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出手,认为看不清的模式才是好模式。马云的创新没有准则,天马行空或许是对马云式创新的最好概括。从无到有,由弱到强。马云在创新中享受着开疆拓土一般的快感。别问马云是谁,他是规则的创造者。“不按常规出牌”是马云的习惯,如果马云打牌,那一定是行家里手。
“唯一不变的是变化”,这或许是对马云“不按常规出牌”这一特点最大众化的解释。马云说:“除了我们的梦想之外,唯一不变的是变化!这是个高速变化的世界,我们的产业在变,我们的环境在变,我们自己在变,我们的对手也在变……我们周围的一切全在变化之中!”
在建立阿里巴巴的时候,不少电子商务公司是面向大公司的,但马云预测,网络的普及可能就是大公司模式的终结。当其他人还没有意识到互联网这个动向的时候,马云就已经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变化。因此,不同于当时任何电子商务模式的、专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阿里巴巴”诞生了。
阿里巴巴的企业文化强调创新。马云强调:“唯一不变的是变化”。关于拥抱变化,阿里巴巴对员工的要求是:突破自我,迎接变化;对于本行业的特点有深刻的认识,坚信变化是我们的日常生活;对于公司的变化,认真思考,充分理解,积极接受并影响和带动同事;对于变化对个人产生的影响,理性对待,充分沟通,诚意配合;在工作中善于自我调整,具备前瞻意识,建立新方法、新思路;面对变化后产生的挫折和失败,能够重新调整,以更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改进中。互联网最大的特征是变化,阿里巴巴就处在不断变化之中。
马云在2006年的公司大会上提到:“我们认为去年、今年和明年是电子商务的一个积累期,到了2008年、2009年必然有一个爆发。因此我们必须抢在这个变化前先变,而不是等到出了问题再去想办法解决。这是阿里巴巴保持变革能力的关键。互联网世界总是充满风险的,谁能拥抱变化并且具有大胆追求的勇气,谁就能在这个领域生存下去。”环境的变化是个人无法控制的,我们必须懂得用主动和乐观的心态去拥抱变化。虽然变化往往是痛苦的,但机会往往在适应变化的痛苦中获得。马云说:“我们阿里巴巴在过去七年里的经历和我本人近十年的创业经验告诉我,懂得去了解变化、适应变化的人很容易成功,而真正的高手还会制造变化,在变化来临之前变化自己!”
在马云的手里,创新是一件说干就干的事情。2006年9月4日下午,阿里巴巴发布消息,集团旗下的淘宝、阿里妈妈两家公司将合并,新公司采用淘宝名号。阿里妈妈是阿里巴巴的分支,成立之初,就以帮助中小企业为目的;而淘宝,则是马云成名的利器。这一招双剑合璧可谓创意非凡。马云说:“面对全球电子商务发展的巨大机遇,为了给网络消费者以更好的购物体验,‘大淘宝’将在今天淘宝网的基础上超越自己,只有走非常规的发展路线,也只有打造出世界独特的商业模式,我们才有可能实现我们设定的‘淘宝十年交易量超越沃尔玛全球交易量’的目标。”马云的这一举动,确实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
创新便是如此:超乎别人的想象,合乎自己的情理。
按照模式做事,这并不是一件不好的事情,更不是缺点。正因为人们有了这种能力,大量宝贵的经验才得以传承,使得整个社会有了实质性的推进动力。然而,时代是变化的,社会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改变的社会就不能再完全依赖固有的知识,必须要引入一些新的内容,这便有了创新的客观需求。
关于创新力的培养,马云也是不走寻常路。和一般的企业上创新课、搞创新理念培训不同,马云组织管理层进行创新学习的方法就是——看电视剧。2006年,马云在谈“文化是企业的DNA”这一话题时讲道:“前些天,我组织公司的一些高层看《历史的天空》。这是一部很好的电视剧,讲述了一个农民如何逐步成长为将军的故事。主人公姜大牙一开始几乎是个土匪,但是通过不断学习、实践,不仅学会了游击战、大规模作战、机械化作战,而且还融入了自己的创新,最终成为一个百战百胜的将军。与众多的中小企业一样,阿里巴巴也希望员工像姜大牙一样,不断改造,不断学习,还要不断创新,这样企业才能持续成长。”
不论是上面提到的农民如何转变自己,还是企业突破自身的发展上限,创新的本质都是突破固有的限制,创造一个全新的规则。传统概念中的遵守规矩在此并不受欢迎,“不按常规出牌”才是创新的王道。
最好是把它变成一种思维定势。创新需要琢磨,但“要不要创新”这件事情不应该琢磨。
马云出手,认为看不清的模式才是好模式。马云的创新没有准则,天马行空或许是对马云式创新的最好概括。从无到有,由弱到强。马云在创新中享受着开疆拓土的快感。别问马云是谁,他是规则的创造者。
