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与eBay狭路相逢:宁可战死也不被吓死(1 / 1)

战死、吓死,这两者放一块儿可不等于“横竖都是死”。虽然在结果上都是失败,但二者的性质却天差地别。用时下流行的说法来表述就是:战死的,节操犹在;吓死的,节操掉了一地。

阿里旗下的淘宝在发展的过程中赶上了电子商务发展的顺风车,加上国内少有对手予以干扰,淘宝的起步也算比较顺利。然而,就在淘宝举大旗准备向未来进发的时候,却突然“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大有将淘宝扼杀在摇篮里的意味。

淘宝是2003年7月正式成立的。淘宝成立的背后,其实有一个小小的插曲。当时的马云凭借着日渐成熟的阿里巴巴,在中国B2B领域傲视群雄,到了“打着灯笼都找不到对手的地步”了。还没使出全力,就没有对手一起玩了,这未免太扫兴。于是,心里有些不安分的马云开始四处“找活干”。

一直以来,做着B2B的马云,目光一直没有离开过C2C(Consumer to Consumer),而C2C当时的王者eBay更是马云想仔细学习的对象。这个叫eBay的网站成立于1995年9月,仅用了七年的时间,eBay就拥有了来自世界各个角落的4200万注册用户。不管从经验上还是从成熟度上来说,eBay都有很多地方值得新生的淘宝好好学习。

然而,eBay的算盘却不是这么打的。2002年,eBay以1.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中国首家C2C网站——易趣网。这就意味着eBay这条世界巨鳄打算进军中国市场,这对于当时的马云来说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警示信号。经过一番仔细的思考之后,马云心中打定了主意。

2003年刚过完农历新年,马云就将手下的10名阿里员工叫到了办公室。为确保能有力说服这些人,马云挨个单独谈话,谈的内容大意就是:公司有一项秘密任务需要他们去完成,不管愿意与否,员工都必须承诺保密;签订协议后,必须单独与一个团队工作一阵子,这件事谁都不能告诉,包括家人和朋友。经过半年不见天日的奋斗,淘宝如期在2003年7月面市了。

“所有的对手出手都可以让我们断一条胳膊、少一条腿,我们的形势非常严峻。我也可以预感到未来三年,我们的竞争将非常残酷,自觉也好,不自觉也好,我们惊动了全世界最强大的竞争对手。”这是马云对淘宝最初面临的局势所做出的判定,大有“壮士断腕”的舍我精神。但马云没有后退,而是乐观地迎战了:“阿里巴巴、雅虎、淘宝、支付宝,如果这四个兄弟能手拉手、心连心,互相信任地敞开合作,四兄弟联合在一起,所有的员工围绕一个目标走,我们赢的概率比世界上任何一家公司都大。”

危机往往来自于“轻视”。刚起步的淘宝并没有被eBay看重,毕竟在2003年年底的时候,eBay易趣在国际C2C网上交易市场的占有率高达80%,绝对是该市场的一哥。但淘宝却不是这样想的,保住自己的市场成了当时淘宝人的首要任务。在这样强大使命感的推动下,淘宝的成长非常迅速,很快成了业界的一匹黑马。这让eBay这个试图征服国际市场,然后顺便征服中国网上交易市场的巨鳄有点猝不及防——没想到在这个互联网发展刚刚起步的国度,居然有这样强劲的对手。尽管eBay预料到了淘宝带来的强大威胁,但却没有办法遏制淘宝快速发展的势头。仅仅用了两年时间,淘宝在中国C2C市场的占有率就轻松地超过了eBay,其间虽有波折,但却没有太大闪失,特别是2007年之后,淘宝在中国的市场上将eBay甩得越来越远,并且处于“一直被追赶,从未被超越”的王者地位。

不过,从总体实力而言,淘宝与eBay仍旧存在一定差距,时至今日,在中国市场遥遥领先的淘宝仍旧不敢掉以轻心,eBay的实力仍旧摆在那儿,稍不留神,实力强大的eBay就可能反扑。

尽管形势严峻,但却没必要害怕。“宁可战死也不被吓死”这句话成了马云当时鼓舞人心的口号。虽然不是原创,但却发挥了非常重要的激励作用。战死,还能名垂千古,留待后人点评;但如果被吓死了……吓死的该算什么呢?套用马云的一句经典名言:光脚的干吗要怕穿鞋的呢?

21世纪以来,关于淘宝和ebay在中国市场上谁能打败谁的话题一直没有停止讨论过。淘宝这名相对的“初学者”始终对对手保持着一颗敬畏之心,而eBay这个业界的“老油条”也是精打细算,不再掉以轻心。在合作共赢的主旋律下,2010年,对战多年的淘宝和eBay居然开始“共谋大事”,尝试性地进行合作洽谈。此举确实让看惯热闹的无关人士大跌眼镜。

当然,合作并不代表着“握手言和”,更不代表着“从此就是一家人”,不管是淘宝背后的马云,还是eBay的总裁约翰·多纳霍,心中都盘算着自己的小九九。马云希望借助eBay的力量让淘宝腾飞;而eBay则看中了淘宝商品的廉价与支付系统的便捷性,希望借助淘宝的力量来进行自身的成本优化。关于各自的盘算,两位大佬也都直言不讳,开门见山地表示了自己的诉求。

约翰·多纳霍说:“我认为互联网的最佳领导,是那些懂得去寻找机会、更好地服务客户的领导。有两个机会可以帮助eBay更好地服务客户。既然消费者需要低价格高品质的商品,中国又是提供这类产品的好地方,我们可以提供条件让eBay卖家在阿里巴巴的采购工作变得更加容易,其实,已经有很多eBay卖家从阿里巴巴进货了。我们可以与阿里巴巴卖家在支付系统方面展开更好的合作,使得美国买家更容易批量购置货物。”

而马云的态度则更加直接:“我有两个希望。第一个与约翰讲的类似,我想让阿里巴巴服务所有B2B企业,eBay可以为我们提供支持。eBay不仅在美国,在世界其他地方比如欧洲都非常厉害,我们可以帮助阿里巴巴的用户和中小企业通过eBay的支持直接向欧美开价销售。同时,我认为eBay也是我们的消费者,中国有巨大的制造力,我们可以帮这个制造力找到出口。我希望这一天能尽快到来。我们两支团队可以支持这一天尽早到来。第二个希望,就是阿里巴巴和淘宝也能够成为像eBay这么稳定、稳健的公司。我们目前面临很多挑战,其实eBay过去以及现在也在面对,我希望五年之后阿里巴巴和淘宝能够像eBay一样强健。”

各取所需,在共赢下各自发展。这不是停战和约,而是以战养战。在不久的将来,二者之间必然会掀起新一轮的较量,一山不容二虎,一场全新的战斗必然会在未来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