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反思(1 / 1)

老伴吃不惯洋饭,白天我们到处作画,吃饭的时间和地点不定,碰机会随便吃,晚上我便陪她找中国饭店吃大米饭。数十年来中国饭店确乎大大发展了,数量倍增,生意兴隆。不只巴黎,在旧金山、纽约、横滨……熙熙攘攘的唐人街上主要是饭店。真正正在大步走向世界的中国文化,看来首先是烹饪。烹饪也是艺术吧,而我们的绘画艺术还远远未被大众理解、发现。专门陈列东方艺术的吉美博物馆,其间中国部分主要是古代雕刻、陶瓷及伯希和取去的敦煌文物,西藏作品竟被归入喜马拉雅地区,不属于中国。将近半个世纪了,中国在吉美博物馆里无丝毫新反映。塞纽斯基博物馆也专门陈列东方艺术,规模更小,门庭冷清,平时几乎没有观众。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及波士顿博物馆等虽也陈列少量中国画,但均观众寥寥。中国绘画大都表达作者的生活情趣及人生观,用笔墨在纸或绢上透露内心的思绪,重意境,但多半忽视画的整体形式效果、视觉效果。纸或绢旧了,变得黄黄的,远看只是一片黄灰灰的图案。相比之下,西洋油画色彩鲜明,节奏跌宕,易满足人们视觉刺激的要求。古代中国杰出的艺术家何尝不重视构成,书法中的每一个字都是一个独立的构成天地,当代西方画家哈当(Hartung)和克莱因(Kline)的每幅画也不过是一个字而已,我们难道温故而不知新?

大量的中国中青年画家奔向西方,祝愿他们一帆风顺,打开个人的前途,并为中国的艺术夺取奥运会的金牌。他们的路显然都十分艰辛,凭写实的功力及东方人的敏感当然也能取得一些成功,然而燃眉之急是谋生,谋生的技艺与艺术创造之间,往往存在着鸿沟。近代东方画家最早在巴黎扬名的大概是20世纪30年代的日本画家藤田嗣治,他以纤细的线画东方情味,我在学生时代看他的画就很不喜欢,格调不高,这次在巴黎市立现代博物馆又看到他的一幅**,很差劲,我想,生活在日本本土的画家比他强的恐怕很多,艺术家不必都要巴黎颁发证书。扬名,似乎是艺术家普遍追求的目标,有了名,作品价高,于是引来利。然而盛名之下多虚士,当代扬名之道更是不择手段,欺世媚俗。最近翻看自己六七十年代的油画作品,那些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中冒着批判风险创造的风景画,凝结着作者真挚的感情,画面均无签名,也不记年月,抚摸这些苦恋之果,欲哭无泪,但突然想到市场上已出现了许多我的假画,一阵恶心。

原估计自己在长期封闭中远远落后了,近几年重新到世界环视一周,更坚信艺术永远只诞生于真诚的心灵,珍珠生在蚌壳中,人参长在山野里,傲骨风姿黄山松,离不开贫瘠苦寒的石头峰。逝去的时代毕竟已逝去,旧时代的艺术品已成珍贵的文物,今日中国艺术必然要吸取西方营养,走中西结合之路。闺阁藏娇决无前途,大胆去追求异国之恋,采集西方现代形式语言表达隽永含蓄的东方意境。西方世界的中国画廊还处于萌芽状态,地位不高,作品质量低,缺新意,但从中国餐馆的发展历程看,事在人为,毋庸气馁,更盼望以官方的力量直接间接扶植民间画廊,创办公私合营的中国文化餐厅。今年6月,在纽约佳士得的中国画拍卖中,一卷表现蒙古人生活的佚名作以187万美元售出,董其昌的一幅轴画也以一百数十万美元售出,这些信息,显示了高级中华文化餐厅的美好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