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是人类创造力的象征,用创新的手法去唤起每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业已存在的情感是艺术家们追求的目标。艺术的最高原则是意蕴,艺术的最高成就是给人以无限的美感。《拉奥孔》群雕显然就是这方面的力作。
《拉奥孔》群雕创作于公元前1世纪中叶,是古代艺术最辉煌的成就之一,是一颗闪烁着永恒生命力的明珠。罗马学者老普林尼在其《自然史》中告诉我们:“这件作品藏在(罗马元首)提图斯的宫殿里,在一切绘画和雕刻之中是最杰出的。罗德斯岛的阿格桑德罗斯、派里多罗斯和阿塔诺多罗斯三位卓越的艺术家按照一个总的计划,用一整块石头,把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以及巨蛇的神奇的缠绕雕刻出来了。”
现存的《拉奥孔》群雕发现于1506年1月。其题材取自神话故事特洛伊之战。由雅典娜诸神庇护的希腊联军与特洛伊人进行了长达十年的战争,但希腊人仍然攻不下特洛伊城。最后他们想出了一个木马计。拉奥孔是特洛伊城的祭司,他出来警告特洛伊人,把希腊人留下来的木马搬进特洛伊城是危险的。庇护希腊人的雅典娜女神于是就派两条大蛇去缠死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它们爬上岸,两眼闪闪,血红似火,闪动的舌头舐着馋吻,嘶嘶作响”;“它们一直奔向拉奥孔;首先把他两个孩子的弱小身体缠住,一条蛇缠住一个,而且一口一口地撕吃他们的四肢,当拉奥孔自己拿着兵器跑来营救,它们又缠住他,拦腰缠了两道,又用鳞背把他的颈项捆了两道,它们的头和颈在空中昂然高举。拉奥孔想用双手拉开它们的束缚,但他的头巾已浸透毒液和瘀血,这时他向着天发出可怕的哀号,正像一头公牛受了伤,要逃离祭坛,挣脱颈上的利斧,放声狂叫”。群雕刻画的正是这一惊心动魄的场面:大蛇用它们致人死命的绞缠来扼杀拉奥孔和他的儿子们,一条蛇抓住小儿子的胸部,另一条蛇咬住父亲的大腿;拉奥孔的头朝后仰,脸部由于痛苦而变形。比起希腊全盛时期的作品,《拉奥孔》虽在心理刻画上显得不足,但就其技法而言,已具有很高的成就。因痛苦而隆起的肌肉被描绘得非常逼真,显示出雕刻家对雕刻艺术的精通。金字塔式的构图以及人物随蛇的缠绕而产生的扭动,给人们以一种多变的整体感。正是雕刻家对人体的深入理解,以及他们对自然的准确观察与成熟的表现,才使这一作品被公认为古代世界杰出的群像雕刻名作。18世纪德国启蒙运动领袖温克尔曼曾在叙述希腊雕刻杰作的优异特征时,对《拉奥孔》群雕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在其《论希腊绘画和雕刻作品的模仿》一书中这样写道:
正如大海深处经常是静止的,不管海面上波涛多么汹涌,希腊人所造的形体在表情上也都显示出在一切**之下他们仍有着一种伟大而沉静的心灵。
这种心灵在拉奥孔的面容上,而且不仅是在面容上被描绘出来了,尽管他在忍受最激烈的痛苦。全身上下每一条筋肉都体现出痛感,人们用不着看他的面孔或其他部分,只消看一看那痛得抽搐的腹部,就会感觉到自己也在亲身感受这种痛感。但是这种痛感并没有在面容和全身姿势上表现成痛得要发狂的样子。他并不像在维吉尔的诗里那样发出惨痛的哀号,张开大口来哀号在这里是在所不许的。他所发出的毋宁是一种节制住的焦急的叹息。
这种伟大的心灵深深地打动了我们的灵魂,其表情远远超出了优美自然所产生的形状。塑造这雕像的艺术家必定首先亲自感受到这种精神力量,然后才能把它铭刻在大理石上。他们常常用艺术家和哲学家的两重本领刻画人物,用哲学之智慧武装艺术,灌注给艺术以不朽的灵魂。
图12 《拉奥孔》群雕
《拉奥孔群雕》是艺术的奇迹,是“匀称与变化、静止与动态、对比与层次的典范”。“尽管它表现出极端的痛苦,高度的真实,身体的抽搐,全身筋肉的跳动,它却仍保持着美的高贵品质,而丝毫没有流于现丑相,关节脱臼和扭曲。”无论在人物的姿势上,还是在艺术的表情上,《拉奥孔》群雕都显示出了强烈的古典艺术的特点,即高贵的单纯,静默的伟大。
[1] 与陈凤姑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