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1 / 1)

食物与心脏 柳田国男 639 字 4个月前

和歌山县的日高郡称之为“de bakko”,有田郡称之为“memora”或是“debakko”,与前文中的“me kago”比较接近,但意思不甚明了,难以进一步分析。这一词的分布范围略广,因为也有“me bachiko”的说法,这里的“hakko”或是“hachiko”[8],也许就是由表示乞丐之意的“hachi”一词变化而来的。北边相距甚远的宫城县石卷,用“baka”来指称眼睑上长出的小肿包,这与上面起源应该完全不同。“baka”除了指蠢人以外,在东北以及越后地区,还指令人讨厌的东西。其显著的例子是腺梗豨莶或是尖叶长柄山蚂蟥等的草籽,因为粘在衣服上之后就非常难以除尽,当地便用该词来表示它们。眼睑上的“mono morai”,也许是因为用这个词来咒骂以使其不能近身,所以才有了这一称呼吧。

称呼较为污秽的例子,是长崎县五岛的“in no kuso”,壹岐也同样称作“犬之粪inu no kuso”[9]。冲绳县的一些岛屿也有着“in no ya”的称呼,原本类似的别名曾分布于较为广泛的区域。鹿儿岛县称之为“inu more”,即“inu(犬)morai”,与其他地方的“me(目)morai”自始便有着关联,或许是由两个来源不同的词合并而成,反正其现存的治疗咒术与其他地方十分相似。后面我还会详细讲到这个问题,总之这样一些出人意料的名称正是我们的线索。即使我没有发现,在将来,此前未曾知晓的事也一定能因这一方面的收获,渐次为大家所知。

最后要提到的是,奥州有一个表示睑腺炎的方言词,特别令人费解。它就是“nome”。在中部,该词从甲州的富士川右岸开始,一直断断续续分布到北端,应该也是较为古老的形式。福岛县的相马地区,会津的喜多方附近,也称之为“nome”,两地的治疗方法都是将一粒小豆投入井中,口中念着“啊,把nome搞丢了”。宫城县的广田边地区,也称之为“nome”,治疗咒术也与此相似。仙台也与石卷一样,有“baka”的称呼,也称之为“nome”或是“no hirume”。秋田县北秋田郡的“meba”、平鹿郡的“meppa”都与关西地区的“mebatiko”相近,同县河边郡的“mono mori”或是“kuwa no mori”,令人联想起“mono morai”“inu morai”等称呼。唯有旧南部领下的鹿角地区称之为“nome”,治疗方法是将糯米的稻秸打结后在火上烤,直到发出爆裂声。青森县的野边地附近的“yonome”,现在多解释成“uo no me”[10],我认为这是后来改订的,是“nome”这一词的本意渐渐模糊的结果。这一词原本的动机应该并不复杂,在这样的比较之下,总会水落石出。按我的想象,有两种可能:一个是从“野目(nome)”而来,因为是在野外劳动时患上的眼疾;另一个是来自“nomeshi koki”,因为东北地区一般称懒惰者为“nomeshi”,有时也用以称谓寄居者,也许与此有关。信州的诹访地区称懒惰为“nobe”,江户也有“nonben darari”的称呼。但也许其起源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