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冲动:磨炼耐性,做事才会三思而行(1 / 1)

孩子自制力差,无法预见做事的后果,常常凭着本能行动。事实证明,任何时候冲动做事,都是要付出代价、受到惩罚的。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孩子有耐心,懂得克制,远离冲动这个魔鬼。

有一次,我的邮箱里收到一封信,是一个名叫丫丫的女孩发来的。

很多时候,孩子之所以会冲动,就是因为自控力不强。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寻找科学有效的方法加以引导,会让孩子逐渐变得有耐心,缓解冲动情绪的产生。

皮皮,人如其名,是个捣蛋鬼,更让人着急的是,他的屁股上仿佛长了刺,根本没办法安静地坐一会儿。后来,皮皮妈在《不要为孩子烦恼:美国家庭的卡尔·威特教育》这本书中看到了一种锻炼孩子耐心的方法,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用了用,没想到,皮皮的情况果然改善了很多。

这天,皮皮妈拿着沙漏对他说:“古时候,这个沙漏的作用就相当于表。我手里这个沙漏,里面的沙子都漏下去,正好是三分钟。”皮皮特对这个沙漏感到很好奇,特别想玩。

皮皮妈见此情景,对他说:“我们做个游戏,把这个沙漏当作计时器,我们一起看故事书,每次三分钟。”

皮皮高兴地答应了。他搬来自己的板凳,坐下翻故事书。实际上皮皮根本就没心思看书,他一边翻书一边看着那个沙漏,三分钟一到,他就把故事书扔到一边了。皮皮妈并不气馁,这样尝试了几次之后,皮皮逐渐把注意力转移到了故事书上,因为情节吸引人,皮皮听得很入神,忘了沙漏这回事,也能安静地坐上半天时间。

在这里,皮皮妈就用了一种循序渐进的训练,对孩子进行了潜移默化的教育。通过孩子感兴趣的东西,让孩子的注意力在一定时间内专注在某一对象上,日久天长,孩子就形成习惯,也就有了耐性。

当发现自己的孩子因为缺乏耐心很容易冲动时,我们可以借鉴皮皮妈的做法,比如,选择一些能够磨炼孩子耐性的活动,像学乐器、写字、画画或陪孩子下棋等。在重复而有要求的训练中,经过不断地思考和揣摩,孩子的耐性就会得到不断磨炼。

从妞妞记事起,我就告诉她“冲动是魔鬼”,并反复告诉她冲动可能引发的后果。甚至为了能让她理解,我经常讲一些类似的故事。

陡峭的山坡上有块漂亮的大石头,被山涧的激流冲洗得十分光洁。渐渐地,激流变小,冲力也逐渐变弱,最后一滴水也没有了。山坡附近有一片小树林,恬静又美丽。光洁的大石头占据着特殊地势,能够浏览到各处美妙的风景。

按说大石头应该感到很幸福。可是,有一天它望着山坡下的小路,发现很多人都在铺鹅卵石。突然,它有了一个疯狂的念头,要去下面的道路上。它对自己说:“和青草在一起,只会磨灭了自己。我应该和兄弟姐妹们一起生活。”于是,它朝山下滚去,正好滚到路中间才停下来。

看到四周都是鹅卵石,它不禁感慨:“好极了,我就待在这儿!”路上非常繁忙,大货车从它身上辗过,人们和成群的牲畜也从这里经过……没过多久,在灰尘、泥土和牲口粪便的掩埋下,它失去了自己原来的形状。

这时候它开始朝上看,痛苦地看着自己离开的地方。那里绿油油的,那么洁净,那么芳香和美丽。它后悔了,但一切都来不及了。

在引导孩子避免产生冲动情绪时,完全可以讲一些类似这样的小故事,或者是自己看到的,或是在原来的小故事中加上自己的一些构思和设想。总之,单纯地讲道理,孩子可能不会听;但孩子都喜欢听童话故事,如果能够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他们明白一时冲动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那么他们的冲动行为或多或少会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