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胡氏幕府,文长献策(1 / 1)

一纸和离 清风敲竹 1360 字 2个月前

明初,由于国力强盛,重视海军、海运建设,政治较清明,人民尚能安居乐业,在少有内忧的情况下,能够集中力量对付外患,尽管明初有倭寇骚扰,但范围不是很广,对社会也没有造成很大的破坏。但明英宗正统以后,明朝政治日趋腐败,贪污贿赂之风盛行

明中后期,北元察哈尔部东迁后,与明朝在辽东地区长期反复厮杀,损失惨重,残元势力频频南下,明廷被迫调遣精锐之师固守京师和长城一带,结果捉襟见肘,海防更加废弛,以致倭寇大举侵犯东南。

嘉靖二十年1540年后,反而出现了“禁越严而寇越盛,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入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私人海外贸易规模反而更大,倭寇在东南沿海迅速泛滥的情况。

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一拨四十余人穷凶极恶的倭寇,烧杀抢掠,突破明军层层防御,径直杀到南京城下,杀了一千多人。最后被谭伦领兵杀死。南京,是明朝的两京之一,明廷震惊,龙颜大怒,开始调集各地兵将支援东南。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胡宗宪升右佥都御史巡抚浙江,次年升总督,总制南直隶、浙、福等处军务,抗击倭寇。

朝廷对他寄予厚望,胡宗宪也感到责任重大,临行前立下誓言:“我这次任职,不擒获汪直、徐海,安定东南,誓不回京”。

自胡宗宪接任直浙总督,掌东南大权后,他夙兴夜寐,运筹帷幄,修海塘、减赋税、劝桑麻、整军队、抗倭寇。调兵遣将,广纳幕僚。

胡宗宪钦慕徐渭的才识,三顾茅庐,亲自登门,终于将徐渭招入幕府,充当幕僚。

徐渭科举多年,屡试不第,穷困潦倒,恃才傲物,为人处世很没有规矩,多有冲撞。胡氏幕府时人多不屑,胡宗宪不以为忤,给与他自由出入书房、军队的权利。

终于一,徐渭一改往日烂醉如泥常态,正衣冠后主动来书房找他。

胡宗宪笑:“文长先生入幕多日,今日可有新策?梅林恭候已久。”

徐文长瞥了左右,胡宗宪一笑,转了转手上的燕儿水晶扳指,遣散了周围的奴仆。

徐文长不客气地坐下,腿伸得很长,“文长观察月余,眼见胡大人虽倚仗贪官赵文华,却为政有方。这平倭寇不仅是打仗而已,更需要智慧,唯有亦正亦邪,荣辱不惊的人才能做到。而你是这个人,文长才斗胆前来献策。”

胡宗宪闻言挑了挑眉毛,觉得他很有意思,就笑着听他继续。

“清扫倭寇,吾有上下二策,而上策中,分为一二三步。”

“上策,分而化之,逐个击破。第一步,诈降徐海,雷霆绞杀第二步,以战功报朝廷,允许通商。再以战功恩威并施,招安汪直第三步,扫荡余寇,肃清东南。开辟海上商路,民众自然愿意桑麻纺织,东南可恢复繁华盛景。

下策,就如胡都督您现在的策略,眉毛胡子一把抓,被动防守,一败再败,明军疲惫,倭患延绵,民生凋敝。”

倭寇中有海盗,也有走私商贩。有倭人、葡萄牙人、维京人,但以误入歧途的民众人数最多,拨开遮望眼的浮云,众多海盗集团里,主要有两股势力,一个是汪直,一个是徐海。而抗倭,就是将两股势力大而化,分而击之。

徐海,号普静,明山。凶残狡诈,与倭人勾结,以海盗为主,贸易为辅。三里桥大战,曾佯败三次,最后偷袭全歼明军,杀死宗礼将军。徐海多次登岸扰民,对徐海,只能佯招安,实则雷霆绞杀。

汪直,号五峰,人称老船长,在海上声望颇高。汪直向沿海内地收购瓷器、茶叶、丝绸,又越海外向葡萄牙、西班牙人售卖,又从西方购买军火,向战乱的日本贩卖。一边进行国际贸易,一边又为了保护自己的货船,武装以免海盗入侵。甚至在冲绳岛招募华夏五千居民,号称宋国。嫡系武装约一万人,非嫡系有五万人。论武力还是声望,汪直都不能杀,只能缓缓招降。跟随汪直的人,很多是福建浙江沿海居民商贾,不过是图一口饭吃。对汪直,招安为上策,不战而屈人之兵,为国开贸易,追随之徒自然作鸟兽散,功在千秋。

徐文长妙招连连,听的胡宗宪眼神光彩熠熠,不住点头,最后,文长提醒道:“只是一点,若整个棋局出现了一点疏漏,您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和严党交往过密可称依附乱党,和海贼往来密切可称通倭。随便一点,就是杀身甚至灭族之罪。”

胡宗宪同意了文长的计谋,时局错杂,军队和倭寇硬碰硬,那倭寇力也有大明子弟,错入歧途,一概杀之是最差的局面。下谁人不知严嵩父子坏事做尽,可如今朝廷严党当道,胡梅林何尝不想爱惜羽毛,可若非与严党的关系,他也坐不到总督的位置上。

为了官职与佞臣往来,是梅林最痛心的地方。严嵩赵文华终究只是一块跳板,借着这跳板,胡宗宪将倭寇剿灭,才能全身而退。而假若失败,千古唾骂。

如今朝中,很多言官因为他和赵文华的关系亲密而辱骂他,也有很多人因为自己的权势而敬畏他,巴结讨好他。

都高处不胜寒,越往上走,越是孤独。眼前这个潦倒不堪的书生却能懂他,他十分欣慰。人海茫茫,知己难求。胡宗宪傲然道:“如今倭寇势大,沿海两省民众苦不堪言。梅林早将这身家性命系在东南百姓身上,立志报国。作棋盘星作子,日月争光。雷为战鼓电为旗,风云际会。东南棋局,而我梅林就是那个下棋的人。”

抗倭斗争数十年,因为战争、党争,将领死去了无数,南方大将后继无人、青黄不接。千兵易得,一将难求。“庚戌之变”时,山东戚继光写的备俺答策也广泛流传,与幕僚讨论后,胡宗宪上书,请将戚继光调往东南抗倭。

嘉靖三十四年1555,戚继光调任浙江,任都司佥书。

现在胡氏幕府人才济济:

门生蒋洲、何心隐、陈可愿、郑若曾、罗龙文为心腹。

征召徐渭、沈明臣、茅坤、文徵明为幕僚

以俞大猷、戚继光、卢镗为大将。

下兵勇便宜征用,湖广士兵、广东徭兵、广西狼兵、四川苗兵、田州瓦民、崇明沙兵、邵林僧兵、北调山东枪手、河南毛民、田州瓦民、北边骑兵、北平射手。

制定“攻谋为上,角力为下”和“剿抚兼施,分化瓦解”的作战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