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1 / 1)

做人做事要有心计 李雯 11705 字 2个月前

1.曲径能通幽,舌头不妨绕点弯

和同事之间的对话要时刻谨记办公室的礼仪。有什么工作需要有求于人或是委托别人时,不要只说明你的意图,“把这些整理好”、“做一下这个”这样的命令语气是不宜使用的。与朋友间随意、开玩笑的话也要谨慎使用。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用为之着想的缓和性语言,并用“询问式”来拜托别人。“这个,能不能帮我做一下?”或是“在不麻烦的情况下,能不能……”这样“兜圈子”的说话方式会使对方更容易心情愉悦地接受你的拜托(甚至不忍心拒绝),同时可以让周围的气氛变得更好。

如果必须向对方传达一些不好的消息时,不要直接说出来。先要说积极的信息,让对方感到放松,感到安心、对你后面的话产生好奇;然后再传达不好的信息;最后再用积极的语言来结束信息的传达。

●当你想要劝说说话比较直接的朋友时:

√说话太直接可不行啊!

×你是个很仗义的女孩子,别人对你的印象还不错。但是如果说话再婉转些,就更完美了!

如果你必须要否定对方的意见,不妨先接受对方的意见,再详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即使在表达自己看法的同时也不要在言语中出现绝对否定对方的词语。

●当你的顾客对你抱怨“这件衣服太大了”的时候:

×这件衣服并不大,它只是一个宽松的款式。

√是的,这件衣服是有一点儿大。但是,大一点儿才会显得宽松啊,是吧?

●当你的同事向你哭诉“在这地方再也干不下去”的时候:

×不在这干,你要去哪里呀?辞职后你怎么打算啊?

√你是知道的,无论你怎么做我都会支持你的。其实我认为你要是找到了下一个工作后再辞职会更好,你觉得呢?

●当你的朋友选择的衣服并不被你看好的时候:

×这衣服不好看。

×这衣服不适合你的。

√这件……还不错,那件呢?怎么样?

√这件很好看,但是那件似乎更适合你。

要让对方感到,跟你说话会有好心情、会很轻松,那么,你就不能使用那些会让对方受到伤害的否定短语。说话多个“拐弯”,你会发现,语言的魅力竟是如此之大。开朗、积极的态度可以让彼此的交流更顺利、更开心,正面的语言可以让交流的氛围更完美,让彼此的心愈来愈近。

很多人不理解,自己明明是为公司着想、是站在上司的立场上发表看法,为什么还会惹怒上司甚至被指责一通?这恐怕是因为他们的语言不够精简。万事都不是绝对的。不是所有的话都要“兜圈子”说的。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作家海明威,其作品以清新、自然、朴实、精练闻名于世。有一次,记者问他:“你那简洁风格的秘密在哪里?”海明威回答说:“站着写。”海明威对自己的这种写作习惯做过解释:“我站着写,而且用一只脚站着。我之所以采用这种姿势,是为了让我始终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迫使自己尽可能简洁地表达我的思想。”

就像海明威,有时简洁地说话,也是一种智慧。尤其是在上司面前,要尽量避免“兜圈子”的话。因为上司通常是很忙的,有什么必须说或是必须汇报的问题,一定要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来叙述。如果因为一点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在上司面前絮絮叨叨、没完没了,是很容易就会引起上司心中的厌恶感和“无名火”的。

另外,在上司叫你的名字的时候,无论你在忙什么、有多么重要,一定要响亮并清晰地回应。因为这样,你会给上司留下精明能干的好印象。“您的想法恐怕不好吧……”、“您怎么还不理解”、“您的想法跟我不一样,我的建议是……”这样句式的话一出口,你的上司心里一定会产生不小的波动:“你算什么,跟你的上司如此讲话,难道我还不如你吗?”即使他没有明明白白地说出口,心中也会这样想的。因此,学习如何跟上司说话是最需要下工夫的了。

例如,如果你用-mail、短信、打电话或是信件的形式向上司提出一些有见解的意见并想要了解上司的看法时,如何打听也是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你不妨小心地问一句:“在您繁忙的时候打扰,真是不好意思。不知道那天给您的信件您看过了吗?您觉得怎么样?”用这样善解人意的话语,既体现了你对工作的认真态度,又体现了你对上司的尊重与着想。好感度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快速提升了。

还有要说的是,缓冲话语的使用。在你将要和某人争吵或是在已经陷入僵局后,最需要的是缓冲技巧。不妨说一些“谢谢”这样感谢的话来缓和气氛。不管是你还是对方,相信没有人是真的想吵架的。因为争吵不仅让人身心疲 惫,也会让周围的空气变得紧张。而多数的争吵,都是因为双方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

在这个时候,“缓冲话语”就要登台亮相:“请给我些时间,让我好好想一想……”、“让我静一静,也许你是对的……”、“我们都冷静一下,也许你的话有道理……”(要注意使用时的语气要尽可能的平和)这样一来,如果对方平静下来与你一同思考,说明你们的问题基本上已经过去了;如果对方还要“将革命进行到底”,那么你也会处于有利地位。因为身边的旁观者不难看出你的大度与理智,而对方的“执著”只能让人感到他(她)的不成熟、无理取闹,对比之下,你既维护了自己的风度,又结束了战争,还给身边的人留下了好印象,一举数得,成为真正的赢家。

2.真诚地赞美会使人喜悦倍增

有人说,这世上所有的道路中,心与心之间的道路是最难行走的,很多人找不到通往心灵的方向。其实,真诚赞赏他人就是走进他人心灵的最好路径。赞美犹如雨后的阳光,能给人们带来心宽敞。赞美犹如加糖的咖啡,虽苦但心头很甜……只要赞美,人们就会向我们敞开心扉,于是沟通就开始了。

有一位心理医生在银行排队取款时,看到前面有一位老先生满面愁苦,有人稍碰撞他一下,他就骂人。心理医生心想,这位老人心情不好,我要让他开朗起来,他就不会以这种不满的态度对待别人了。于是心理医生一边排队一边寻找老先生的点,终于他看到,老先生虽驼背哈腰,却长着一头漂亮的头发,于是当这位老先生办完事情走到心理医生面前时,心理医生衷心地称赞道:“先生,您的头发真漂亮!”老先生一向以一头漂亮的头发而自豪,听到心理医生的赞美非常高兴,顿时面容开朗、精神焕发起来。

可见,一句简单的赞美给别人带来了多大的心理满足啊!

赞美,又称“戴高帽”,并不是单纯的溢美之词,一味地阿谀奉承。赞美需要懂行,需要广博的知识和较高的素养。懂行的实质就是能紧握所赞美事物的实质,不说外行话,让别人听起来老练、成熟,从而对你的赞美心悦诚服。

因一句赞美而改变别人一生的历程,这样的例子古今中外,数不胜数。 被别人赞美不易,你必须拥有被人赞美的长处;赞美别人同样不易,你必须具备识人的慧眼与容人的气度。

林肯说过:“每个人都喜欢赞美。”赞美之所以得其殊遇,一在于其“美”字,表明被赞美者有卓然不凡的地方;二在于其“赞”字,表明赞美者友好、热情的待人态度。人类行为学家约翰·杜威也说:“人类本质里最深远的驱策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希望被赞美。”因此,对于他人的成绩与进步,要肯定,要赞扬,要鼓励。当别人有值得褒奖之处,你应毫不吝啬地给予诚挚的赞许,以使得人们的交往变得和谐而温馨。

1822年4月的一天,匈牙利少年李斯特在维也纳演唱会上的演奏,充满了美的活力,他那美妙的琴声紧紧地抓住了听众的心。当时坐在台下的,有举世闻名的大音乐家贝多芬,他也被眼前这个少年出色的演出打动了。李斯特的演奏刚一结束,贝多芬立即走上了舞台,多次热烈地吻他、赞美他、入情地鼓励他。打那儿以后,在贝多芬的赞美与支持下,李斯特更加勤奋,他终于成为世界著名的钢琴家、作曲家,他一生留下的乐谱多达1200余种。

历史上,戴维和法拉第的合作也是一个典范。

虽然有一段时间,法拉第的突出成就引起戴维的嫉妒,但其二人的友谊仍被世人所津津乐道。这份情缘的取得,少不了法拉第对戴维的真诚赞美。

法拉第未和戴维相识前,就给戴维写信:“戴维先生,您的讲演真好,我简直听得入迷了,我热爱化学,我想拜您为师……”收到信后,戴维便约见了法拉第。后来,法拉第成了近代电磁学的奠基人,名满欧洲,他也总忘不了戴维,说:“是他把我领进科学殿堂大门的!”

