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二十日在各处被称为“骨正月”或是“乞丐正月”的理由,从“幸木”便可得知。从前农村的正月,都是从十四日晚开始的,即便如此,到了二十日,悬挂的咸鱼也只剩下骨头了。而这一天之后,就有一段要过乞丐似的生活了,人们心中也会感到空落落的。鱼是先从背面一点点地被削下来,这样能尽量保持看上去美观。有些地方还会在“幸木”后方挂上新制的草席,但到了二十日也要撤掉,快乐的正月于是告以结束。
新春的“saiwai”(幸福),除了食物,还有另外一种。九州的东北一角称幸福之木为“saiwagi”,但到了濑户内海,同一词的意思却完全不同。比如伊予的周桑郡,“saiwagi”是指正月立于大门前的长约二尺的去皮原木。而在备前的邑久郡,则称紧贴“门松”内侧立放着的三根木材为“saeki sama”。
讃岐的小豆岛在正月期间,有将木材立放,挂上“注连绳”,供上米饭等物的习俗,这根木材被称为“saiki”。淡路的“saigi”则是指将松木切成适当的长短,劈成薪柴状,围在“门松”的根部,用草绳扎紧,它与东京经常看到的大门口的装饰一样,只是名称比较生僻而已。大阪府的泉南也有“sae木”,在当地似乎已经不被认为是“幸木”了,而指支撑“门松”的三根木头。有的村落需要指定使用常绿栎木(kashi)。伊势的宇治山田被称为“oni saegi”[11]的,也指同样的木头,但有着在其劈面上用熟炭画上横杠的做法。在中部地区,有着在劈好的木材上画上十二道线,闰年则画十三道线的做法,被称为“十二月”。应该从前是以此来预测每个月的天气的,并没有类似“幸木”的名称。
飞越遥远的距离,到奥州的八户地区附近,能见到“saibagi”。它指在年底“松迎”的日子,采伐门松时一同被采来的松枝,还不知道此松枝到底作何用途,想来是作为正月燃火的材料吧。正史中有向朝廷进献“灶木”作为春初圣火之薪的记录。即使身份卑微的人也要亲自采伐“年木”,准备正月的清净之火,这在文献中也留下了值得信任的痕迹。“年木”是古老的日语,现在各地有着“节木”“穗木”“若木”“新木”等各种称呼,但通过一定的方式作为装饰的做法,是全国共通的。
在首都,我们常常可以见到摆放在“门松”周围的木桩,便是一例。进出家门之时,见之心喜,感觉薪柴丰足,也是一种“saiwai”(幸福)。将饥与寒这两大劲敌远远拒之门外的祈愿,在此得到了具体的表现。
我们没有必要认为这两种“幸福之木”各自为政。正月将原本用于燃烧炉火的薪柴中最为出色的横放,在之上挂上家中所有的食物,也许就是九州的“幸木”的起源。我认为,“饼花”“茧玉”“梨团子”等[12],虽然如今已经改用垂柳等风雅的枝条了,但其由来也应该是出于与此的结合。
(昭和十二年一月《东京朝日新闻》)
[1] “don”可以是“dono(殿)”的发音变化。
[2] “gi”可以是“ki(木)”浊音化的结果。
[3] 橘周太(1865—1904),日本陆军军人,死于日俄战争的辽阳战役,死后被追认为中佐,被誉为“军神”。
[4] 长崎县岛原城的别称,建于17世纪早期,明治后废弃,20世纪60年代后重建,“日本100名城”之一。
[5] 日本民居中招待客人的房间。
[6] “kake(悬)”是“悬挂”之意,柳田在此认为“io”是由“uo(鱼)”而来的。
[7] “yorozu(万)”是“各种各样”的意思。
[8] 新年装饰的一种,将稻草编为环状,并有若干须状稻秸垂下。
[9] “注连绳”的古名。
[10] 日本弓道练习时作为箭垛使用的草绳卷。
[11] “oni”一般汉字写作“鬼”。
[12] 这几种称呼虽有不同,但具体做法都是在正月,尤其是“小正月”(正月十五)时,将各种形色的小“饼”或“团子”装饰于柳条等树枝上,摆放在神龛前或室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