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于谦一句话得罪后,他一句话要了于谦的命(1 / 1)

01 功臣被杀

于谦,今浙江杭州人,永乐十九年进士,明英宗时任兵部右侍郎。

土木堡之变后英宗被俘,于谦升任兵部尚书,因出色地指挥了北京保卫战并得大胜,挽救了整个明朝而名垂青史,被誉为民族英雄。

公元1450年,被俘一年的明英宗朱祁镇获释回国,被其异母弟、明代宗朱祁钰软禁在南宫,七年后爆发“夺门之变”,大臣徐有贞、石亨等人把明代宗朱祁钰赶下台,拥立朱祁镇复位。

朱祁镇重登帝位不久,就杀了于谦等保卫了北京、挽救了明朝的功臣。

而朱祁镇杀于谦,竟因徐有贞一句话——“不杀于谦,复辟之事师出无名”。

这是什么逻辑?分明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为什么那么多大臣,包括朱祁镇自己,都不这么认为,偏偏他徐有贞这么认为,是他比别人高明吗?

当然不是,事情很简单:于谦把他得罪了。

后来他说出那句无比恶毒的话,从而要了于谦的命,纯粹是公报私仇!

02 “高人一等”

徐有贞,今江苏苏州人,是“吴中四才子”之一祝允明的外祖父,宣德八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副都御史。

此人身材矮小,贼眉鼠眼,但却精明干练,很有心计,对功名有一种近乎狂热的喜好,而且貌似“多才多艺”,对天文、地理、兵法、水利、阴阳五行都有所谓的研究。

如果说徐有贞比其他人高明的话,那就是他会“观天象”,实际上是拿这玩意儿唬人。

明英宗朱祁镇亲征瓦剌时,徐有贞就来了一回“夜观天象”,看到了不祥之兆,看到了帝王的“悲惨结局”,对好友六溥说:“祸不远矣。”

然后他马上安排家眷回南方老家,搞得妻子很不高兴,还以为他有外遇,不要她了,直到他生气地骂了一句“你不走,难道是想做鞑子的女人吗”,他妻子才不情愿地走了。结果他妻子刚走到山东临清,就听到了土木堡之变发生、皇帝当了瓦剌人俘虏的消息。

这个桥段,难道就证明徐有贞比其他人高明吗?并不!

实际上,当时几乎所有大臣,会观天象的、不会观天象的,都知道这一去凶多吉少,因为是个人都明白:大军草率出征,连粮食都没准备好,不出问题才怪!

03 得罪奸臣

那么,于谦又是如何得罪徐有贞的呢?

土木堡之变之后,瓦剌首领也先紧接着率大军逼近北京,消息传来,京师一片恐慌。

国不可一日无君,孙太后立即命郕王朱祁钰(朱祁镇异母弟)监国,召集群臣开会,商讨怎么办,一个大臣主张迁都南京,“以避刀兵”,实际上是想逃跑。

提出迁都南京的,就是时任翰林院侍讲的徐有贞,而他拿出来唬人的,又是所谓的星象——“我夜观星象,星象说迁都南京才是上策”。

徐有贞这个提议,当即遭到太监金英的训斥。

金英,安南人,太宗、仁宗、宣宗、英宗时太监,是永乐五年南征安南的张辅大军带回来的已经阉割、聪明俊俏的男童之一,三十岁时升任司礼监右监丞,宣德时又因忠诚勤谨获赐免死诏,并升为司礼监太监,深受几任皇帝信任。

金英可不是一般的太监,而是在几任皇帝面前都说得上话的人。

徐有贞的逃跑主张遭到金英训斥后,兵部侍郎于谦紧接着来了一句:“提议迁都南京的人应该斩首!”

这句话太重了,砸得徐有贞脑袋里“嗡”的一声,不由得多看了于谦一眼。

这一眼,他是带着怨恨看的。

于谦的话又得到礼部尚书胡濙、户部尚书陈循等重臣附和,万分沮丧的徐有贞再也不敢吱声。

从此以后,于谦的名字,算是刻在他心里了。

04 于谦做“背锅侠”

孙太后命郕王朱祁钰监国不久,群臣又拥立朱祁钰为帝,是为明代宗,遥尊明英宗为太上皇,组织北京保卫战。

升为兵部尚书的于谦临危受命,全权指挥北京保卫战。

虽然恨死了于谦,但当于谦派人到外地招募军队、派徐有贞到河南安阳,并令他代行监察御史职权时,他还是服从了安排。

北京保卫战胜利、瓦剌军狼狈撤退北归后,徐有贞回到北京,依然担任翰林院侍讲。

接下来他对于谦的一个误会,又使他对于谦的恨上升了一个“档次”。

起因是南迁提议遭到群臣嘲笑后,徐有贞长久得不到升迁,而他对功名又看得特别重,便去巴结阁臣陈循,“求”他在这方面帮帮忙。

可是陈循帮不了他,因为当时朝廷用人的事情是于谦在管,徐有贞不好意思直接去找于谦,便想通过于谦一个门生,求取国子监祭酒职位。

于谦倒是大人大量,并未因他当初的逃跑主张而对他另眼相看,而是向明代宗举荐了他,谁知代宗说:“这个徐有贞,就是那个提议迁都的家伙吗?这家伙生性狡诈,怎么能担任国子监祭酒呢?让他当国子监祭酒,定会败坏监生心术,万万不可!”