可以说,赞美是友谊的源泉,是一种理想的黏合剂,它不但会把老相识、老朋友团结得更加紧密,而且可以把互不相识的人连在一起。

任何人都不会嫌弃别人对自己的赞美之词过多,因为那是对人的肯定与尊重,是对其内心深处需求的一种满足。能够得到赞美的人,其潜力才能够得到最好的发挥。当一位领导者高高在上地斥责下面的人的失误后,他们常会表现得不高兴或情绪低落,更有甚者故意地表现出逆反行为;而当我们能用温和、平等的方法加以说服、交流后,其结果通常是愉快的,并有益于他们对有关纪律和规范的理解及产生的自觉性。

成功的赞美,能给他人带来愉悦,能使他人受到鼓舞,不仅如此,赞美者也能从中获得快乐和幸福。赞美,就像春天般的温暖,使两颗陌生的心彼此吸引,彼此靠近:赞美,就像林中的汩汩甘泉,使友谊之树长青,使友谊之花灿烂茂盛。要善于从对方身上捕捉可赞美之处。有些人对他人很少赞美,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看不到人家值得赞美的地方,其实,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不难发现值得赞美的东西实在太多了。罗丹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赞扬如此美好,我们应该学会赞美他人。当然赞美他人也要有技巧,那么怎样才能把握好赞扬的度呢?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真诚是前提。

赞美并不等同于华丽的词藻,过度的恭维以及空洞的吹捧,那样只会使对方感到不舒服、不自在,其结果只能是过犹不及、适得其反。要真诚而由衷地赞美他人。虚伪和做作是苍白无力的,唯有真诚地赞美才会春风拂面。虚情假意的赞美,往往被人认为是讽刺挖苦或者是溜须拍马。俗话说:“心诚则灵。”只有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赞美,才能显示出赞美的光辉和魅力。赞美,实在是一种心灵与心灵之间的交流与感应,是对被赞美者的羡慕和钦佩。真诚的赞美是由衷而发。只有真诚的赞美才能使对方受到感染,使人在无意中就接受。

(2)创意是辅助。

任何人都希望被夸奖,总希望别人认为他做的事意义重大且成效卓著。但庸俗的赞美总不自觉地给人“假”或者“做作”的感觉。因此我们说赞美要有创意。赞美的目的无非是让对方高兴。赞美不分形式,能达到让人高兴的目的即可。当你在赞美一个人做的饭菜可口时,你千万不要轻视做饭这项其实很单调乏味的工作,你要把做饭当做一个重要任务去看待,你要把做饭看成又累、又能体现出聪明智慧的创作。这会增加你赞美的分量。另外,幽默也是赞美中的一种创意。它使你的赞美轻松舒畅,妙趣横生,在宽松、自然的气氛中获得对方的认可和支持。

(3)具体是核心。

赞美应该就事论事,具体而不空洞。你的赞美如果过于笼统、过于空泛、过于抽象、缺乏具体内容难免让人感到不舒服。 比如,“你真棒”、“你很优秀”、“你是一个出色的领导”等。但“棒”在哪里,“优秀”的表现是什么,“出色”在哪些方面,没有具体的“点”,那么这样的“面”就显得很虚,这些模糊广泛的概念性语言,有时候会造成他人误解,达不到你期望的赞扬效果。

(4)驾驭语言是关键。

华丽的词藻与赞美固然很好,但平实的话语运用得当,也毫不逊色。那就看你怎样因人、因时、因地的使用你的语言。

(5)恰到好处是重中之重。

赞美要点到为止。因为过分就会有“溜须拍马”的嫌疑。

松下幸之助说:“辛劳被肯定后,所流露的感激,是无与伦比的喜悦。”表扬是领导工作方式中最富魅力的方式之一,是打动人的心灵、激发人的情感、鼓励人的热情的极佳手段。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说过:“我很幸运地具有一种唤起人们热忱的能力,这是我仅有的长处。要使人们始终处于施展才干的最佳状态,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表扬和鼓励。没有比受到上司批评更扼杀人们的积极性的了。我绝不批评人,激励人自觉地去发挥他的作用。嘉许下属我从不吝啬,而批评责备却非常小气。只要我认为某人出类拔萃,就会由衷地给予称赞,并且不惜奉出所有的赞词。”他的话有些绝对,但他具有唤起人们热忱的能力,这的确是需要我们好好学习的。作为一名领导在实际工作中,必须用多种形式扩大表扬的内容、范围,增强表扬的效果。人的惯性就是这样,人们对习以为常的事情并不认真思索。其实,表扬的作用大得很,也有效得很。

做销售这个行业,不会赞美是做不成的。要赞得“有滋有味”,即使是遇到了最难赞美的客人。推销技巧中用的赞美有四大原则:第一,语调要热诚生动,不要像背书稿一样;第二,一定要简要、流利顺畅,要讲平常所说的话;第三,要有创意,赞美别人赞美不到的地方;第四,要融入客户的公司和家庭。

因此,生活中多一些赞美确实很重要。因此,请不要吝惜自己的赞美之词。赞美是扬善之举,赞美给我们的社会带来和谐和亮丽。送人玫瑰,手有余香;送人赞美,留在你心灵中的馨香和愉悦会持续到永远。赞美他人就是一种优良品质,既然赞美他人既能体现你的优良品质又能给予他人以鼓励,我们何乐而不为呢?让我们学会赞美他人吧!用漂亮的语言去赢得他人对你的尊重,用漂亮的语言为你赢得好的人缘,人与人之间就更加和谐。

3.提出意见后,也要让别人表表态

天天说话的我们未必就会说话。想必大家都听说过《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文章先从日常家庭小事写起:邹忌是个美男子但稍逊于徐公,三次向他的妻、妾、客人询问“我孰与徐公美”,三人出于不同的心理,均回答徐公不如他美。有自知之明,加上有冷静的头脑,邹忌悟出了妻、妾、客赞美自己的原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者,欲有求于我也”,自己受到了蒙蔽,听到的都不是真话。于是决定以现身说法为喻去讽谏齐王,请他广开言路,除弊纳谏,让人讲真话。由于他能以小比大,以家比国,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使“王之蔽甚矣”的结论水到渠成,结果齐威王心悦诚服,欣然接受。

邹忌是怎样成功地说服齐王的呢?没有像一般人那样正面讲道理,而是用一段具体的家庭琐事为譬喻来阐明“纳谏”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避免了直接批评、触犯龙颜引起的杀身之祸,贴切自然,入情入理,让人易于接受。他之所以成功,全在于他善用设喻说理的“讽谏”艺术。这在今天,仍然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借鉴意义。

