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属推卸责任,明确告知“批评你但并非责备你”(1 / 1)

管理者可能会遇到这样的下属:即使自己犯了错,也会将责任推卸给别人。遇到这类下属,管理者该如何与其沟通呢?

管理者要先搞清楚为什么下属会推卸责任。有功人人想分,有过人人想逃,推卸责任其实是一种普遍心理,在很多下属身上都会有所体现。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种是当管理者给这类下属安排任务时,他们并不会推托做这件事,而是会补充一句:“我能力有限,要是做不好,您可别怪我。”到时如果他真的没有将工作做好,肯定会提醒你,他说过“没做好可不能怪我”的话以推脱自己的责任。

第二种是下属在做事过程中不断向管理者汇报工作进程,不管遇到什么问题,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他们也不喜欢独立思考寻求解决办法,因为他们担心因为自作主张而要承担相应的后果。这种下属的“聪明”之处在于:如果事情到最后没有做好,他们就会将责任推脱给管理者,责怪管理者在他们发现问题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第三种类型的下属是喜欢“瞒天过海”,他们会寻找“替罪羊”,一旦发现事情没做好,就立刻表明“这件事是领导让我做的”,或者“这份文件我已经给上司看过了,他表示没问题”,甚至他们可能事先已经发现了问题,但仍选择不露声色地隐瞒下去。如果有负责人指出问题,他们还会替自己辩解:“当时没有检查出问题啊,这肯定不能怪我。”

最后一种情况最常见:如果一项任务是由多个人一起参与的,在执行过程中,若某个环节出了问题被领导追究时,他们肯定会说“这不是我做的,我负责的是另外一部分”或者“我当时不在场”“我不知道这件事”等诸如此类的话。就算是他们的责任,他们依然会面不改色地去“澄清”、去狡辩。

不管是哪种类型,这些下属都有一种心理,就是担心被管理者责备。所以,管理者在和他们沟通时,一定要对症下药。

杨森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技术总监,总管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大概有20位下属,其中陈妮是产品经理,李明是技术研发人员,他们一起负责风控系统的开发与设计。

一天,风控总监马力找到杨森,让他看看为什么最近风控系统频繁出问题。杨森对坐在旁边的陈妮说:“陈妮,你给马总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

陈妮正在准备待会儿与杨森开会要用到的产品设计方案的材料,便对马力说:“马总,我等会儿有个会要开,为避免耽误您的事情,您可以先跟李明说,开完会我和他再一起跟踪问题。”

马力听完,便对旁边的李明说:“你看看为什么风控系统频出问题,耽误了我们那边的工作效率。”

李明说:“马总,您把问题列一下吧,以便我这边全面排查。”

马力说:“不用列,我直接跟你说问题在哪儿。”

马力打开电脑,跟李明清清楚楚地说明了所有问题。

杨森看马力和李明沟通得很顺畅,便叫上陈妮去了会议室。

会议室里,陈妮的设计汇报刚讲了一半,马力就敲开了会议室的门,对陈妮说:“陈妮,开完会你把风控问题仔细看看。”

陈妮大惑不解:“马总,您已经跟李明说了吗?”

马力说:“李明说风控系统的质量问题主要由你负责,让我过来问你。”

陈妮非常生气,但又不能当场发作,就选择了沉默。

杨森看陈妮不说话,便对马力说:“马总,您先回去吧,等会儿我们讨论完这个设计方案,我去和李明核对一下情况。”

开完会,杨森对陈妮说:“陈妮,你先回去改改我们刚刚说的设计上存在疏漏的地方,我去和李明聊一聊。”

杨森将李明叫到办公室,对李明说:“马总刚刚过来找陈妮……”

话未落音,李明赶紧说:“风控系统的质量问题主要由陈妮负责,这个您得问马总和陈妮了。”

杨森继续说:“我只是在批评你,但并非责备你。对事不对人,出了问题解决问题就好了。我刚刚也听到了马总和你核对问题。”

李明低着头不说话。

杨森说:“不必害怕承担责任,有什么问题,等会儿我叫来陈妮,我们三个一起商讨下如何处理。”

李明说:“我觉得马总说得不合逻辑,所以我才让他去找陈妮的。”

杨森说:“嗯,没关系,下次再遇到类似的情况,先不做回答,记住问题,等我回来一起讨论做决定。”

在遇到推卸责任的下属时,如果管理者直接说“你也有责任”,就会激起对方的抵触情绪。所以,管理者在沟通中应该用“我并非责备你”这样的话来告诉他,你是想要帮助他纠正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