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经济学家、管理学家阿里·德赫斯曾经在荷兰皇家壳牌集团公司工作38年,依据这38年的工作经验,以及多年来对世界上那些长寿公司的研究,他得出了一个结论:那些长寿型的公司大都具有宽容的企业文化。这些公司的管理者和领导者允许内部出现一些脱离常规的行为,允许一些边缘事件发生,允许核心事业以外出现一些不相干的活动,允许内部存在一些非主流的思想。领导者往往会赋予员工足够的自由和宽容,会容忍内部出现不一样的声音,并且鼓励内部的创新活动。
包容是一个优秀团队应该具备的特质,是一个高效能团队的标签,也是一个优秀团队管理者应该具备的品质。管理者的包容性越强,员工对管理者的信任感和服从性越强,工作积极性越高,执行力越强,归属感也越强。对于管理者来说,以包容的心态来处理内部事务,还是协调内部关系、提升内部团队意识与合作水平的重要保障。
那么怎样才能体现出包容的特性呢?或者说管理者的包容应该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从具体的管理方式和内容来看,包容性主要体现在给予员工自由表达、自由成长、自由发挥的机会和空间。员工可以谈论各种观点,可以获得自由发挥的空间,管理者不会对此进行干涉,不会压制员工,尤其是当员工产生一些非常规或者另类的想法,或者产生一些不一致的想法时。
Facebook公司内部,有一堵名为“The Facebook Wall”的签名墙,员工和外来方都可以自由地在墙上写出任何想说的话,哪怕是员工对公司有意见,也可以在这个平台上直接进行吐槽和发泄不满,任何人都无权进行干涉。公司这么做的目的不仅仅是打造一个自由、公平、民主的环境,还在于给员工寻找一个可以释放和发挥才能、创意的平台。而谷歌公司、阿里巴巴、百度公司、奇虎公司等也有自己的签名墙,这些签名墙更像是多元文化的真实写照,任何人都可以在上面签名,都可以展示自己的想法和状态。
在团队中,即便人们的目标保持一致,价值观保持一致,行为保持一致,但是在个人思维方面还是会存在很大的差别,因此在讨论事情或者做出抉择方面,不同的队员之间难免会产生分歧。其中有一些人可能会提出非常另类的想法,而在面对这些想法时,不要直接予以否定,而应该以包容的心态来倾听他人的表达,给予对方最基本的尊重。在很多时候,应该鼓励员工提出不同的想法,尤其是一些非常规的想法,这是激发内部创造性的关键。
有时候为了确保内部能够团结成一个整体,领导者要做的就是在坚持自己的立场和原则的同时,适当保持一个中立的态度,降低自己的倾向性和偏向性,当内部出现较大分歧时,不要直接说“自己更加相信某一方,而不同意另一方的观点”。为了避免可能产生的分裂,有时候需要发挥自己的智慧进行居中调停,寻找一个模糊的中间地带进行平衡,设定一个双方都不会排斥的结果。领导者必须具备强大的协调能力,必须具备全局性的眼光,在面对不同的利益方时,应该以综合性的目光来协调各方的意见或者利益。
包容性还体现在对不同类型的人才的尊重,对不同背景的人才的尊重上。这是一种用人制度上的弹性,是“不以出生论英雄”的一种法则。尽管一些高学历且有工作经验的员工更具竞争力,但事实上,学历并不能代表一切,只要对方有真才实学,一样可以纳为己用,过度采取高标准只会让一些优秀人才被拒之门外。
很多公司非常重视员工的背景,在招聘的时候常常会询问对方来自哪一所名校,会询问对方曾经在哪一家公司任职。对那些领导者来说,一个员工如果来自名校或者有过非常辉煌的工作履历,那么被聘用或者受到重用的机会会更大一些。这种看身份、看背景的应聘方法是很多企业非常看重的,而这也的确为他们招聘了更多的人才,但是索尼公司却采取了完全不同的应聘策略,在人才招收和任用方面,他们更具包容性。索尼公司曾经提出了“三不”方针,即“不准问、不准说、不准写”。“不准问”是指公司在招收大学生时不准问对方是否来自名校,不准过问学校的名称;“不准说”指的是大学生在招聘时没有必要强调自己来自哪里,没有必要强调自己的学校,双方也没有必要谈论这些话题;“不准写”是指大学生在投简历的时候,不要将自己学校的名称写出来。
包容性又体现在对错误的宽容上,这种宽容表现为给予员工试错的机会。一个宽容的团队应该给予员工犯错并改正错误的机会,团队管理者在面对那些犯错的员工时,不要一味指责和惩罚,如果错误并不严重,且行动的出发点是好的,那么就要给予员工试错的机会。
国内一家民营企业在起步的时候,曾经让一个新招收的大学生负责一个重要项目,当时大学生提出了20万的资金要求,用来购买项目所需的机器。在当时的条件下,公司想要拿出这样一大笔钱非常不容易,因此很多人都反对老总提供这笔钱,以免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转。可是老总力排众议,拿出了这笔钱。
几个月之后,大学生负责的项目面临失败,这笔钱也就打了水漂,当时很多人纷纷指责大学生能力不行,大学生本人也觉得很内疚,并提交了辞呈。可是老总却拒绝了这份辞呈,他认为任何人都会犯错,而公司也应该给予员工试错的机会,他继续给予对方足够的信任和施展才能的机会。不久之后,大学生就带领团队在其他项目上获得了成功,并很快成了公司的骨干分子。
卡耐基培训机构的负责人彼得·韩铎曾经说过:“在卡耐基培训的理念里,有‘红灯思维’和‘绿灯思维’两种思维模式。‘红灯思维’就是凡事从困难出发,想到的是可能遇到的挫折和不顺利;而‘绿灯思维’正好相反,更多地从美好的前景、光明的前途出发去思考。某种意义上说,‘绿灯思维’是对人的解放,因为它让企业家放手去做,允许他们的员工,也允许他们自己去犯错。”
彼得·韩铎提出来的“绿灯思维”就是一种宽容文化的表现,管理者对于员工的一些行为要大开绿灯,要尽量给予一些方便。不过,包容并不意味着纵容和包庇,并不意味着允许他人乱来,包容需要坚守一定的准则,需要维持一条基本的红线,一旦员工触犯了红线,就会遭到警告和惩罚。比如腾讯公司的创始人马化腾在创业时几乎拉拢了一批大学、中学同学,当时这些人想要多加点儿钱占更大的股份,马化腾非常不客气地说:“不行,根据我对你能力的判断,你不适合拿更多的股份。”任何一个团队管理者都应该守住自己的基本原则和底线,这是组建优秀团队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