我们经常会看到甚至会亲身遇到这样的情况:话是好话,意见对双方都有好处,但是仅仅由于说话的方式和技巧的问题,搞得双方不欢而散,甚至形同仇敌。可以看出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提意见时,无论如何,首先要认可对方,特别是当对方是你的领导的时候,这个认可就显得极其重要。如果他的主意不好,就认可他的眼光;如果他的眼光也不好,就认可他的原则;如果原则也是错的,那么至少要认可人家积极的态度。总之,一定要找出一些可以认可的东西来,以真诚的态度加以赞扬。这样可以取得对方的信任,为以后的进言做好铺垫。

接下来,就是要讲一讲自己认可的那些东西对自己的启发和教育作用,进一步指出自己后边的想法都是在这个重要启发下的基础上形成的。这个表态非常重要,它表示出了自己的立场不是和领导对立的,而是和领导站在同一个队伍里的,是受了领导的启发才有所建议的。这样,建议错了,立场还是对的。这样,领导自己就会消除敌意,周围的人(即使一些小人)也不好做落井下石的举动。

最后,也就是到了真正能够提意见的时候了。这也是整个建议的核心部分,只有在前边两场**已经充分做足的基础上,这个核心部分才可以登常而且说的时候,也不要说“我的建议是如何如何”,这会让人感到你的突兀和自大。要说成“受了您的(指领导或是前辈们)的启发以后的个人的一点不成熟的想法,作为对领导意见的补充,供各位参考”。这样,就可以不显山、不露水地把自己的意见讲出来了。如此大费周折,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减少抵触情绪、减少冲突和敌意,使自己的建议真正地被大家所重视,被领导所考虑。

与人交谈中,难免会出现意见不合的情况。要注意的是,在提出相反的意见时,不要使用“这样不对”、“这个不行”等这样直接否定的短语,用“你的意见有道理,但我是这样理解(考虑)的……你看怎么样?”

在拜托别人的时候,当然要使用“请”这样的敬词。更加尊重的方式是“请您……”、“麻烦您……”、“能否请您……”,等等。只要是用很柔和的语言去表达,就不会有“命令”的意味。

我们来看下列这些场合:

●当你与朋友商量去看哪部电影的时候:

×请看那部吧!

×看那部,可以不?

√那部好像很不错,你觉得怎么样?

●当你们在商量采用哪种交通工具出行时:

×我想打车……

×打车最快,打车吧!

√我觉得打车会比较快,你觉得呢?

●当你想向朋友推荐一家不错的餐厅时:

×有家餐厅真的很棒,去试试吧!

√我知道一家餐厅的料理很棒,如果方便就去试一试吧。

看来,“请……”、“可以吗?”等,还是会给人被命令的感觉。不如使用“这个好不?”、“你看怎么样?”这样的话,你就迁就地让出了选择权,把决定权给对方,给对方“很民主”的感觉,让对方体会到你确实在为他着想。从“一般疑问句”开始交流的对话,轻松自然,让人感到你很贴心、很友好。

●当你迷路的时候:

×我迷路了,请告诉我去×××怎么走。

√不好意思打扰了,请问去×××怎么走呢?

√对不起打扰一下,您知道去×××的路吗?

●当你拜托别人帮你带话的时候:

×请转告一下×××,什么什么事情。

√给您添麻烦了,如果方便的话,能否帮我给×××带个话?是关于什么什么的事情……

●当你在餐桌上要使用桌子另一边的汤匙的时候:

×请递给我一下餐桌那边的汤匙。

×递给我一下餐桌那边的汤匙,可以不?

√不好意思,能否麻烦您递给我一下餐桌那边的汤匙?

我们一起分享一个历史小故事:

春秋时,晋灵公继位不久,不思进取,大兴土木,修筑宫室楼台,以供自己和嫔妃们享乐游玩。有一年,他竟挖空心思,想要建造一个九层高的楼台,遭到大臣和百姓们的反对。但是晋灵公固执己见。并且在朝堂之上严厉地对大臣说:“敢有劝阻建楼台的,立即斩首!”气氛十分紧张。一些想保全身家性命的大臣,都吓得噤若寒蝉,谁愿意去送死呢?再没有人敢说反对的话!

一天,有个叫荀息的大夫求见。晋灵公以为他是来劝谏的,便命人拉开弓,搭上箭,只要荀息开口劝说,他就要射死荀息。谁知荀息进来后,像是没看见他这架势一样,非常轻松自然,笑嘻嘻地对晋灵公说:“我今天特地来表演一套绝技给大王看,让大王开开眼界,散散心。大王您感兴趣吗?”晋灵公一听是玩的就来神儿了,忙问:“什么绝技?别卖关子了,快表演给我看看。”荀息见晋灵公上钩了,便说:“我可以把九个棋子一个个叠起来以后,再在上面放九个鸡蛋。”晋灵公听到这事十分新鲜,不相信荀息会有这么高的技艺,但是又急于一饱眼福,便急急说道:“我从未听过和见过这种事,今天就请你给我摆摆看!”

当晋灵公叫人拿来棋子和鸡蛋后,荀息便动手摆了起来。他先是小心翼翼地把九个棋子堆了起来,然后又慢慢地将鸡蛋放置在棋子上。只见他放上一个鸡蛋,又放第二个,第三个……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那时,屋子里的气氛十分紧张、沉寂,只能听到鸡蛋碰到棋子的声音,围观的大臣们全都屏住呼吸,生怕鸡蛋落下来。荀息也紧张得额头冒汗。晋灵公看到这情景,禁不住大声说:“这太危险了!这太危险了!”晋灵公刚说完“危险”,荀息就从容不迫地说:“我倒感觉这算不了什么危险,还有比这更危险的呢!”晋灵公觉得奇怪,因为对他来说,这样子已经是够刺激、够危险的了,还会有什么更惊险的绝招呢?便迫不及待地说:“是吗?快让我看看!”

这时,只听见荀息一字一句,非常沉痛地说:“九层之台,造了三年,还没有完工。三年来,男人不能在田里耕种,女人不能在家里纺织,都在这里搬木头、运石块。国库的金子也快花完了,兵士得不到给养,武器没有金属铸造。邻国正在计划乘机侵略我们,这样下去,国家很快就会灭亡。到那时,大王您将怎么办呢?这难道不比棋子上垒鸡蛋更危险吗?”晋灵公听到这种十分合理又十分可怕的警告,不由得吓出一身冷汗,意识到了自己干了一件多么荒唐的事,犯了多么严重的错误,便对荀息说:“建九层之台,是我的过错。”立即下令停止筑台。

荀息把九个棋子一个个叠起来以后,再在上面放九个鸡蛋,不过是想让晋灵公看见什么叫“岌岌可危”!然后再以建成九层之台的可怕代价来说服晋灵公。这道理是说的拐了点儿弯,但不拐能行吗?看看晋灵公的架势:命人拉开弓,搭上箭,只要来人一开口劝说,就要被射死。如果荀息不事先酝酿点儿拐弯的提意见方法岂不连命都保不住了?

因此,我们就很有必要学习如何通过艺术和巧妙的方式,把真话说出来,让对方乐意接受,乐意改正。而且,几乎所有时候,政治上是没有“直率”空间的,不懂得处事艺术,莽撞行事就会很危险。即便你对人无敌意,也要注意对方的身份,找准时机,才能提意见。其实,会有一种更好更明智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仅仅用意好是不行的,还需采取一种合理可行的方法来做,这样对双方都好。直率是应该分场合的,人都是要自尊要面子的。如果有一个人当众指出了你的缺点,我真的不相信你会不生气。

虽然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贵在坦诚、直率。但是,他不只是直率,而且也有些草率。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样我们的生活必然会少很多烦恼。委婉的提意见是很难让对方拒绝的。请试试吧!

