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宏云
一桥川时雄生平事略
桥川时雄,字子雍,号醉轩,日本汉学家。1894年出生于福井县足羽郡口。1913年毕业于福井师范学校,后入簸水精舍从胜屋马三男学习汉学。1918年首次来华,由大连到北京,入共同通信社任翻译记者,另担任大和俱乐部书记。1920年年底因父丧回国。回国后撰《陶渊明评传》,书版及原稿毁于关东大地震。1922年(或为前一年)回到北京,进入日文期刊《新支那》社,不久入《顺天时报》社担任学艺文化记者,并曾一度担任编辑长。1927年3月从《顺天时报》社辞职,旋即创办发行《文字同盟》月刊并自任社长。同年日本利用庚子赔款成立东方文化事业委员会,并在北京设立人文科学研究所,桥川时雄参与其事,1928年1月任东方文化事业总委员会勤务。1931年4月,偕江瀚、胡玉缙回国与狩野直喜、服部宇之吉会面商讨有关《续修四库全书提要》的编纂事宜;同年7月又赴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湖南各地调查学界耆老现状,作成《天津、济南及长江地方学事视察报告书》,为编纂《续修四库全书提要》提供参考人选。1932年10月,东方文化事业总委员会总务委员赖川浅之进退任回国,随即由桥川时雄署理总务委员,负责《续修四库全书提要》的编纂工作。1938年1月担任新民学院教授,讲授史地学,曾兼任新民学院图书馆馆长。1943年参加东方民俗研究会,担任干事长。1945年10月,国民政府教育部特派员沈兼士从重庆来北平接收东方文化事业总委员会,桥川时雄负责办理移交手续。1946年4月返回日本国内定居。回国后曾先后担任京都女子专门学校教授、大阪市立大学教授、二松学舍大学讲师、教授并兼任图书馆长。1957年,以《中国文史学序说第一篇读骚篇》获得关西大学文学博士学位。1982年病逝于日本长野。
桥川时雄侨居中国二十余年,与在华日本文化人和中国学者交游广泛,尤其“与中国学者交游之广,堪称现代第一人”12I。在华期间,他除了编辑报纸、创办期刊、主持《续修四库全书提要》的编纂工作,也从事汉学研究,撰写过不少汉学研究论著,如《陶渊明》(东京政教社,1925年), 《陶集源流刊布考》 (北京,文字同盟社,1926年), 《满洲文学兴废考》(北京,文字同盟社,1931年), 《日支文化交通史》《回避制度考略》《荆楚岁时记注考》(以上均为新民学院讲稿), 《楚辞》 (东京日本评论社,1942年), 《楚辞王注校正》和《六朝文学变迁考》等。此外,据说他还有手稿: 《四库全书纂修考》《新修四库总目提要大系解题》《仪征刘氏学录》《楚辞源流刊布考》《汉魏六朝集本及〈文选〉源流刊布考》《李充翰林论辑考》《文心雕龙注考》《论语集解序考证》等。还曾将胡适的《五十年来的中国文学》及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翻译成日文,在日本出版。并编辑出版了《中国文化界人物总鉴》 (北京中华法令馆,1940年)。桥川的事迹行踪及其人物形象在与其交往过的中日学人的日记、诗文中颇有记载,然褒贬不一。
二先行研究的进展与不足
由此看来,桥川时雄确实算得上在续修四库全书提要和近代中日文化交流方面有相当贡献和影响的日本学人,同时也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因此,在中日学者的一些研究成果中涉及对其在华活动的论述。根据研究主题和视角的不同,先行的研究成果可以区别为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以日本的“对支文化事业”(亦称为“东方文化事业”)作为主题或中心的研究。日本方面的研究主要以阿部洋的论著和各种史料收集、记录为主。阿部洋的《对支文化事业的研究》(『对支文化事業の研究——戦前期日中教育文化交流の展開七挫折』,汲古書院,2004年)从“对支文化事业”的全貌着眼,对于该事业的历史背景、启动、展开及其挫折的过程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并就其中若干重要机构有详细的解说,如东亚同文会在中国的教育活动,上海自然科学研究所的成立及其经营。此外对于史料所藏状况的把握对于后续的研究有很贵重的参考意义。但是也因为所涉及的史料和问题过于庞大和繁杂,和桥川时雄个人有关的部分就较少提及。除了本书之外,阿部洋还发表过多篇更加细致描述相关内容的论文,可谓这方面研究的权威。山根幸夫的《东方文化事业的历史》(『東方文化事業の歷史——昭和前期におけ万日中文化交流』,汲古書院,2005年)则以各章专题的形式分别论述了东方文化事业总委员会、北京人文科学研究所、上海自然科学研究所等机构,对于理解日本方面的政策性或方针性的安排及其影响有一定的帮助,但是诸多问题并未深入展开,极少提及桥川时雄。
