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赠送东西时一定会加上“noshi”,这是只要略在日本生活的外国人都知道的。但如果问起其起源或是意义,恐怕大多数日本人都已经无法回答。在我们的“folklore”(民俗)之中,这种情况极多。往往仅因为从前极为普通,或是过于理所当然,所以这类民俗既不见录于书籍,也不受教于学校,一旦在不知不觉中其外在形式略有改观,作为其根据的思考方法发生变化,人们则迅速将之忘却,于是文化史的某个十分重要的脉络也便就此断绝。就在这一变化最为危急的时候,此种学问的研究在年轻学徒中兴盛起来,这不独有助于日本,对全世界的志同道合者而言,也是难得的经验。在率先创造出“folklore”一词的国度,时至今日,此种资料的采集似乎已经殊非易事。如果不亲赴穷乡僻壤,或是通读农村的报纸,不做太大指望地等待那些难得一见的事件或奇闻出现,就没有把握新问题的机会。继而需要对入手的资料(也许称作古风生活的碎片或是痕迹更为妥当)加以耐心的整理,并与远方的同类事例进行比较。总之,为了有所发现,需要付出极大的忍耐,并且伴以若干的空想。而在我们这里,问题可以说遍地都是,而且能够在各地观察到同一习俗或是习俗传承的所有变化阶段。只是此前没有人将其排列起来,作为一件事情加以思考而已。处于如此丰富的资料之中,所谓的论证没有太大作用。只需根据不断涌现的新的发现,对之前的假定加以修正或是补充即可。我感觉“folklore”在其本国含有“细微的”或是“资料极为匮乏”的含义。也许为了表示出此种在东洋西洋之间保存状态上的差异,日本还是另外设定名称为好,但我们眼前的各种事实无疑也同样是“survival”(残存)。现在的文化无须对之加以说明,只是以从前便是如此作为理由,将其编入自己的组织之中。因此,若非有着共同语言和共同感觉的人,其中的一些是难以搜求的。在这一点上,与其他所谓“土俗志(ethnography)”的资料,不可同日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