4.隔墙有耳,别在背后说人坏话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说别人坏话显然是一种攻击行为。尽管一说起攻击行为,人们马上会想到暴力等肢体的攻击行为,其实,运用语言中的“说坏话”也是非常明显的一种攻击。 比起暴力,人们更倾向于频繁地使用“说坏话”这种语言性的攻击武器。任何一种动物,为了自我防卫,或者为了同种之间的竞争和争斗,都具有攻击的本能。在这一点上,人类也具有这种本能和。

在你的身边,如果有人经常说别人的坏话,即使说的不是你,你会怎么想?“这个人怎么谁都看不上……”、“在别人那里他也一定会说我的坏话的!”、“这个人只看得到别人的缺点,看不到优点……”、“只有他自己最‘完美’了吧!”……同样的,如果你背地里或是人前说别人的坏话,别人也会对你留下这样恶劣的印象的。心是明镜,照出的是自己,我们看别人是什么,也照出了我们自己。《警世恒言》中说道:“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不被人说。”因此,无论如何,一定不能说别人的坏话。

一般情况下,身边有不喜欢的人,或者身边发生了令人生气的事情,只要条件允许,人们就会向第三者诉说,即在当事人的背后说“坏话”。譬如,被上司训斥后窝了一肚子气的部下,本来是应该直接反驳上司的,但考虑到今后的处境和人际关系,害怕遭到上司的报复,就会失去直接反驳的勇气。怎么办呢?作为心理上的一种替代行为,这个部下就会选择向第三者诉说,以发泄心理上的不满。说坏话只是为了消除心中的不快。尽管事情或者局面不会因为说了坏话而发生什么改变,但至少被上司搞坏的心情会因痛快的发泄而产生好转。不过,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说坏话代表人的行为,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可能就会被人贴上“上司的对头”的标签。

职场上,不要说别人的坏话,尤其是不要说原来的供职公司的坏话。很多人,离开原来的公司,都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这其中总是少不了愤愤不平,或者对公司的不满。于是就开始诋毁原来的公司。很多人在进入新公司的时候,习惯于把原来公司说得非常不好,离职的原因也无外乎:原来的公司怎么烂,原来的同事怎么烂。如果这些话让你的上司和老板听到了,人家不免会想:“如果未来某一天,你离开了现在的公司,岂不是也要诋毁现在的公司吗?”这样一来,谁还敢雇用你呢?如果这样继续下去,总有一天你会发现你已经无路可走,因为在这个圈子里,你已经得罪了所有的“曾经公司”。

不说同事的坏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也许你对于某些同事的能力看不上,也许你对于某些同事的为人处世看不惯。但是谁又能保证自己的一切都是正确的呢?如果你觉得这样的同事值得你去帮助,那你中肯地提出来,别人能接受的,能提高的,他会感谢你,如果你觉得这样的人不值得你去沟通,那就不去管他,专心做自己的事情就好,何必去管别人?每个人都会为自己的行为承担最终的责任,你不必背后更多地不齿于别人,那并不能显示你更高一等。

不要说合作伙伴的坏话。其实每个公司都有或多或少的合作企业,既然是合作伙伴,就一定是有着共同利益的。我们姑且不论这些企业比我们好也罢,歹也罢。只要合作就是伙伴。而伙伴是应该相互支持的。一个公司与一些大公司合作,自己自然不会很差。相反,如果你觉得和公司合作的其他公司都不好,其实也是在贬低自己的公司。

不要说同行的坏话。虽然同行是冤家,但是我们更应该感谢可敬的竞争对手,他让我们时时都有危机感,而这危机感是我们进步的阶梯。如果有谁对于同行业的其他企业都不屑一顾。那无外乎说明两点:要么你所在的行业很烂;要么你就是夜郎自大,见识不多,是只井底之蛙。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活法和行事方式,谁也不能说对方的坏话,因为存在的即是合理的。经常说对手坏话的企业,自己通常是要先失败的。我们总看别人的缺点,自己只会沾沾自喜,无法进步,从现在开始我们都努力提高自己,多去看看别人,别的企业的优点,看别人的优点能更好的提高自己,我们追求进步,从点滴开始,从现在开始。

语言是个很棒的工具,能让人把自己的想法、思维很轻松的传达给对方。但是如果不注意正确使用语言的小技巧,就会伤害对方,甚至伤害自己。

说话要谨记两个原则——

一是自己讨厌听到的话,就永远不要对别人说;

二是自己喜欢听到的话,别人也会喜欢听到。

经常使用真诚的、赞美的语言,你的心灵也会因此而变得美丽。

5.巧妙运用善意的谎言能换来理解

“谎言”之所以称为“谎言”,是因为它是虚假的、不真实的、骗人的话语。一个人如果经常有谎言流于口中,并去哄骗他人,久而久之,他便会失去人们的信任。就如同《撒谎的孩子》文中的那个孩子一样,每天都喊“狼来了”以寻求刺激和开心,而当狼真的来时,他只有一个人独自去面对,自己去承受,再怎么喊叫也无济于事,也不会有人再来帮助他。

但是今天,我们谈到的“谎言”,还有个定语——善意的,加上了这个限定词后,谎言的本质也就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善意的谎言”是人们对事物寄托的美好愿望,是人们善良心灵的对白,是人们彼此之间相互安慰的一丝暖意,是人们心底里流露出来的一种柔情……

美国著名作家欧·亨利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里讲述的就是一个善意谎言的故事:当绝望的病人望着凋零衰落的树叶而凄凉绝望时,充满爱心的画家精心勾画出一片绿叶去装饰那棵干枯的生命之树,从而拯救一段即将熄灭的生命之光。这难道不是“谎言”的极致吗?

一架运输机在沙漠里遇到沙尘暴而迫降,但飞机已经严重损毁,无法恢复起飞,通信设备也损坏,与外界通信联络中断。9名乘客和1名驾驶员陷于绝望之中。求生的本能使他们为争夺有限的干粮和水而大动干戈。

紧急关头,一个临时搭乘飞机的乘客站了出来说:“大家不要惊慌,我是飞机设计师,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听我指挥,就可以修好飞机。”这好比一针强心剂,稳定了大家的情绪,他们自觉节省水和干粮;一切井然有序,大家团结起来和风沙困难作斗争。

十几天过去了,飞机并没有修好;但有一队往返沙漠里的商人驼队经过这里,搭救了他们。几天后,人们才发现,那个临时乘客根本就不是什么飞机设计师,他是一个对飞机一无所知的小学教师。有人知道真相后就骂他是个骗子,愤怒地责问他:“大家命都快保不住了,你居然还忍心欺骗我们?”小学教师说:“假如我当时不撒谎,大家能活到现在吗?”

善意的谎言,体现着情感的细腻和思想的成熟,促使人坚强执著,不由自主地去努力去争取,最后战胜脆弱,绝处逢生。

善意的谎言是生活的希望,是沙漠中的绿洲,它有时真的改变了我们生命的轨道。善意的谎言具有神奇的力量,鼓舞你一次再一次地努力,为了心中的梦想绝不轻言放弃。因为未来的道路完全被欢乐的心情照亮,生活因此变得更加美好。

以下是几个模拟场景,让我们来看看善意的谎言的魅力吧!

●和长辈在一起吃饭时,长辈夹给你你并不喜欢的菜:

×对不起,我讨厌吃这个。

√谢谢,不好意思,我已经吃得很饱啦。

●约会时间到了,对方却迟到了,其实你心里很不高兴:

×你看看现在都几点了!

×你迟到了××分钟……

√没关系,我也有迟到的时候啊!

√不用介意,你让女士(男士)久等了,今天要请客哦!

●公司的年会上,同事向你敬酒,尽管你没有开车来:

×对不起,我今天喝不了……我是开车来的……

√虽然不太会喝,但只是这么一点点还是可以的,毕竟这么高兴的日子嘛!

