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育英才 热血铸师魂(1 / 1)

史林探径 杨共乐 1188 字 4个月前

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师范大学,做了意义深远的讲话。重温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对于重新认识教育的价值、重新思考教师的责任帮助极大。

习近平总书记说:“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教师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职业之一,也是最伟大、最神圣的职业之一。”教师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使命。“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发展史上,英雄辈出,大师荟萃,都与一代又一代教师的辛勤耕耘是分不开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习近平总书记从民族复兴决定性意义的高度来论述教育的重要性,说明教育的最基本任务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阐述教育是民族复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又以“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来阐明教师职业之伟大。因为“教师承担着最庄严、最神圣的使命”。“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广大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四有好老师”也就成了全国教师奋斗的目标。

“师垂典则,范示群伦。”教师承担着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任。理想信念是成为好老师的核心内涵。正确的理想信念是好老师最深层的精神实质,是好老师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唐代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显然是第一位的。一位只会“授业”“解惑”而没有理想信念的老师,只能被称作误人之师;一位只会“授业”“解惑”而脱离“传道”的老师,充其量只能算作“经师”或“句读之师”。好老师,应该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修道”与“传道”是好老师的立身之本,“精业”、“去蔽”与“授业”、“解惑”是好老师的立业之基。新时代的好老师应该以学马克思主义之道、学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之道为职责,应该以传马克思主义之道、传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之道为使命。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承担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责任。道德情操是好老师践行教育使命的核心品质。“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教师的道德情操是成功教育的重要前提。教师不能做只会教授课本知识的教书匠,而应言传身教,成为道德的楷模,以人格的魅力影响学生的心灵,以人格的魅力赢得学生的尊重。好老师是“神圣”、“崇高”的化身,应该师德高尚,在是非、曲直、善恶、义利、得失等方面体现核心价值,以德修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自己的行为引导并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教师是立教、兴教之主体。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使命。扎实学识是成为好老师的立业之本。《吕氏春秋》一书中曾有这样的论述:“为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理胜义立则位尊矣。”好老师既要成为“学问之师”,也应成为“教学名师”。“学问之师”需要有深厚的基础与积累,所谓“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学问之师”需要有广阔的视野与理论的高度,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勇气,有“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精神,有“众里寻他千百度”的经历。如果基础不实,知识储备不足,知行不一,就无法胜任好老师的角色。“教学名师”则需要掌握教育学原理,懂得教学规律,懂得学生的认知接受能力,懂得先进的教学技术手段,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融知识于传授之中。只有“学问之师”与“教学名师”的有机统一,才能把先进之学术成功地传授给学生,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达到教与学之良性结合,真正做到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承担着打造“中华民族‘梦之队’的梦想”。仁爱之心是成为好老师的必备条件。教育从严格意义上说是一门“仁”与“爱人”的学问,“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卢梭认为:“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爱是帮助学生打开认知之门、启迪学生心智的一把钥匙。好老师应该是仁师,具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宽容学生的品格;好老师应该是播种爱心的使者,善于把自己的情感分洒到每一位学生身上,使学生从中获取温暖,汲取力量,让学生在老师的关爱下茁壮成长;好老师应该宽严相济,以严导其行,以爱动其心,在学业上严格要求,使学生日有所得,月有所进。人们常常把教师比作春蚕,比作园丁,比作燃烧自己照亮学生的蜡烛,这一个个美好的比喻,既颂扬了教师的无私奉献,更是对教师“仁爱之心”的肯定与赞赏。

其实,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是一个整体,理想信念是最深层、最重要的核心发动源,关系到教师的信仰与立场,决定着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与仁爱之心的落实,起着统领全局的作用;而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与仁爱之心又反过来从各个具体的层面使好老师的理想信念变成学生的信仰理念与自觉行动。它们相辅相成,辩证统一。

《荀子·大略》曰:“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教育是一个民族立国强民的根本。我国目前有近3亿学生,他们都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生力军。把未来的生力军教育好、培养好既是我国的重要国策,也是我国由人力大国走向人力强国的根本保证。教师兴,则国兴,教师强,则国强。在“四有好老师”的感召下,我国的教师正以满腔的热忱书写着用灵魂塑造灵魂的壮丽诗篇;我国的教师正以“孺子牛”的精神,勤奋耕耘,创造着属于自己、属于社会、属于中华民族的伟大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