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至上型父母:成绩歧视是对孩子的一种无形伤害(1 / 1)

如今的社会,唯分数论,以至于从孩子上学的那一天开始,父母们就把孩子的成绩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分数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一味地看重考试得分,是对孩子一种无形的伤害。

一天下午放学,妞妞和同学小艾一起回来。妞妞悄悄对我说,小艾不敢回家。我问她是怎么回事,她说小艾妈让小艾考前三名,小艾这次考了第十一,没达到她妈妈的要求,所以不敢回去,她只好将小艾带回来了。

快到吃晚饭时,小艾妈打来电话,问小艾是不是跟妞妞在一起。我将妞妞告诉我的话委婉地说了一下,小艾妈却在电话那头说:“小艾平时整天就知道玩,不好好学习……”

听了小艾妈的话,我有些心疼孩子,不禁说道:“小艾现在的成绩已经很好了。况且她还是个孩子,玩是孩子的天性嘛。”

“她少玩会儿,成绩肯定比现在要好。”

“那她考第几你才满意呀?”

“起码在班里排前三名吧。”

“那你在单位排第几?或者,在同行中,你的业绩排第几?”小艾妈一听我这样说,顿时不说什么了。

只有考试全得满分才说明孩子是优秀的?考不了班里前三名就意味着孩子贪玩?父母因为追求成绩而对孩子的严苛,最终伤害的都是孩子。因为对于孩子的一生来说,有比分数重要得多的东西。

作为一名普通的父母,我也有望女成凤的愿望。但我知道,妞妞的学习成绩不是最重要的。也许她成绩不怎么好,但是她善良、真诚、有爱心、爱读书,和考试得分相比,这些品质对她未来的人生更有意义。

现实中有不少孩子,学习成绩很好,但品行不佳,同学们都不愿意理他;还有一些孩子,虽然成绩平平,但人品不错,能跟同学们打成一片。这也充分说明,孩子的未来不一定是成绩决定的,只有品行良好的人,步入社会之后,更容易获得大家的支持和帮助。

所谓求知欲,指的是一个人对知识的一种内在渴望。通俗来讲,就是简单的两个字——爱学。孩子最初的求知欲表现在好奇心上,一旦对周围的事物感到好奇,觉得新鲜、有趣,他们就会去观察、去触碰。这个时候,如果父母引导得好,就可以把孩子的好奇心转换成强烈的求知欲,继而养成一种爱学习的习惯。

现实问题是,孩子年龄越小,求知欲越不稳定,今天对这个好奇,明天又喜欢上别的,过一段时间又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了。这时,我们就要注意培养、激发孩子的求知欲。为了提高孩子的求知欲,可以先熟悉孩子最近学过的知识,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使孩子体会到所学知识的意义。

有一次,我和丈夫在玩围棋。妞妞对棋子很感兴趣,也想加入。我抓出许多棋子,摆在她面前,说:“你想不想得到这些棋子?”

妞妞坚定地点点头说:“想!”

“那这样,如果你比我数得快,就给你玩,怎么样?”

“好,我一定会比妈妈数得快!”

我在一边故意慢慢地一个一个的数,她则用前几天老师刚刚教的两个两个的数法专心致志地数着,没过一会儿,她就准确地数出了棋子。最后,妞妞得到了这些棋子,开心极了。

其实,培养孩子的求知欲一点儿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只要平时留心发生在孩子身边的事,把孩子平时学到的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或者用孩子学过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进一步巩固孩子学习的知识,还能提升他们的求知欲。当体会到所学知识的益处后,新的求知欲往往又会被激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