说实话,谁也不会去追究善意的谎言的可信程度。即使听到善意谎言的人明知道是谎话,也一样会去努力相信,不会觉得说谎者的虚伪,有时还要从心里感激呢。

有这样一个故事:

北美防空联合司令部一名值班上校,接到了一个孩童误打给圣诞老人的电话,上校不忍破灭小孩的梦想,就装做圣诞老人的声音满足了孩子的愿望。

这善意的谎言,就是给言不由衷套上一层保鲜膜,在不伤害对方的前提下,说一些不含恶意的谎言。

善意的谎言是我们为人处世中常用的手段,它有时也是处理上下级关系的润滑剂。只是在运用这一手段时,要注意尺度,更不要违背行业的商业规则和个人的职业道德规范。

善意的谎言,就是在不伤害对方的前提下,为使事情控制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来说一些不含恶意的谎言。善意的谎言不仅无碍于诚信,而且还会极大地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和感情,对社会稳定亦有不可磨灭的作用。

6.良药未必苦口,忠言未必逆耳

在这社会上行走,离不开与人打交道,也离不开与人交往,同样也离不开沟通。沟通是连接人与人之间的纽带,纽带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否,进而会影响到事业的发展以及人生的幸福。但沟通中难免会遇见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出现僵局、气氛沉闷、聚会中被当做“透明人”、场面难堪,这就需要我们用“口才”来化解。

孔子在带领学生周游列国的途中,有一次,一匹驾车的马脱缰跑开,吃了一位农民的庄稼,这个农民就把马扣住不放。

弟子中,子贡最能说会道,自告奋勇去交涉。子贡讲了半天道理,说了不少好话,农民就是不还马,子贡只好灰溜溜地回来了……

孔子见状,笑着说:“拿人家听不懂的道理去游说,就好比用高级祭品去供奉野兽,用美妙的音乐去取悦飞鸟,怎么行得通呢?”于是,要马夫前去讨马。马夫走到农民面前,笑嘻嘻地说:“老兄,你不是在东海种地,我也不是在西海旅行,我们既然碰到一起了,我的马吃你两口庄稼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农民听马夫这样说,再看看与自己相同打扮的马夫,觉得很亲切,就十分痛快地把马还给了他。

沟通是需要讲求方法的,这就是我们说的口才。人无须是全才,但至少也要有口才。

爱因斯坦在美国时,有人曾问他:“从纽约到芝加哥,有多少英里?”

爱因斯坦略一沉吟,从容答道:“你只要查一下《铁路指南》就可以了。”

那人又问:“不锈钢使用什么制成的?”

“你查一下《冶金手册》即可。”

不难看出,这两个问题爱因斯坦是答不出的。而他的好口才使得他不仅玩了把“幽默”,又维护了自己的颜面。

人生在世谁能不说话?说话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事。会说话,可以让你结交更多的知心好友;会说话,可以让你在职场中游刃有余;会说话,可以让你在商战中轻松取胜;会说话,更会让你独具个人魅力。

如果你曾经因为拙劣的谈话技巧而失掉朋友,或因为说话不高明而失掉一个顾客,或因为言语不当而错过一个好机会,或因为口不译言而惹来一身麻烦,别着急,让我们来一起探讨——怎样才能做一位“言词高手”!

多看一些有幽默的小故事,在办公室休息的时间讲给大家听,同事笑了,就会觉得你比较幽默,比较容易沟通,有什么事也像朋友一样向你倾诉了!口才好就等于人缘好。看来这不无道理。好的口才、幽默的言词,使大家哈哈一笑中亲和许多,生疏的感觉一扫而空。从而,能办的事情尽快办理,不能办理的予以通融,也为彼此增加情谊。工作中、生活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交往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人,不是所有问题都能顺利解决,不是每个人的话都是那么中听,遇到棘手问题,碰到“愣头青”,说话做事让人心气不顺,僵持在那里,使人处于困顿难堪当中。这时,如果有个中间人,借着好口才,做个“和事佬儿”,转移一下注意力,缓解一下情绪,就能让大家哈哈一笑,大事化孝小事化了。

人人都懂得,“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道理,可是,换个角度想一想,“良药”何必“苦口”,“忠言”又何必“逆耳”呢?

在马来西亚柔佛市的公路旁,有这样的警告:“阁下,驾驶汽车时速不超过30公里,可以饱览本市的美丽景色;超过60公里,请到法庭做客;超过80公里,欢迎光临本市最好的急救医院;超过100公里,祝阁下安息!”

这则警告,读后使司机们备感亲切有趣,既使人们提高了警惕,又极富人情味。

《触龙说赵太后》中的触龙之所以能够在众臣都劝谏无效的情况下,说服赵太后,关键在于他的好口才。他可以因势利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赵太后在“心悦”后“臣服”,最终才达到了说服赵太后的目的。那些鲁莽的大臣虽然和触龙一样都是为了国家的安危而劝说,但他们采取的方法不对,结果只能以失败告终。由此可见,处理同一件事情,说明同一个道理,是不是能说会道,会使结果有天壤之别。

口才好到一定境界,便是应了中国人的那句俗话,叫做: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意思是说话、做事一定要看对象,要区别对待。这句话本来是正确的,但是被很多人误解了,认为是贬义。其实,这是智者的行为,是对于现代社会科学发展的认可和运用,是有才有德的德才兼备的表现。中国古代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鬼谷子曾经精辟地总结出了这种神奇的说话法则:“与智者言依于博,与博者言依于辩,与辩者言依于要,与贵者言依于势,与富者言依于豪,与贫者言依于利,与贱者言依于谦,与勇者言依于敢,与愚者言依于锐。”“说人主者,必与之言奇;说人臣者,必与之言私。”意思是,与聪明的人说话,须凭见闻广博;与见闻广博的人说话,须凭辨析能力;与能言善辩的人说话,要抓住精要;与地位高的人说话,态度要轩昂;与有钱的人说话,言辞要豪爽;与穷人说话,要动之以利;与地位低下的人说话,要谦逊有礼;与勇敢的人说话,不能稍显怯懦;与愚笨的人说话,可以锋芒毕露;与上司说话,需用奇特的事打动他;与下属说话,需用切身利益说服他。

和珅是有名的大贪官,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大贪官首先要是大官,否则就没有成为大贪官的基矗和珅作为一位落魄八旗子弟的后裔,无亲无故,没有特殊背景,怎么会得到乾隆皇帝的肯定和宠幸,并最终成为位极人臣的高官呢?其实,和珅30岁不到就身兼数职,均为能决定国家大事的高职位。和珅能够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他的聪明和刻苦勤奋。但是,我们要弄清楚的是,和珅是怎样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的呢?在朝廷举办的官学之中,和珅是八旗子弟之中极为普通的一名学生,因为熟读四书五经,和珅才从众多年轻人之中脱颖而出,被乾隆发现;因为研究通透乾隆的诗词书法,所以和乾隆交流时没有丝毫的障碍,乾隆直视和珅为知己;正是因为研究了少数民族的语言,和珅才能够做许多大官员没有办法做到的事情,才如此得到乾隆的器重。正是因为他对皇帝一言一行的研究、对皇帝喜恶的了解,所以深知该如何说话、怎样说会博得皇上的欢心。

如果做到见什么人说什么话,首先要了解你面对的是什么人,然后要想这种人愿意听什么话,最后你还要会组织语言来表达你要说的话。这样看起来,说话表达就很游刃有余了,就可以把握分寸了。在这一点上,和珅是我们的好榜样。说话还要分清楚是对事,还是对人;评价、讨论、叙述一件事,有很多角度,你说话之前可以考虑从哪个角度出发更能迎合对方的心情,如果帮助不了对方解决事情,那就表达一下理解之意即可。描述、判断一个人那就更不能多嘴了,无论你是一个什么身份的人,都要保持低调、淡定的心态去讲这个人,无需赘言。

