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日后解决该问题,我想在此就应是其中心的“morau”这一日语中蕴含的心情,做一番考察。“morau”在近世用途甚为宽广,甚至有人在所有含有“被允许”的意义上使用该词。但我认为其最初的意义,应该与“taberu”(食用)转化而来的“tamawaru”(承蒙、赏赐)一样,主要限于食物。奇怪的是,该词并不见于中世以前的文献,应该是在更早的时代有另外的词语来表达这一古来的思想吧。为何会产生这个新词,目前还难以解释,而能够给予我们一些暗示的,是至今还保留在日本东北地区的一种用法。能听到这种用法的机会,是在婚礼或是亲家之间交往之时,男方与女方都互相敬称对方为“morai dono”[18]或是“o morai sama”。在粗陋的方言集中,常常有注释说“morai”是指女方,这完全是受了“yome(嫁)wo morau”(娶妻)[19]这样的用法的束缚,该词不是只限于指示某一方,而是相当于汉语中的“姻戚”。也许该词的意义的范围更大,也包括今天所谓“keyaku”即密友在内。在佐佐木君[20]采录的昔话集中,动物之间互相称呼时说的是“螺morai,救命(田螺君,救命)!”。“morau”的这个名词,正是符合曾经一同饮食者,即《字镜》《下学集》中的“餬,寄食也”这一本义的词。要打交道,需要同饮共食,尤其是通婚,这一点更为彻底。无论是夫妇,还是双方的家族,饮同一壶酒、吃同一锅饭,是必要条件。这便是“morai”的行为,后来参与者以“morai”互称也是为此。乞丐的“morai”,则是将此行为当作专业的工作,也因此在之后有了新的动机,但即便是乞丐之中,出于临时需要而暂时采取这一方式的人,也源源不断。这一词汉字写作“啰”或是“贳”的理由尚不可知,总之“morau”并不全是卑劣下贱的行为,有时是填补对方精神上的欠乏,有时是表达自己一方的好意,与所谓“嗟来之食”不可等同视之。也许该词与“moai”[21]一词有所关联,即使并非如此,至少与“moru”一词应是同源的。通过食物,在多数人之间创造出不可分割的关系,这是人类社会交往的最原始的方式,而人们通过这种方式变得心里踏实,能够较为容易地摆脱由孤立的生活带来的不安,获得自信。治疗眼睑长出的肿包,是微不足道的,但潜藏其中的思想却十分重要。已经被日本人遗忘,如今只能感到寂寥却难以言表的某些东西,还在这一方面坚持着其微弱的声音。只有敢说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捕捉其声的人,才有资格看轻我们“folklore”的学问。若非如此,还是赶快收起你们的嘲笑吧!
(昭和十年六月《旅行与传说》)
附记
客人被称为“maraudo”,源自《和名钞》的“末良比止”。“maraudo”原是“稀人(mare bito)”之意,用来称呼客人已是今日的一般共识了。但我对此不愿盲从。因为若是如此,那么宴请邻居村人之时,应该另有别的说法。如果说“morau”是指从他人或是别人家分得食物,那么有必要思考其与“mara hito”的关系。伊豆的三宅岛称“morau”为“mura”,御藏岛称之为“mara”,也许客人就是“marau”之人。称乞丐为“morai”的说法,在今天依然以“o morai san”的形式存在于东京,在日本东北地区,也有不少称之为“more”的例子。北村山郡称乞丐为“hoedo”或“morae mosu”。“mosu”即“申su”[22],应该是乞丐站在门前乞食时口里这么念而得名的。“morai bito(人)”在茨城县分布广泛,除了指拜求怜悯的穷人,也用来称呼不知正月之始从何而来,口念“打春田”[23]的祝词,讨要米或“饼”的人。当然这些人会隐去自己的来历和姓名,据说到各家讨要后能够一年不为作物而烦恼(大间知笃三君报告)。美作[24]、备中等地正月的“koto koto”、奥州仙台附近的“cha sengo”等,全国有很多与此相同的习俗,本文中也介绍了其中几个主要的。出云的能义郡,在旧历十月亥子日之夜,要从别人家讨要稻米,祭祀“muko神”。