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1 / 1)

食物与心脏 柳田国男 1236 字 4个月前

在“精进”一词进入日本之前,是不可能存在“精进落”的说法的。那么人们是如何称呼从慎诫生活中脱离,回复到自由的常态的呢?有关于此,也许有种种其他说法的可能性,但我认为应该是进入中世以后的“mana祝”,即在上代文献中的“真名咋(mana kui)”[25]。至少所谓“精进”的结束方式,除了食用“mana”,即特定的鱼之外,别无他法。字典上说“mana no iwai”是指婴儿的“鱼味始”,即今天的“初食”或“百日(momoka)”仪式。这当然是重要的一种“mana kui”,但之所以要庆祝,是因为婴儿至此能够加入这个世界的平常生活中来。从同一观点出发,对从丧事的“忌”中解脱出来者,应该有更大规模的祝贺。从前,送别死者后五十日或是七七四十九日内,其近亲要断绝与外界的联系,几乎在物质生活的所有方面,都要与社会的普通生活做法相反。这对人们心意及感觉上的压迫是极大的。因而受死者影响的火重归清净,制约得到解除,终于可以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也是必须隆重纪念并且大肆宣明的巨大欢喜。与佛法的戒律相悖,在这一交界处,人们是大口吃肉,并爽快地打破所谓杀生戒的。所谓在家佛教的典型,前有“山卧”[26],后有一向宗的念佛众。他们所遵守的“精进”规则,与我们民族固有的“imoi”十分相近。即在葬送法事之时,或是极为肃穆的仪式之前,尽量缩短“精进”的时期,结束后迅速回归到自由的生活。因为“僧”或是“精进”等用词都相同,如果试图与其他佛教宗派一同解说,那么即使是加上相当程度的牵强附会也会不敷使用,只能去糊弄一些愚夫愚妇了。他们的“精进”方式之所以不同于其他,只不过因为遵循着日本传统的方式而已。如今如果不由此入手,已经无法探寻佛教之前的斋忌习俗了,所以更希望大家对此切勿轻慢以待。

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应该可以证明“忌(imi)”与“秽(kegare)”从前是极为相近的。差别只在于“忌”是我们制订计划并主动为之,而“秽”则是因为违反意愿的外部冲动而不得不受其约束,其后二者才逐步远离。但这二者不但长期以来用法混杂,其结果也有不少共同点。“精进”的本义以意愿为要件,应该说更接近前者,而这方面首先衰微,后来大都是所谓“触秽之忌”得势。在正月的庆贺,或是婚礼、“元服”(成人)、“家移”(搬家)等仪式上,“iwai”如今都只变成了吃鱼饮酒,但想来从前作为事前的条件,也是有着难熬的禁欲期的。在“产屋祝”“厄年”的“年祝”上,还保留一些微弱的痕迹。在插秧时一定要吃鱼,这与搓“注连绳”及赠礼时的“namagusa”(荤腥)一样,并非只是保证了受死者影响的火的清净无秽,也能让我们想象从前此时应有过短期的“忌”。所以,尽管没有人这样表述,但其实这些也是一种“精进落”,至少曾经是正式的“mana祝”。

(昭和十二年二月《近畿民俗》)

[1] 无实力者的捶胸顿足,多比喻螳臂当车、无济于事。

[2] 青鳉是3.5厘米左右的小鱼,柳田在此可能认为“komen jako”是从“米(kome)杂鱼(zako)”而来的,用米指其个儿小,而“zomame”的“zo”可能是“杂”,“mame(豆)”则是用豆指其个儿小,两种称呼都是形容其个儿小。

[3] 即《俳谐七部集》,佐久间柳居主编,共12册,1732年左右刊行。收录了松尾芭蕉时代具有代表性的俳谐选集7部,即《冬日》《春日》《旷野》《瓢》《猿蓑》《炭俵》《续猿蓑》,从中可以看出“蕉风俳谐”的发展轨迹。

[4] 《俳谐七部集》之一,山本荷兮编,3册,1689年刊行,开始出现松尾芭蕉晚年的“轻快”特色。

[5] 多人参加,一人一句,遵守字数等规则的要求,相互承接转换的一种创作形式。记录时每一句之后会注明其作者(雅号)。

[6] 一般指吃斋。也指因特殊理由而在家守戒的状态。

[7] 一般所谓“精进落”是主动的行为,即“结束吃斋的状态”,而这一理解是将“精进落”当作了结果。

[8] 《俳谐七部集》之一,志田野坡、小泉孤屋、池田利牛共编,2册,1694年刊行,体现了松尾芭蕉晚年“轻快”的境界。

[9] 此句是承接上句“巡礼”路上旅店拉客的人晃来晃去的状况而作的,描述因为“巡礼”者的穿戴都基本一样,所以拉客之人通过女性衣领处的材料是否是绢制(更柔软)的来判断旅客的家境。因为使用“精进箸”的下一句也承接此句,说的是旅途的情况,所以柳田引用时保留了这一句。

[10] 日本阴阳道中的说法,从壬子到癸亥的12日中除了丑、辰、午、戌之外的8日,一年有6次。据说此时多雨,在农村为“厄日”,忌嫁娶、法事、神佛祭祀等。

[11] 动词“shiageru”(最终打磨、完成之意)的名词形式。

[12] “naoshi”是动词“naosu”(更改、重来之意)的名词形式。

[13] 日文中一般写作“俎板”,读作“mana ita”。

[14] 古国名,请参照附录二。

[15] 汉字写作“生臭”或“腥”,特指鱼、肉。

[16] “为了自己的祝贺”之意。

[17] suwari,动词“suwaru”的名词形式,是“摆放着的”之意。

[18] 将从背部剖开去除内脏后展开晾干的鱼干两条叠放,在鱼干的头部将其串在一起。“sashi”是动词“sasu”(“扎、串”之意)的名词形式。

[19] 从鱼眼处,或是从鱼鳃处,将数条整个晾干的小鱼用竹签串起来的做法。

[20] 动词“suwaru”最常见的用法是“坐”。

[21] 指沙丁鱼。

[22] 系在红白喜事赠送的礼品等包装上的红白或黑白的装饰用的线结。

[23] 江户时代的年号之一。

[24] 有“坠落、跌落”之意,方向是从高到低,寓意从好到坏。

[25] “真名”的读音为“mana”,“咋”作为动词读作“kuu”(“吃”的意思),“kui”为其名词形式。

[26] “yama bushi”,也写作“山伏”,在山中修行的修验道行者,也被称为修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