中国有几位篮球队员进入了,现在继续有球员进入。与巴特尔或王志郅比起来,姚明的技术水平无疑要超出许多,这是姚明能够立足的根本原因。但是,知情人知道,姚明能很刻苦地学习美语、包括篮球场上的俚语。他很快就可以用英语来回答记者的问题了,在篮球场上也很快就可以和队友用俚语进行交流。这是姚明受到美国人的认可、队友认可的重要原因。

说同样的话,为什么有的人能得到认可,有的人却只能面对否定?办同样的事,为什么有的人能一帆风顺,而有的人屡次碰壁?是因为他们长相出众、招人喜欢?还是因为他们有过硬的关系?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少年时当过放牛郎,交了一些穷朋友。称帝后,他总有一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总想找找昔日的朋友叙叙旧。

一天,果然来了一位旧友,被朱元璋引进宫内。那人一坐下便指手画脚地说:“我主万岁!皇上还记得吗?从前你和我都替财主放牛。有一天我在芦花荡里,把偷来的青豆放在瓦罐里煮。没等煮熟,大家都抢着吃。你把罐子都打烂了,撒了满地的青豆,汤都泼在地上了。你只顾从地上抓豆吃,不小心把草叶送进嘴里,卡住了喉咙。还是我的主意,叫你把青菜叶吞下,才把卡在喉头的草叶咽进肚里去。”朱元璋听了他的述说,在百官面前哭笑不得,为了保住体面,他把脸一沉厉声喝道:“哪来的疯子,替我乱棍打出去!”

这个抱头窜出的倒霉蛋,去给朱元璋的另一位旧友——昔日的同路放牛娃说了这件事。那个放牛娃抿嘴一笑,说:“你看我去,保得富贵。”于是他大摇大摆走进宫来,一见朱元璋,纳头便拜,然后叙起旧来:“皇上还记得吗?当年微臣随着你大驾都骑着青牛去扫荡芦州府,打破了罐州城,汤元帅在逃,你却捉住了豆将军,红孩儿挡在了咽喉之地,多亏菜将军击退了他。那次战斗我们大获全胜。”朱元璋对旧友吹嘘的那场战争心知肚明,他把丑事说得含蓄动听,面上有光。又想起当年大家饥寒交迫有难同当的情景,心情激动,立即封这位旧友为御林军总管。

宫廷之中如此,日常交往中亦然。有口才的人能把平平常常的话题讲得引人入胜;嘴笨口拙者即使讲的内容很好,听起来也索然无味。有些建议,有口才的人一说就通过了;无口才的人却连诉说的对象都没有。这就是说,好口才是成功的敲门砖,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了好口才,才会有好人生。

同理,一个人若能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随心所欲地驾驭人生局面,把不可能的事变为可能,最后达到成功之目的,这样的人,就是个会办事的人,是个把握了办事分寸和艺术的人。因此,会说话,就能把话说得滴水不漏;会办事,就可让每件事情水到渠成。

说话谁都会,但把话说得动听,通过说话给别人留下良好印象,却未必是每个人的专长。在和老板相处的过程中,懂得说话的艺术极其重要。老板在公司里掌握着生杀予夺的大权,一不留神说错了话,后果你就好好掂量吧!好的口才是我们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助步器,是我们人际交往中的通行证。练就一个“好口才”,未来的路上,我们会走得更顺畅!

7.用点“心计”倾听,你会受益良多

优秀的谈话者都是优秀的聆听者。不论你的口才如何了不起,如果不注意倾听,很难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但是倾听并不代表沉默。

倾听,并非简单地用耳朵去听,也有视野的参与和目光的注视,最重要的是“心”的投入,用心去交流、理解;作出积极的反应(诸如眼神、表情或巧妙的语言等)。成功的聆听技巧是迈向成功的重要一步。

愉快的对话,能让对方和自己都变得愉快,这就是用言心计的效果。在生活中,发生对话的环境会很多、很复杂,根据你的对话者的性别、身份来选择言谈技巧,通常会有不错的效果。

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在很久以前有两个国家——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一天小国的使者不远千里来到大国,带来了很多的贡品,其中最惹人瞩目的是三个一模一样的小金人。它们大孝重量、表情都分毫不差,金灿灿的,发出耀眼的光芒,大国的国王见了爱不释手。

使者对这个国王说,这三个金人虽然一模一样,但是只有一个最有价值,希望国王能找出来。就这样,全国各个地方的珠宝匠都来了,他们称重量、查做工,却没有找到一点差别。时间在一天天地过去,这时,一位素来沉默寡言的老臣站出来对国王说:“我愿斗胆一试。”只见老臣取来三根细铁丝,分别穿三个人的耳朵,结果,第一根铁丝穿过了第一个金人的耳朵,然后从另一只耳朵穿出来;第二根铁丝则从第二个金人的嘴巴里出来了;而第三根铁丝却被第三个金人整个都吞进去了。他禀告国王说,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

使者叹服地点点头说道:当初制作这些金人时,特意在耳朵和嘴巴相连处做了区别,意在说明要少说多听乃为金。

无论对话者是谁,都要善于倾听,不可只顾着自己说。想赢得对方的喜爱,就要成为倾听的高手。对话时要诚实坦白,首先要成为“倾听者”,让对方感觉不错,这时再寻找时机适当表现你的品位。将你的语言**得优雅而得体,这些是可以在对话中为你加分的邪心计”。

自我吹嘘的话、过分矫情的话,或是直接提出与对方对立的意见,这些都要尽量避免。另外对话中如果你只是作一些简单的回应,是很难调动起对方的情绪的。要多多使用一些积极的语言。在聊天中选择适合断句的地方作适当的回应,又不会造成打断对方的唐突感觉,这才是一位“言辞高手”应当给人留下的印象,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乐于与你交谈。

想要赢得好感还要注意,不能仅仅以点头来表示赞同。“真的?”、“是这样啊!”、“我还是第一次听说呢!”、“真棒!”如此丰富的语言,如果能加上丰富的表情,那就可以说是“天衣无缝”了。对方会因此而更加健谈,进而对你产生“与这个人交谈很愉快”的印象。

和朋友之间交流,产生“共鸣”是很重要的。对于电视剧、电影、恋爱、“电游”、服饰等话题,有“同感”是最好的交流。“共同点”是交流中打开对方心门的钥匙。有了共同点,才会有后面的对话,以及后面引出的更多话题……

一开始的时候,不能只顾着自己说,要仔细听对方的切入点。这个时候,还需要一些眼神的交流。接下来,就是要在适当的地方添加“是的”、“对对”、“你也这么想?”、“我也是这样看!”类似这样的回应。 表示同感的话,会让对话双方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

话说回来,同感不是时时都要产生的。不管是什么样的同感,都不要在别人说坏话时产生同感,这样会降低你的品位。要想着如果这时你的“同感”传到对方的耳朵里,你要怎么办?因此,否定的“同感”不要也罢。

当你的对话者说起别人的坏话时,你要说“明白了,但是如今情况不同了,我之前也曾这样想过……”并尽量转移话题。

如果和朋友之间产生了摩擦,不要自己唠唠叨叨吐苦水吐个不停。停下来,静下来听听对方的心情与感受,对自己、对对方都是好事。借助这个大家都平静的时刻,真诚的道歉是最好不过的了;即使不是自己的错,谦虚地低下头,用温和的语言与对方交流。敞开心扉的交谈不仅可以让你们忘记不愉快,也可以增加亲密度与好感度。

在人际交往中,多听少说,善于倾听别人讲话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心中装满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的人,永远听不到别人的心声。多用心去倾听别人怎么说,不要急着表达你自己的看法。是啊,上天给了我们两只耳朵和一张嘴巴,是不是意在告诉我们要多听少说呢?有的人听不进别人的话,总是左耳进、右耳出,把别人的话当做耳边风;有的人喜欢说话,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根本就不给别人说话的机会;还有的人很少说话,但注意倾听,一旦开口就字字如金。口才好、能说会道固然好,自然也令大家羡慕,更是人生的一大资本,但是最有价值的人往往不是最能说的人,而是最能倾听的人。

那么,究竟要如何倾听呢?