皇帝亲口否定,当然不能怪于谦,可是于谦不知是忘了,还是觉得无所谓,没向他解释,徐有贞便认为是于谦从中作梗,对他的痛恨几乎到了切齿的程度。

于谦却始终蒙在鼓里,不知道自己不知不觉中,已做了“背锅侠”。

05 密谋政变

虽然仕途不顺,但徐有贞的“上进之心”是不会死的,甚至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权力的渴望更加强烈,对权力的追求,也更加执着。

所以,当明代宗朱祁钰改立的太子夭折(原太子是朱祁镇儿子朱见深,朱祁钰废掉朱见深,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朱祁钰又突然身患重病时,徐有贞觉得机会来了——

既然在这个老板手下得不到升迁,那就换一个老板!

而他坚信一定会受到新老板重用,因为他坚信,新老板重新上台后,一定会对辅佐他上台的功臣,感恩戴德!

于是,认为机会来了的徐有贞,和重臣石亨等人密谋发动政变,把明代宗朱祁钰赶下台,拥立回国后被软禁七年的朱祁镇复位。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十六日晚上,武清侯石亨、都督张軏、宦官曹吉祥等人齐聚徐有贞家,决定当晚发动政变。

当他们带着一千多石亨的家兵,直奔软禁朱祁镇的南宫,撞破宫墙而入,正打算睡觉的朱祁镇还蒙在鼓里。

徐有贞等人早就准备好了乘辇,把朱祁镇“抓”到辇车上,簇拥着他前往大内。

第二天早朝,当徐有贞向群臣高声宣布英宗复位,并催群臣进殿朝贺,群臣愕然一阵,接受了这个现实。

明英宗梦幻般复位后,当然不会忘记这些有功之臣,复辟当天就对他们大加封赏,徐有贞如愿以偿地得以进入内阁,参与机枢政务,并兼任翰林学士,加兵部尚书。

两个月后,朱祁镇又封徐有贞为奉天翊卫推诚宣力守正文臣、武功伯,兼任华盖殿大学士,掌文渊阁事,赐诰券,子孙世袭锦衣卫指挥使。

徐有贞成为内阁首辅,尽掌阁权。

除此而外,他还得到了明英宗允许他随时觐见的特权。

而同样为了自身利益参与此次政变的石亨等人,自然也都如愿得到了高官厚禄。

06 力主杀于谦

如愿以偿建立了“不世之功”的徐有贞等人,立即抓了于谦和大学士王文,把他们关进监狱,然后紧锣密鼓制造杀害他们的罪名——

先是诬陷于谦等人制造不轨言论,然后又给他们定了两个莫须有的罪名,一个是“更立东宫”,一个是“谋迎立襄王子”,最后以“谋逆罪”杀了他们。

不少人在提到这段不该发生的历史时,都不约而同地得出一个“结论”,大意是朱祁镇为了皇位的正统性,必须杀掉于谦。

言外之意,于谦该死,必须死,因为他失去了活着的正当性,尽管他危急时刻力挽狂澜,拯救了大明。

事情真是这样吗?

事实上,不但其他大臣,就连朱祁镇自己,也不相信于谦会谋反,而且,当受了石亨授意的都御史萧维祯,把判处于谦死刑的报告交上去,朱祁镇还说了一句:“谦实有功。”

也就是说,朱祁镇根本没想杀于谦,因为他明白,谁都知道于谦是保卫北京、挽救大明的大功臣,杀了这样的功臣,天下不服,他这个当皇帝的,定遭诟病。

徐有贞一句话,才使犹豫不决的朱祁镇最终决定杀了于谦。

徐有贞的话虽然不多,但字字如刀:“不杀于谦,复辟之事师出无名。”

事情很明显了:即使朱祁镇认为杀了于谦,他的皇位才“合法”,那也是在徐有贞说了这句话之后!

更何况,杀不杀于谦,与朱祁镇皇位是否具有正统性,半毛钱关系也没有!两者之间,根本没有逻辑关系!

这一点,大臣们明白,朱祁镇明白,天下人也明白,他徐有贞更是心中有数!

而他硬把两者扯到一起,故意带偏皇帝的认知,如果这不是公报私仇,如果这不是借刀杀人,什么才是?

当然了,也不排除“不杀于谦,复辟之事师出无名”的确是朱祁镇内心深处的想法,只不过徐有贞替他说了出来。但即便是他替皇帝“背锅”,也不能排除他借皇帝之刀杀于谦的嫌疑,因为根据他对权力近乎变态般的喜好,即使他与于谦无冤无仇,也得想办法把他干掉,只有搬掉于谦这块“绊脚石”,他才会爬得更高,不然,即使爬了上去,有刚直不阿、疾恶如仇的于谦存在,对他也是一种隐患。

而这,才合乎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