有人曾说:“中国互联网这10年里迅猛发展且又变化莫测,有不少能够经得起大风暴,又独具判断能力的成功人士,其中的代表就是马云。”马云有着料事如神的独到眼光和创新能力。他总是能够运用他准确、锐利的洞察力,总能比同时期、同行业的人棋高一招。
2013年5月,马云被胡润研究院评为“2013中国十大创新企业家”之一,并名列榜首。胡润研究院对马云的评价是“创立了阿里巴巴,引领了中国的电子商务行业”。有人曾说,因为阿里巴巴的B2B没有被世界认可,马云推出了C2C;又因为他的C2C也没有被认可,所以阿里巴巴并购了雅虎的引擎。这些都是外界的猜测而已,马云认为中国的电子商务在未来几年一定会出现突破性的发展,也许三年,也许五年,电子商务在中国一定会超越美国电子商务的发展。
电商行业本身也还在继续深度发展之中,马云的大胆预测还需要时间来进一步检验,但马云确实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在胡润研究院推出的胡润品牌榜中,淘宝、天猫和支付宝这三个上榜品牌都是由马云创造的。被胡润研究院评选为“十大创新企业家”的马云、马化腾、任正非等人,都是在各自的领域中,拥有独特的创新视角,并通过创新带领企业走向发展和繁荣,从而引领了整个行业的方向。
为什么阿里能够频频创新成功?马云其实也思考过这个问题。2011年3月,马云就发表了一篇题为“创新的源泉”的演讲,向世人阐释被社会广泛关注的阿里创新力:“我从不使用咨询公司,也很少理会学者的说法,因为他们的理论都是事后归纳出来的。创新绝对不是提前就设计好,按图索骥地一步步走下来的。创新没有理论,也没有公式,就是一个个地解决问题。我相信,天下有1000个问题,就有1000个回答。”
马云做阿里巴巴的时候,其实根本没有仔细考虑过该怎么创新,他只是做成了别人想都不敢想的东西。1994年年底,马云通过一个偶然的机会在美国接触到了互联网。他在上网时发现,当时的互联网上没有任何中国商品的信息,他就有了一个模糊的想法——把这个东西搬到中国去。在回顾这件事情时,马云仍旧非常激动地说道:“我当时就想,有一天能够把中国企业的信息放到网站上去,让老外查,让老外去帮中国企业做事情。回到杭州,我咨询了大批的老师,他们都反对。我又请了我在夜校的24个学生在家里讨论,经过两个小时的讨论,23个人反对,只有一个人说你要试试就试试看,我就决定试试看。到工商局注册公司的时候,我花了一个多小时解释互联网公司是什么,工作人员却说这个在字典里没有,于是我建了杭州第一家电脑资讯服务公司。我的创业正是从这家公司开始的。”这次尝试为马云带来了极为有益的启发:敢于尝试其实就是最实际的创新。
支付宝也是尝试的结果,并且在业界很快取得了难以撼动的霸主地位。“淘宝当年做得很热闹,但是没办法交易,中国的网上诚信状况逼迫我们必须解决支付的问题。但是,这个事儿得国家发牌照,我们做还是不做?大的国有银行不愿意涉足这个领域,但是他们不做,花旗银行、汇丰银行这些外资银行就会做。”马云一方面称赞支付宝的创新,同时又谦虚地指出支付宝并不算创新,“支付宝的模式其实也谈不上创新,甚至很愚蠢,就是‘中介担保’,你买一个包,我不相信你,钱不敢汇过去,就把钱放在支付宝里面。收到包后,满意了中介就把钱汇过去,不满意就通知中介把钱退回去。和学者们谈到这种想法时,他们说:‘太愚蠢了,这个东西几百年以前就有。早就被淘汰了,你干吗还要做?’”
马云从来没有想过去创造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推出支付宝只不过是为了解决很现实的问题,至于它在技术上有没有创新,马云根本不去费那脑子。马云看到的是,到今天为止,支付宝的用户已经突破5.6亿,很好用,而且人们生活越来越离不开它。这就足够了。
创新现在人人都提,据说很多企业也开始抓创新,甚至还要考核创新……笔者深深地为这些企业的管理者所感动,只是有一个问题不太明白:创新这个问题是如何进行量化考核的?
马云曾经说过:“创新没有理论,也没有公式,就是一个个地解决问题。”马云自己也坦言,无法给出创新的定律,因为创新不是设计出来的,而他自己的一次次创新经历也是被“逼”出来的。
在马云看来,要创新必须扛得住压力,挡得住**,耐得住寂寞。他最早被人说成是骗子,到后来被说成是疯子,到今天被称为狂人。但不管别人怎么说,马云始终相信自己,他不会在乎别人怎么看待自己,只在乎自己怎么看待这个世界,如何按照既定梦想一步一步往前走,这是做企业或者做任何事一定要经历的。
创新首先是一种态度,而不仅仅是建立一个强大的研发中心,或者拥有庞大的研发团队那么简单。重要的是把创新延伸到整个公司,适应新的市场需求,不断拿出更好的产品,不断满足人们对产品价值的要求。因此,创新在很大程度上不是能不能做到的问题,而是能不能想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