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地区将“tobi”用在新年的礼物,特别是食物之馈赠上。《民俗学》(5卷9号)中刊载的阿苏地区的正月仪式,是非常好的例子。在筑前地区,似乎“年饼”与“o tobi”是各不相同的,但在阿苏地区,年底由新郎家送到新娘娘家的装在袋中的一升大米,被称为“tobi之米”,或“富(tomi)之米”。同时赠送的还有一条鱼、大“镜饼”、“樽代”[26]、“足袋”[27]、手帕等。一升大米与这些礼品相比,价值较小。由此可知其目的只是遵从古例,也可以认为即使是三粒或十粒,只要包了米,也就是有意义的。而引人注目的是,当地的“tobi之米”,不仅用于称呼女儿出嫁后夫家送来的装在袋中的米,各家放在敬献给“岁德神”的“镜饼”之上的用纸包的米,迎接“若水”时献给水神的用纸包的米,正月二日初用柴刀的仪式时放在刀柄之上或是采伐的“若木”之上,以及家里各种重要用具之上的以白纸包裹的“洗米”[28],都被称为“富之米”或是“tobi之米”。有些村落或家庭,将这些“tobi之米”全部收集起来,在正月十四日的“年取”[29]时食用。如果这是自古的习俗的话,那么这些米与城市里被称为“蓬莱”的“三宝”上摆放的米,也许有着共同的起源吧。
此前,我认为回礼的“tobi”,与相当于“o hineri”的“tobi”只是发音恰巧一致,其由来各不相同。但阿苏地区的例子明确显示出二者是有关联的。关东及日本东北地区多以“饼”来实现的“年祝”,在关西的广大地区则使用“洗米”。也许无法如此明确地划分地界,而是两种方式在各处犬牙交错,但以米作为“o hineri”甚至与各种用具相关联的做法在日本东部并不存在,而与之相反,“马饼”“牛饼”,或是连锄头、镰刀、臼杵、纺线盒之类都会献以“饼”的习俗,在中国地区及九州地区也见不到。到底哪种做法更为古老,甚难判断,但如果一定要分个先后,以我的想法应该是米发展成为“饼”,而“饼”简略成为米的可能性不大。总之,从前人与人之间进行的食物馈赠,不仅是神佛,还一直关联到今天我们认为没有感情的器具家什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