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作”与“mana祝”(1 / 1)

食物与心脏 柳田国男 525 字 4个月前

“小鳀鱼(gomame)的咬牙切齿”[1]这一谚语,我从小就听闻,因此也知道“gomame”这个词,但一直以为“田作(ta tsukuri)”的说法更为优雅,即使并非在正月,也一直使用后者。但来到关东地区后,发现大家一般都用“gomame”,只有极少数人在正月才使用“田作”一词。于是,为什么要改称为“田作”,在我心里一直都是个未解之谜。“gomame”这一名称的由来,虽然并非已经清楚无误,但似乎与“丁斑鱼(medaka)”被称为“komenjako”,又在九州各地被称为“zomame(青鳉)”有关。[2]“gomame”就算并非“胡麻(goma)眼(me)”,但至少能够想象出是很小的意思。一般而言,单词都是大家带着这样略为模糊的理解来使用的。而“田作”则让人完全摸不着头脑,所以无论是谁,每次听之言之,恐怕都会介意挂怀吧。对语源的穿凿往往成为闲人的话题,但其动机却未必不是出于自然。

“田作”一词的由来,前不久我终于碰巧得知,算是得来全不费工夫。信州上伊那郡的同人出版了一本名为《蕗原》的杂志,其最新一期上刊登了关于下伊那郡远山乡的详尽的见闻录。此处位于深山之中,但从前一定要买来“ta tsukuri”作为“田植日”(插秧第一天)的食物。在当地至少“ta tsukuri”是“田植鱼”,即“田作(ta tsukuri)之鱼”的省略说法。在我看来,同一说法的使用地域如此广泛,证明在从前的某个时代,同样的条件也曾经存在于其他地方,即便是播州这样近海的农村。这一事实与其说反映了从前农民生活的朴素,不如说诉说了他们的贫困与悲苦。在我记事之后,其进步也不过是将之换成了玉筋鱼(ikanago)罢了。被重重山峦阻断的山村只能忍耐着如此程度的生活,令人唏嘘,但同时,也可以理解为虽然生活如此艰难,但仍然要在插秧时节吃鱼这一内在要求无比强烈。平日习惯于更为粗陋的饮食的人们,将这一年一度的“田作之鱼”当作一种乐趣、一种纪念、一种剧烈劳动之后的慰藉,是可以想象的。但想来如此的口腹之欲,并非一定要把“田植日”购入鱼味作为唯一目的,除此之外,应该还有某种不可或缺的精神上的理由。如果是单求其味,即便是深山之中,也有无须花费金钱就能捕捉并保存的各色野味。如果也可以是淡水鱼,那么在谷川沟池之中也能获得。而专门花费精力从相隔遥远的海边买来如此不起眼的小鱼于此时食用,其中莫非潜藏着尚不为我们知晓的古来的生活方式?既然知道了“田作”一名的由来,那么,这就是我们要更进一步去探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