首先,要尊重对方。大家都一样,希望身边的人喜欢自己,希望自己的观点被别人采纳,希望别人重视自己,希望听到真诚的赞美,那么,你为什么不让这些并不难实现的愿望成为事实?“尊重他人,满足对方的自我成就感”。这并不是哲学家们悟出的一条人类行为的新奥妙,古代圣贤早先给予我的教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要把精力放在思考怎样反驳对方所说的某一个具体的小的观点,不要了解自己不应该知道的东西。懂得倾听别人谈话总是会消耗时间和精力的。如果你是真的有事情不能倾听,那么你委婉地提出来,相信没有人会强迫你继续听下去。这比你勉强去听或装着去听,而表现出来的开小差而给人的感觉要好得多。既然听,就要真心真意地听,这无论对听者还是被听者,都是有好处的。诚意会通过眼神传达给被听者。因此,在听时,一定要身体前倾,并始终保持直视对方,表示对谈话感兴趣。

其次,要有耐心。不要匆忙下结论,不要使你的思维跳跃得比说话者还快,不要试图理解对方还没有说出来的意思。要让人家把话说完。尽量控制自己,不要打断对方。有时,谈话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抓住要领的,应该让对方有时间不慌不忙地把话说完,即使对方为了理清思路,作短暂的停顿,也不要打断对方的话,以免影响他的思维。不要急于评价对方的观点,不要急切地表达建议。不要去深究那些不重要或不相关的细节而打断人,不必介意别人讲话的特点。有些人说话时爱眨眼睛,有些人说话时爱带口头禅,有些人说话时爱手舞足蹈。对此,你不必介意更不要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你应该将注意力放在对方谈话的内容上。尽可能从对方的谈话中吸取信息,丰富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因为别人的谈话在通常情况下都是与心情有关的事情,因而一般可能会比较零散或混乱,观点不是那么突出或逻辑性不太强,要鼓励对方把话说完,自然就能听懂全部的意思了。否则,容易自以为是地去理解,去发表意见,产生更加不好的效果。另外,别人对事物的观点和看法有可能是你无法接受的,但是有伤你的某些感情,你可以不同意,但应试着去理解别人的心情和情绪。一定要耐心把话听完,才能达到倾听的目的。

最后,要避免不良习惯。开小差、随意打断别人的谈话、或借机把谈话主题引到自己的事情上,一心二用,别人说话时,你不时朝窗外观看来回行驶的汽车,或低头只顾自己修剪指甲,或面露不耐烦的表情,这些都是不礼貌的、很不尊重对方的表现,都会使对方对你造成反感,所以一定要避免。

期间,适时进行鼓励和表示理解。对方很有可能在诉说的过程中,自己渐渐有了主意。如果你觉得你的想法会更好,那么作为一个提议告诉他,帮他参谋而不是作决定。决定一定是当事人自己作出的。即使他最终没有采纳你的建议,也要给予他鼓励和祝福。如果诉说者一开始情绪激动,必然导致无法把事情说清楚,此种情况常见于女性诉说者。此时作为同性,拥抱和拍抚都是很好的稳定对方情绪的方法。谈话者往往都是希望自己的经历受到理解和支持,因此在谈话中加入一些简短的语言,如“对的”、“是这样”、“你说得对”等或点头微笑表示理解,都能鼓励谈话者继续说下去,并引起共鸣。当然,仍然要以安静聆听为主,要面向说话者,用眼睛与谈话人的眼睛作沟通,或者用手势来理解谈话者的身体辅助语言。

最后,适时作出反馈,及时查证自己是否了解对方。一个阶段后准确地反馈会激励谈话人继续进行,对他有极大的鼓舞。包括希望其重复刚才的意见或是因为没有听懂或重点表达你不妨这样:“不知我是否了解你的话,你的意思是……”一旦确定了你对他的了解,就要进入积极实际的帮助和建议。但不准确的反馈则不利于谈话,因此要把握好。

善于倾听,是虚怀若谷;善于倾听,是从谏如流;善于倾听,是集众人智慧于一身,照亮人生道路!开启“贞观之治”的唐太宗以善听臣子进谏闻名,在魏征等人面前摆出了一副善于倾听的耳朵,方开启盛世,流传千古;孔圣人,也在骑青牛的老子面前摆出一双善听的耳朵,耐心的听从他的教导,方集得大智慧,流传于千古!

倾听能使人产生轻松、愉快和满足感,人的心灵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净化与调适。同时,倾听还能开阔人们的胸怀,让一切不悦与不幸烟消云散。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人的精神状态与肌体健康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作为一种精神活动,倾听往往能够促使人进入一种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这无论是对于听者还是被听者的身心健康,自然是大有益处的。

试着用你的心灵去倾听每一个人吧,你将成为一个有着超强人缘和号召力的人!

8.适时地沉默,才能得到实在的好处

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发明了自动发报机之后,他想卖掉这项发明以及制造技术,然后建造一个实验室。因为不熟悉市场行情,不知道能卖多少钱,爱迪生便与夫人米娜商量。米娜也不知道这项技术究竟值多少钱,她一咬牙,发狠心地说:“要两万美元吧,你想想看,一个实验室建造下来,至少要两万美元。”爱迪生笑着说“两万美元,太多了吧?”米娜见爱迪生一副犹豫不决的样子,说:“要不然,你卖时先套商人的口气,让他出个价,再说。”

当时,爱迪生已经是一位小有名气的发明家了。美国一位商人听说这件事,愿意买下爱迪生的自动发报机发明制造技术。在商谈时,这位商人问到价钱。因为爱迪生一直认为要两万美元太高了,不好意思说出口,当时他的夫人米娜上班没有回来,爱迪生甚至想等到米娜回来再说。最后商人终于耐不住了,说:“那我先开个价吧,10万美元,怎么样?”

这个价格非常出乎爱迪生的意料,他心中大喜,当场不假思索地和商人拍板成交。后来爱迪生对他妻子米娜开玩笑说:“没想到沉默了一会儿就赚了8万美元。”

沉默是金。在人生的很多关口,譬如面对一个自我赞扬的环境,面对一个据理力争的场面,面对一个强词夺理的上司等情况时,沉默虽然不会像爱迪生一样创造8万美元的价值,但它同样会让我们看到刹那间的前程和退路,沉默可以给对方和自己都留有余地,沉默甚至可以挽救我们。沉默是无声的语言,有一种埋藏在深处的震撼力。沉默可以积蓄力量,有力量的人更多的是以沉默的方式表现出来的。

沉默是金。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大爱无言,大美无声,沉默是一种无声的美。说话**,说好很难,但谁又知道说话的最高境界?那就是要少说话、说少话,甚至适当沉默。如果你不爱说、不会说、不懂得如何说,如果有些事情不能说,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沉默。

说出去的话是泼出去的水,覆水难收。不好的话,说出去,就像将一张纸折起,纵使道歉来得够诚恳、够真诚,也难以抚平纸的折痕,那将是永恒的烙樱因此,有的时间、有的场合最好选择沉默。

