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海蒂·格兰特·霍尔沃森说过:“你希望团队成员看到他们追求的目标具有真正的价值,事实上,你希望他们自己做出目标……研究表明,最大的动机和最个人的满足来自我们为自己选择的目标。自我选择的目标创造了一种特殊的动机,称为内在动机。当人们有内在动机时,他们会更有创意,更深入地处理信息,在困难面前能坚持更久,表现得更好。内在的动机是令人敬畏的能力,能让我们继续前进。”
因此团队管理者要在整个团队保持一致的目标时,懂得刺激和挖掘每个队员的内在动机。管理者在激发员工的内在动机之前,首先必须明确员工工作且保持高效能工作的动机是什么。
29%的工作人员认为做有意义的工作是他们工作的关键动力;25%的受访者表示,钱能够激励他们;17%的人表示认同是他们的动机来源;还有一些人则被其他一些因素所引导和激励。
如果对以上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最大的动机来源于工作本身的意义和价值,即人们意识到这是一个有意义的工作或者认为这个工作可以带来一些精神上的满足。那么如何才能让员工对团队工作产生认同,并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呢?
大家常常会引用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想造一艘船,先不要雇人去收集木头,也不要分配任务,而是要去激发他们对海洋的渴望。”也就是说,为了确保形成强大的执行力,首先需要激发执行者的兴趣,而激发兴趣的方式很简单,就是描述一个好的愿景,而这个愿景必须拥有更高的层次。
比如一个建筑师准备招收一批泥水匠,那么他该如何去吸引泥水匠的注意呢?是直接告诉对方“我们需要一个会砌墙且手艺精湛的人”?还是告诉对方“让我们一起去造出最牢固、最漂亮的房子吧”?又或者是告诉对方“我需要招收一批能够和我一同去改变这个城市的人,我们将让整个城市更具活力”?很显然,第三种说法更具吸引力,因为第三种说法的格局更大,思维更加宽阔,更能够激起泥水匠对自身工作意义的挖掘,这种意义会让他们对工作产生更高的期待以及更大的积极性。
除了工作意义的挖掘和认知之外,最常见的就是物质上的激励,这是人类最原始的行动动机,在团队管理中,领导者同样可以激发人们对物质的追求。比如告诉员工执行某项任务或者加入某个团队就可以获得更多的工资收入,在团队中努力付出将会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这些物质上的激励往往可以激发人们工作的欲望和野心,可以提升他们的竞争意识。
需要注意的是,在激励员工的时候应该坚持增量原则,简单来说就是人性的需求往往只增不减,因此应该注意不断增加激励的力度,而不要试图减少。比如有三个老板为了提升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准备给员工增加工资,在这里,姑且设定起薪为2000元,之后每隔一年增加一次工资,目前增加工资的次数暂且为3次。
其中第一个管理者给员工第一次加薪时,大方地给每个员工一次性增加了800元,员工的积极性提升了不少,工作效率提高了23%,公司的产量也提升了25%。一年之后,管理者再次加薪600元,这一次,员工的工作效率上涨了13%,公司的产量也上升了16%。可是第三次再次增加400元的工资时,员工的效率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总产量也只是象征性地提升了3%。
第二个管理者第一次给员工加薪400元,第二次给员工加薪600元,第三次加薪800元,而这三次加薪,员工的工作效率每次都保持18%以上的增长,公司的总产量也始终保持25%以上的上涨势头。
第三个管理者第一次给员工涨薪600元,工作效率提高了20%,公司的产量也提升了23%。第二次涨薪600元,工作效率提高了10%,公司的产量也提升了13%。第三次再涨薪600元,工作效率提高了4%,公司的产量也提升了5%。
通过对比就会发现,第二个管理者的加薪方式更为合理,而这种合理性就在于管理者把握住了增量原则,始终能够迎合员工日益增加的利益需求,然后每一次逐步提升刺激的额度,确保员工可以保持强烈的工作动力。而第一个管理者采取了逐步减少刺激的方式,无疑最伤员工的士气,会损害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因此增量原则是激励方式中一个必须把握的准则。
另外一个重要的动机就是对认同感的追求,即员工渴望通过工作来赢得更多人的认同,反过来说,只要明确许诺或者提醒员工“如果做某事可以赢得认同和尊重”,那么就能够有效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或者说当他们在成功后及时给予必要的赞美和认同,将会激发出更大的工作动力。
比如一家公司的管理者每次在团队执行任务成功之后,就会召开庆功会,在会上,他会认真地分析每个人做出的贡献,然后无论对方职位高低,能力大小,他会对每个做出贡献的人给予肯定。这样的庆功会往往会让人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会让人意识到自己被团队看重和认同,因此会在下一次工作中表现出更大的动力,而且也渴望获得更大的认同。
一般来说,领导者需要从以上三个方面把握员工的内在动机。对员工进行卓有成效的激励,就一定可以有效提升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其中,对工作意义的挖掘效果最好,而且持续性也更强,可以调动员工的自我意识;对员工进行物质激励,或者挖掘员工的物质需求,这种激励方式最直接也最常用;对员工的认同需求进行把握则是一种精神上的鼓励,一般可以和物质激励相互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