为军人独裁政府。

执政之后的拿破仑精神抖擞,他亲自率军,仿效当年的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进入意大利本土。在他的一手扶持之下,众多姊妹共和国被建立起来。

1802年,第二次反法同盟被瓦解。

1803年,第三次反法同盟战争开打,但就在战争的漫天硝烟之中,拿破仑在1804年改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为法兰西帝国,并且随即在巴黎圣母院大教堂(Notre Dame)举行了皇帝加冕仪式,罗马教皇庇护七世(Pope Pius VII)被迫为拿破仑行加冕礼。1805年,拿破仑再接再厉,又在米兰被罗马教廷加冕为意大利国王。

只不过,乐极生悲的是,1805年的同一年,在英法特拉法尔加海战(Battle of Trafalgar)中,法国联合舰队全军覆没,从此之后拿破仑也再也无力在海洋上同英国人争夺霸权。

虽然欧洲称霸,海陆两个方向上海路已然是被英国人封死。法国人已经出现了疲态,但按照中国人的传统观点,加冕这样的冲喜当然是有效的,尤其在这位藐视一切权威的,军事指挥艺术的天才拿破仑眼中。

1806年,第三次反法同盟被瓦解。

冲喜带来的快乐感觉一直余音绕梁,在法兰西帝国这个唬死人的大幌子庇护之下,拿破仑又在1807年和1809年连续两次粉碎反法同盟的反扑。

巅峰时期的法兰西第一帝国出现在1811年,当时拿破仑麾下的帝国,俨然已经拥有了一统欧洲之势。欧洲大陆上能够与法国人争雄的,只剩下了沙皇俄国。假以时日,似乎跨海扫平英国对法国人来说似乎也不是什么难事。

先东还是先西,这个问题同样摆在了拿破仑的面前。

1812年,拿破仑最终选择了先一望无际的俄罗斯大平原进发。

其实,当俄罗斯的冬季到来的时候,法军依然没有逼降俄国人。拿破仑就应该能够猜到法俄战争(French invasion of Russia)的结局了。俄国人惯用的坚壁清野,在严冬到来的时候,显出无比的威力。当然,这是一场惨绝人寰的大战。拿破仑五十万左右的大军,最终战死近四十万;而沙皇俄国一方,四十万大军也有二十万命丧沙场。

只不过,拿破仑的部队完败,沙皇俄国则取得惨胜。

此一战后,实际上拿破仑的一统欧洲的大梦,差不多也醒了大半了。

从军事上来讲,拿破仑确实是一位旷世奇才,但他并非一位能够看清历史大势的政治家。欧洲当时的政局是平衡式外交,任何一个想称霸欧洲的政权,得到的只有列强群起而攻之的下场。不可否认拿破仑的个人能力,但在政治上,拿破仑更多的是躺在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上。法国十年巨变,君主与贵族们被涤**干净,革命打扫完了屋子让拿破仑来请客,不料却搞得更加杯盘狼藉;拿破仑前期军事上的成功,也更多仰仗了法国大革命锻炼出的身经百战的老兵。而且,这些老兵身上,都还带着那种来自人性解放的革命狂热。当老兵中间的精华消耗殆尽,只剩下新兵蛋子上阵,凭借法国一国之力,不可能同时对战欧洲的英俄普奥四强。

更何况,英国人的海军肆虐海疆,早已逼得法国人闭门锁洲了。

事到如今,拿破仑这位骨子里不服输的天降奇才,依然不甘心自己的失败。

1813年,“莱比锡战役”(Battle of Leipzig),拿破仑完败。第六次反法同盟,取得决定性的一战。

1814年,同盟军占领巴黎,拿破仑宣布无条件投降。

同年,路易十六的弟弟路易十八(Louis XVIII)赶回巴黎,波旁王朝复辟。

战后,拿破仑被流放到地中海上的一个小岛——厄尔巴岛(El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