在中国方面,黄福庆的《近代日本在华文化及社会事业之研究》(台北:“中研究”近代史研究所专刊45,1982年)并非以特定意义的“东方文化事业”作为涵盖全书的主题,其前两章和第四章分别论述东亚同文会的文化活动、同仁会的医疗保健服务和日本在华报业,只
是在第三章“日本庚款的处理政策”中论述了日本“对支文化事业”的成立及其在补助留学教育、开设学术文化机构方面的活动内容。书中未曾提到桥川时雄,就连桥川后来实际主持的《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一项活动也只是简略述及。孙颖《二十世纪上半叶日本的“对支文化事业”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8年)整体上对于前人的研究有相当程度的继承和发展,集中考察了“东方文化事业总委员会”和“日华学会”的组织活动以及中国方面对于“对支文化事业”的反应。该文对桥川时雄在接替赖川浅之进出任东方文化事业总委员会的“总务委员署理”之后对于负责和推动续修四库全书提要事业的活动与贡献给予了关注,并依据今村与志雄编辑的《桥川时雄的诗文和追忆》对此前桥川在华的经历做了简要的描述。此外,林志宏因对参与“对支文化事业”中的学界遗老的兴味而撰有相关论文3],惜尚未寓目。
其二,关于《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编纂史的研究。由于《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编纂属于东方文化事业总委员会负责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以上提到的以日本的“对支文化事业”作为主题或中心的研究,多少都会涉及这一问题,只是因为研究者的侧重点不同,所以有详略之分。但是如果以《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编纂史作为研究对象,当然就不能忽视桥川时雄在其中的存在。黄爱平在《〈四库全书〉纂修研究》一书的附录中对四库全书的续修和影印情况有一简述,其中提到“1934年,日人桥川时雄实际主持工作以后,在人事、制度方面作了一些调整,一方面增加特约撰稿人数,另一方面制定并实施有关规则,从而使得工作进度大大加快”L4I。王亮《〈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研究》 (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04年)中第二章的最后一节的标题为“桥川时雄与《续修提要》”。作者在没有参考《桥川时雄的诗文和追忆》等日文资料的情况下,根据部分中文材料,断定“桥川时雄确是当时日本方面的主持人无疑,经历了东方文化事业总委员会和北平人文科学研究所的几乎全部过程”,并称赞桥川时雄“近二十年间付出心力无数,在战事爆发后的困难环境中仍勉力维持《续修提要》工程几近完成,体现出其个人忠于所事的优良素质”。同时也指出桥川时雄未为《续修提要》撰稿,也没有参与《续修提要》项目的规划,无发纵指示之功;并且从他的诗作中流露出为侵略者鼓吹的真实心态(见该论文第57—59页)。王亮的博士论文导师吴格教授后来专做一文《桥川时雄与〈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编纂》(《域外汉籍研究集刊》,第四辑,2008年),该文的贡献唯在介绍了作者在日本东洋文库看到的一种《续修提要》编纂资料。李庆《关于修撰〈续修四库总目提要稿〉的人和事》一文主要根据《桥川时雄的诗文和追忆》中的材料,考证了《续修提要》的编纂起始时间,王国维为何没有参与编纂,参与编纂《续修提要》的人员、经费和稿酬等具体问题,突破了以往的一些观点。[51
其三,有关《文字同盟》的研究。郑谊慧在《文化交流之另章——〈文字同盟〉述论》(《二0o七两岸文学与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文中对《文字同盟》的作者群和读者群及其内容和特色予以分析概述,并对桥川时雄的生平、著述、交游等作了介绍。石祥的论文《学问咏吟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