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死病爆发后不久,瓦卢瓦王朝创朝太祖腓力六世归天。
这对于多灾多难的法兰西来讲,显然并非什么好兆头。此后的战争走势,也十分清晰地印证了这一点。
继承腓力六世衣钵的,是他的儿子约翰二世(John II)。
老一辈的腓力六世人生盛年遇到了爱德华三世,而晚一辈的约翰二世又遭逢了同时代的黑太子爱德华。公元1356年,百年战争刀兵再起,约翰二世在“普瓦捷会战”(Battle of Poitiers)惨败于黑太子爱德华。而且糟糕的是,约翰二世在战役期间被俘虏,此后被押解到了伦敦塔囚禁。约翰二世被俘之后,他十八岁的儿子查理五世(Charles V le Sage)也就成了法兰西一方的实际监国者。尽管曾经有机会逃回法国,但约翰二世信守了自己的承诺,在英格兰坐了一辈子的牢,直到公元1364年客死他乡为止。
所以直到今天,当我们翻开那个长长的“伦敦塔囚徒名单”(List of prisoners of the Tower of London),尽管其中不乏威廉·华莱士这样的贵族和大卫二世这样的君主,但约翰二世作为堂堂法兰西国王,依然是足够硬核的重要囚徒之一。
因为约翰二世遵守江湖道义,他死后被欧洲史学家封谥号“好人”(John the Good)。约翰二世低调攒人品的人生态度,最终换来了查理五世的人品总爆发。
就在约翰二世坐牢期间,监国的查理五世匆匆与英格兰媾和,签订了极其不平等的《布勒丁尼和约》(Treaty of Br é tigny)。站在今天的角度来看,这就是个彻头彻尾的丧权辱国条约。查理五世所宣布割让的领土,几乎占到了整个法国面积的一半。在此基础上,为了捞出老爹约翰二世,法国方面还要赔付巨额的赎金。
然而,我们站在今天的角度而言。查理五世审时度势签订停战协定,当时的法兰西才是最得利的一方。正因为有了这个条约的存在,才为查理五世争取了相当长时间的和平发展环境。并且实话讲,巅峰时期的爱德华三世与黑太子爱德华俨然是一对战场黄金组合,一场跨海的举国之战,居然在苏格兰和法兰西双线取得完胜,并且俘虏了两个国王,绝对是空前绝后之作。查理五世避爱德华父子之锋芒,让法国免于全境沦亡于士气正盛的英格兰人手中。毫无疑问,查理五世的决定是理智的,也是及时的。
公元1364年,约翰二世的死讯传回法国,查理五世正式即位。
查理五世的上台,让法国人民抗英战争的面貌焕然一新。
血气方刚的查理五世迫切地希望为父辈祖父辈一雪前耻,而英格兰一方的爱德华三世则渐渐老迈,黑太子爱德华那边却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了西班牙,并且在西班牙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查理五世发现自己有机可乘,于公元1369年再次挑起英法之战。
此次战争,也被称为百年战争的第二阶段。
卧薪尝胆十几年的法兰西军队,终于获得对英军战斗的主导权,战局渐趋明朗,而英格兰在法国本土的作战则越来越难以为继。战争之中,各种新式武器也陆续登上舞台。炮兵部队(artillery)的出现,极大抵消了重装骑兵的杀伤力。英格兰长弓的杀伤力虽大,但法国人也渐渐地师夷长技,组建了自己的长弓部队。并且由锁子甲到板甲,中世纪战争中的单兵防御措施,也日臻完美。
在查理五世摧枯拉朽的攻击之下,英格兰人渐趋守势,大量领地易手。
公元1376年至公元1377年,黑太子爱德华与爱德华三世相继退出历史舞台,英军在法国本土已经无心恋战。狼奔豕突的溃退中,英军仅仅在法国西海岸保留了五个重要港口的配置,其余几乎都丢给了法王查理五世。
公元1380年,英法休战。同年,完成了历史使命的查理五世驾鹤西去。多年以后,查理五世被欧洲史学家们封谥号“英明”。
只可惜,伟大了一辈子的查理五世,身后的基业很快就毁于一旦。
查理五世之后登基上台的法王,是查理五世的长子查理六世。查理六世虽然也叫查理,但他在欧洲历史上的谥号是“疯子查理”(Charles VI le Insense)。因为受精神类疾病的困扰,这位可怜的国王,重新将自己和法兰西置于水深火热之中。
不过,同时期的金雀花王朝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掌权长达半个世纪的爱德华三世,兢兢业业了一辈子,结果他生前着力培养的接班人黑太子爱德华却先他而去。这件事情,毫无疑问沉重地打击了已经处于人生暮年的英格兰之王。虽然爱德华三世儿女众多,但老来丧子之痛,让爱德华三世并没有选择其他成年的王子为王储。转而,老王选择了黑太子唯一健在的儿子理查二世(Richard II)。
理查二世接班爱德华三世的这一年,只有十岁。
这件事情,像极了中国明代朱元璋与朱允炆之间的隔代相传。
而且关键是,跟朱元璋朱允炆的前尘旧事一样,英格兰并没有跳出这个俗套。面对十岁的英王,爱德华三世手下的众多叔叔们,开始毫不遮掩地蠢蠢欲动。朝政很快就落入了三叔约翰(John of Gaunt)手中。当然,朝野内外对朝政虎视眈眈的,还有四叔埃德蒙(Edmund of Langley)。
于是,英法百年战争的事暂且放一放,先把王位的事捋明白了。
公元1399年,理查二世的三叔约翰去世。同年,约翰之子亨利四世(Henry IV),废黜了尚且无嗣的堂兄理查二世,不久之后又将其杀死。
巧合的是,公元1399年在中国,也恰好是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南下向建文帝夺权的年份。只不过,跟中国的叔侄战争结局所不同的是,在中国,靖难之役之后的大明王朝还是大明王朝;而在欧洲,宫廷政变之后的金雀花王朝已经不再是金雀花王朝,法理上讲,亨利四世的夺位,等于是金雀花王朝的主支已经断绝,转而是金雀花的旁支登堂入室。它拥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兰开斯特王朝(House of Lanca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