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不是工作,是兴趣(1 / 1)

“对我来说,现在QQ不是工作,是兴趣。”这是马化腾对自己的得意之作QQ的私人定位。当工作成为一种兴趣的时候,也就自然少了许多压力的背负。这是马化腾对自己工作的理解。让马化腾真正“腾”起来的,其实正是那句已经被人们说烂了的老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创业十几年,马化腾似乎一直保持着自己的兴趣:“我感兴趣的互联网产品,腾讯都做了,哪天如果让我遇到更新的,就想着自己的公司也赶快做一个。”马化腾每天的互联网生活非常规律,主要包括:看资讯、搜索、购物、付款、玩游戏。生活的一切需要全部使用自己公司的产品完成。这可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做到的,如此美差,做起来怎么可能不带感?

和诸多名声在外的人物一样,马化腾的爱玩气质,早在学生时代就凸现出来了。与诸多企业家的出身不同,如今家财万贯的马化腾,求学时期的日子过得并不宽裕。马化腾的老家在广东汕头,20世纪六七十年代,马化腾的父母因响应国家号召,申请去当时非常艰苦的东方县(后归海南省)工作。当时那里经济还非常落后,生活条件和沿海地区相比有很大差距,文化氛围就更不用提了。

马化腾从小就对天文知识很感兴趣,在读书期间,一直没有中断过对天文知识的探求。虽然家庭财力有限,但马化腾的父亲对儿子的兴趣爱好也是力所能及地予以支持。只要是马化腾喜欢看的期刊,父亲就会一直订阅,一订就是二十年。然而,这种支持后来因为一款“昂贵”的望远镜而产生了波折。已经步入发烧友阶段的马化腾看中了一款900多元的天文望远镜,这个价钱相当于马化腾父母二人差不多九个月的工资,考虑到维持生计的艰难,马化腾的父母拒绝了这一“无理要求”。

一次偶然的机会,马化腾的母亲在整理儿子东西的时候,无意地见到儿子在日记里写了这样一段话:“我想买个天文望远镜,但老爸老妈不让,未来的科学家就这样被老爸老妈扼杀了。”这段话对马化腾的父母触动很大,两人合计了一阵后,咬牙将那架望远镜买下了。好在马化腾并不是一个只有三分钟热度的人,兴趣的推动让他一度想报考天文专业。后来在家人的齐力劝说之下,马化腾以超过重点线100多分的成绩进入了深圳大学。

马化腾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并且很快喜欢上了这个全新的领域。通过自己的努力,马化腾每年的考试成绩都能位列学校前五名,并且计算机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让他感受到了天文所带不来的乐趣。

不过,天文仍旧是马化腾最大的业余爱好。进入腾讯之后,马化腾也从来没有放弃天文。至今,马化腾的办公室里仍旧摆放着大量的中外文天文杂志。腾讯内部也有几个天文爱好者,闲下来,马化腾会和这些同事一起看看星空,谈谈天文。

按照马化腾“兴趣就是工作”的思路,未来出一个“QQ天文台”,或许也不是什么让人惊讶的事情吧。

马化腾爱好广泛,任何一项工作都靠兴趣支持。而兴趣的这种支持作用,也是有其心理学依据的。在心理学上,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的。一个人如果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去设定事业的目标,他的积极性将会得到充分发挥,即使在工作中历尽艰辛,也总是会兴致勃勃、心情愉快。

马化腾就是玩着玩着入行的。

应着时代的趋势,马化腾当时选择了计算机专业。这一符合深圳当时工业主流的专业很快激起了马化腾的浓厚兴趣。在求学的四年里,马化腾的“偶像”一直都是UNIX操作系统、C语言领域里的大师级程序员。凭借着兴趣的导引,哪怕是枯燥无味的代码编程,马化腾也学得津津有味。为了尽快地学会这项技术,马化腾甚至采用了“最笨的方式”——反复抄写,以此来培养自己对代码的感觉。很快,马化腾的计算机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甚至到了能用技术帮学校机房的电脑清除病毒的地步,当时很多机房老师也做不到这一点,因此马化腾也破格拥有了“免费上机”的时间。当然,有着一技之长的马化腾有时也爱调皮捣蛋,为了最大限度地维护自己“免费上机的权益”,马化腾还自己编写程序将机房的电脑硬盘锁住,这让机房的管理老师哭笑不得。

这种“表面专注于玩,实质专注于学”的精神给马化腾的事业带来了极大的推动。直到现在,马化腾每天都还会花大量时间和精力,来体验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小米科技CEO雷军曾评价马化腾道:“世上能有几个人做到脚下踩着百亿财富,半夜了还淡定地坐在电脑旁边安静地研究产品?”对于业内人士的这等评价,马化腾表现得非常淡然,在他看来这不过就是兴趣爱好而已,只是顺便跟工作挂上一点关系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