用这些米做成小豆饭,供于神前,自己也食用(《广濑町志》)。在尾张[25]的日间贺岛,无论是父母故去还是子女夭折,为了其能超生,死后四十九日内,必须要去乞讨,哪怕只是讨来一小把盐(濑川氏报告)。在佐渡岛,绕岛一周的旅行被称为“巡礼”,其实沿途并无什么像样的堂社,其目的不如说是以沿路乞讨来坚定其信仰之心。无论是“三十三番”还是“八十八所”,无不伴随着沿途乞讨这一苦修,坚持这种“morai”的生活便是一种信仰的修行。而此种修行者与穷困潦倒的乞丐之间发生混淆,应该是由于后者对前者的模仿吧。“kojiki”一词按照我的理解,并非汉字“乞食”的音读,而是与“katai”“kattai”同一个意思,指因为患恶疾而无法生活自立的人。将之与信仰修行的“morai bito”混为一谈,确实是令关于食法与语法的古老的心意埋没杳然的原因。“morau”只是与人共同饮食之意,而与此相对,关于“moru”,有着“酒mori”(酒宴)或是婚礼之后新娘主持的“御茶mori”。在壹岐,“头屋”[26]提供“讲”[27]的住宿被称为“御讲moru”,提供“无尽”[28]的住宿被称为“无尽moru”(《续壹岐岛方言集》)。更为仪式化的“mori koboshi”[29]的活动,在各处均可见到。例如,常陆的多贺郡,两年或三年举办一次被称为“庚申大供养”的活动,制作大量的“强饭”和“甘酒”[30],到大路上分与路人食用。庚申祭祀无论在何处都有着米饭大胃王的比赛,而其他节日也有不少是特地要多做一些食物,硬塞给路人吃的例子。无论是信州的东筑摩,还是日向的南端,都有着因此而将乞丐撑死(mori koroshita)[31]的传说。为别人提供酒食的行为,现在被称为“ogoru”,但原本应该是“omoru”,下一篇我将专门谈论这一问题。“omoru”这一称呼,在静冈附近,以及大和的宇智郡都能见到,并非只是名古屋一地的新奇说法。
(昭和十五年一月)
[1] 睑腺炎的俗称。该词也有乞丐的意思,其中“mono”是物品,“morai”是讨要之意。
[2] 腱鞘炎的俗称。
[3] 口角炎的俗称。
[4] 大槻文彦编,1889—1891年出版。
[5] 古国名,请参考附录二。
[6] 柳田在此将“bo”看作“ho”在复合名词中浊音化的结果。
[7] 古国名,请参考附录二。
[8] 柳田在此将“de bakko”中的“bakko”和“me bachiko”中的“bachiko”分别看作“hakko”及“hachiko”在复合名词中浊音化的结果。
[9] 柳田在此将“in”看作是“inu(犬)”中的“u”音脱落的结果。
[10] 汉字写作“鱼之目”,指鸡眼。
[11] 古国名,请参考附录二。
[12] 古国名,请参考附录二。
[13] 动词,现代日语中指从别人那里获得。morai是与其同根的名词。
[14] 即事物欣欣向荣,充盈吉祥之日。
[15] 正月七日。
[16] 日本人认为男性虚岁25、42、61为“厄年”,女性虚岁19、33、37、61为“厄年”,前一年为“前厄”,后一年为“后厄”,这几年灾厄较多,时年不顺,需要特别注意,并采取一定的方法消灾解难。
[17] 古国名,请参考附录二。
[18] “dono”汉字写作“殿”,一种敬称。
[19] “wo”是助词,用在名词后,多表示后面出现的动作的对象。
[20] 应是佐佐木喜善。
[21] 即“moyai”,日本农山渔村中对共同所有、共同劳动、共同分配的方式的称呼。
[22] 动词,“说”的自谦语。
[23] 正月里模仿一年中种植稻米的过程,预祝丰收的仪式。
[24] 古国名,请参考附录二。
[25] 古国名,请参考附录二。
[26] 祭祀等活动采用各家轮值形式时,负责的那一家称为“头屋”。
[27] 日本民间的集会形式,其目的及名称多种多样。
[28] 日本民间一些特定家庭每月聚会饮食一次,并各家出钱集中积存,供成员家庭急用时贷款的一种形式。
[29] “koboshi”是溢出的意思。
[30] 酒精含量极少的浊酒。
[31] “koro(杀)su”是动词“杀”,“koroshita”是其过去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