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从异国到隐喻(1 / 1)

——席勒席勒和歌德歌德笔下的中国形象

所谓德国古典文学(Deutsche Klassik),一般是指从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歌德歌德和席勒席勒合作期间所开创的文学运动。具体而言,是指1794年歌德歌德和席勒席勒合作到1805年席勒席勒逝世约十年间共同创作的文学。当然,这只是一个约定俗成的看法,时间的上限其实是可以稍作移动的,例如有时可以把其他个别作家纳入其中,比如荷尔德林(Friedrich Hoerderlin)。但我们这里采用比较严格的说法,只考察歌德歌德和席勒席勒二人,不过,我们的视野会稍微开阔一些,考察的范围包括席勒席勒逝世之前和之后他们二人所创作的所有有关中国的作品。

因此,这一章的内容实际上包括两个部分,即“席勒席勒的中国观”和“歌德歌德的中国观”。我们知道,—百多年以前,德国就已经有人开始认真研究歌德歌德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以及歌德歌德受中国文化影响的问题;有关“席勒席勒与中国”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也同“歌德歌德与中国”一样,取得了蔚然可观的成果。所以,用德国汉学家德博德博教授的话来说,“这方面要研究的问题几乎都研究过了,要讲的话几乎都讲完了”。[1]就此而言,我们似乎已经难有作为。其实不然,我们如果变换一下研究重点,不去考察歌德歌德和席勒席勒与中国之间的文学实证关系,转而集中分析他们作品中的中国形象,或许会有许多新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