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中国作为异国(1 / 1)

——十八世纪德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

康德和赫尔德赫尔德通过纯粹理性,对中国作了细致入微的分析。“用好拟坏”是他们的共同手段。他们所谓中国的好的一面,即是十八世纪于西方鼓噪一时的“中国理性主义”。我们知道,启蒙思想的一大特征就是高扬理性,强调原则,服从规律。而当时传入西方的儒家经典,成为启蒙思想家们阅读和依据的对象之一。透过这些儒家经典,启蒙思想家在中国身上看到了一种依据理性和善行组织起来的理想国家。于是,他们便把中国作为榜样,用来抨击欧洲社会的黑暗面。由此,借中国批判欧洲揭开序幕并逐渐蔚然成为风潮,虽然批判者的目的各不相同,动机良莠不齐,但在这股风潮当中,中国作为一个利用的对象这一事实没有得到丝毫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