伶牙俐齿,妙语连珠,固然能引人注意、让人钦佩不已,并能够赚取一点掌声和青睐目光。但任何事情都是双面刃,有利的同时就会有弊。瞩目的背后是嫉妒,钦佩的下面是刀剑。“话密”了,就会让人认为你是在强出头,引来祸端。古往今来,因言不当而获罪、甚至坐牢杀头的例子不胜枚举。

在官场上,千万不要以为自己的观点标新立异、改革创新就踊跃发言,喋喋不休。要知道,枪打出头鸟。许多老同志资历丰厚,许多同事也是各有所长,不只是自己有点见解。黑格尔告诫人们:“少说话。”尤其是当着比你强的、比你有资历的、比你年长的人在座的时候。如果你说多了,你便同时做了两件对自己有害的事:第一,你显露并且自己揭发了自己的缺点与愚蠢。第二,你失去了一个获得智慧与经验的良机。领导同志在会上让大家“畅所欲言、随便谈谈”,那不是让每个人都“随便”,更不是让每个人都“肆意妄言”。你所谓的“见解”有时在人家那里早成“剩饭”。许多老同志吃的盐都比我们吃的米多,走的桥都比我们走的路长,人家考虑周到、语言谨慎,表达完全;而年轻人的“谈谈”容易冲动、容易极端、容易片面,容易给别人留下喜卖弄、出风头、不成熟的印象。即使是真的有“见解”,那也不能长篇大论,而是要把这个“真知灼见”留给领导同志去“畅谈”,去纵横捭阖、拉开架势、气势恢宏地谈,要把表演、表现的机会留给领导。学会适时沉默,除了可以不战而胜之外,还可避免自己成为别人的目标。

和长者或是上司对话,首先要沉默。做一个倾听者就像舞会上的黑色礼服——是不会出错的选择。仔细倾听,要尽量理解对方是怎样想的、怎样考虑的,要尽量理解对方的用意。在对方征求意见时,因为已经在脑海里好好地整理过,可以轻松、正确地表达。但要切记,对方的话没有结束、甚至在没有告一段落前,不要开口说自己的见解。这样是不尊重对方的表现,是不够礼貌的行为,是会被扣分的。

作为领导,在与下属进行沟通时,适当地使用“沉默”,不仅能帮你解决棘手的问题,而且还可以让你的沟通能力锦上添花。在你批评员工时,适当的沉默也是可以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试一试吧,适当沉默是你处理人际关系的无声“武器”,它会使你与下属的沟通变得畅通无阻。

沉默具有很大的力量。当然,这里说的是有意识的沉默,而非拙于表达。沉默是种选择。事实证明,沉默的人总比多话的人更具优势。

9.说真话,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爱因斯坦经常拒绝作家的采访或是画家为他画像。但有一次,他改变了以往的态度。

那天,一位画家请求为他画像。爱因斯坦照例回答道:“不不不,我没有时间。”

“但是,我非常需要这幅画所赚得的钱啊!”画家恳切地说。

“哦,那就是另一回事了。”说着,他坐下来让画家为他画像。

讲点真话,能让身边的人感觉你信赖他、愿意亲近他。

巴金先生辞世,举国为之痛惜。人们对巴老如此怀念,除了文学成就之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巴老在晚年倡议“讲真话”。

你是个诚实的人吗?你是个经常说谎的人吗?说谎肯定是不对的,但是几乎每个人在一生中都多多少少说过谎话。那么,究竟我们应该在什么时候使用善意的谎言,又应该在什么情况下忠于现实呢?

说真话真难,有很多人这样感叹。难在说真话会遭人白眼、得罪人,说真话会伤人、伤和气,说真话会被人冷落,说真话会失去同事、朋友,甚至毁掉前途。所以说,说真话需有勇气,更需要胆量。

一位伟人说过“到什么地方说什么话,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这叫做“识时务者为俊杰”。

宋濂是明初著名的散文家,为人诚实、谨慎,曾奉命主编《元史》。明太祖得天下后,为了巩固其朱家王朝的统治,对群臣监督得很严,唯恐群臣对他的统治有不利的言行,所以常常暗中派人秘密监视群臣的动静。有一次,宋濂约了几个朋友一起饮酒,明太祖即派人进行监视。第二天,明太祖问宋濂,昨天饮酒了没有。宋濂直言不讳,说:“有。”并且把客人是谁、有什么菜,一一告诉明太祖。明太祖很高兴,说道:“你很诚实,不会欺骗我。”由于宋濂这个人十分诚实厚道,跟随明太祖19年,没有说过一次谎话,也从未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因而深得明太祖的信任,被誉为“贤”。

在合适的场合和时间讲点真话,或许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讲点真话,能使领导感觉你“敢做事、有作为”。在陪同领导视察或向领导汇报工作时,实事求是地讲述一些你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以及你本人对这些问题的忧虑,进而能结合实际提出一些有见地、可操作的解决办法和措施,会让领导觉得你能勤于思考,真干实干,是个可塑之材。领导对你的信任度自然也会因此提升。

对上司,首先要有诚意。如果你连起码的诚意都没有,就别指望上司会诚心待你了。答应上司的每一件事情都要做到,对上司说的每一句话都要负责任。千万别信口开河,涉及你自己的实力的时候,有多大能耐接多大的活,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别为了图表现就乱夸海口,一旦做不到,你就失去上司的信任了。所以,你一定先估计好你的能耐,说真话,宁可保守,也别夸大,给自己留点周旋的余地。这也是智慧。

人人都应说真话,可有些时候真话却真难出口。譬如有人在厕所门口问你吃了没有,你能说吃了?譬如热恋中的对象问你她长得漂亮不,你能说不漂亮?譬如上司问你他的工作能力强不强,你能说不强?说真话还要讲究策略,还要瞅准时机。否则说真话会风险缠身,会引火烧身,所以真话难说。直率的真话,在复杂的地方,复杂的环境里,也会变得异常复杂,异常奥妙,甚至有些玄乎玄机,这就是说话的学问……所以说,说真话真难。当然有些假话是善意的,有些假话是无奈的,有些假话是被逼的。

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有位姑娘找到林肯,要求总统开一张去南方的通行证。

林肯说:“战争正在进行,你去南方做什么呢?”

姑娘说:“去探亲。”

“那你一定是一个北方派,你去劝说一下你的亲友们,让他们放下武器。”林肯高兴地说。

“不!我是个南方派!我要去南方去鼓励、去帮助他们,要他们坚持到底,决不失望。”

林肯很不高兴:“那你来找我干什么?难道你希望我帮助你通行么?”

姑娘沉着地说:“总统先生,我在学校学习的时候,老师们会经常给我们讲关于诚实的林肯的故事,从此,我便下定决心要学习林肯,一辈子不说谎。我不能仅仅为了一张通行证就改变自己说话、做事都要诚实的习惯啊!”

林肯被那个姑娘真诚的话语所打动:“好了,我给你一张通行证。”说着,他在一张卡片上写下了这样的文字:“请让这位姑娘通行,因为她是一位值得信任的姑娘”。

在领导面前说点真话,对他人褒贬一下,对事情评论一番,在对领导恭维之余,说些不很恰当、不太适合的真话,哪怕领导板起脸来批评你两句,也会给领导留下深刻印象,觉得你能在他面前说这些,是信任他、想依靠他。即使面上愠怒,心中也是受用无比。当然,说点真话,并不是让你想说就说、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的。要知道,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什么时间说什么话、对什么人说什么话是很重要的。

七行为举止身价倍增的“心计”

※本章主要内容※

1.举止彰显内心,展现身价

2.“玩转笑脸”有心计

3.举止心计中的三宝——寒暄、点头和握手

4.鼓掌是对他人的鼓励和肯定

5.不同场合时,走路也要用点“心计”

6.知晓他人行为举止有“心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