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 / 1)

乔丹传 罗兰·拉赞比 3286 字 4个月前

他的请缨让莱因斯多夫吃了一惊,也激起了他与克劳斯之间的又一场激烈冲突。球队老板和总经理严肃地质疑了乔丹太早归队的风险。

“迈克尔和我之所以会闹得不愉快,”克劳斯回忆道,“是因为他以为我对他说:‘你是我们的资产,我们想让你干什么你就得干什么。’我记得我从来没那样说过。他误解了我的意思。我当时不让他打球,是因为他脚还有伤,而且队医们都说‘不行,不行,不行’。莱因斯多夫也跟他讲了复出的风险。他就是个想打球的孩子,我也不能因此而责怪他。但那就是一切纷争的开始,因为我们说:‘我们不会让你上场的。’我们都坐在那个房间里,而斯坦却什么忙也没帮上。斯坦明明可以帮我们向迈克尔解释当前状况的,但他却只顾他自己。队医们都说迈克尔还没准备好上场,他本可以和我们以及医疗组站在同一边的。”

克劳斯记得,迈克尔坐在房间里,“一副怒气冲天的样子。他说:‘你是在对我说我不能打球?’”

他们说得越多,乔丹就越是怒不可遏。“你是在和几个日进斗金的商业大亨打交道,我那几百万在他们看来好像只是几分钱一样,”他后来回忆道,“我想做的只是打我已经打了很久很久的篮球。但他们可不这样看。他们将此视为对他们投资的保障,好让他们财源滚滚来。就是那个时候,我真的感到被利用了。作为职业运动员,那是我唯一一次真切地感到自己被利用了。我觉得自己像是一件资产。”

“我吓得要命,”谈及当时的情形,克劳斯说道,“我可不想因为过早让迈克尔·乔丹回到球场而遗臭万年。”

乔丹察觉到,管理层想让球队继续输球,借此提升选秀大会上的顺位。

“刻意输球反映了你是怎样的一种人。”他对《论坛报》说道,在他自己也成为一名NBA 球队老板的多年之后,这一论断依然振聋发聩。“任何人都不应该尝试通过输球来得到好的东西。你应该致力于将你所拥有的发挥到极致。如果他们真的想打进季后赛,不论是什么时候,只要有机会赢下一场比赛,我都会挺身而出。”

“那就像是一出肥皂剧,”1995 年,莱因斯多夫回忆道,“我们对迈克尔太坦诚了。我们向三位医生咨询他何时能够归队,并让他听了医生们的报告。三位医生都说,骨伤还没恢复到位。他们说,如果他坚持上场打球,就有10% 到15% 的概率会就此断送自己的职业生涯。迈克尔是那么争强好胜。他就是想打球。我认为他有权听听医生们是怎么说的。我完全没料到他会赌上自己的整个职业生涯。我实在是想不通。但迈克尔觉得,10%到15% 的风险就意味着有85% 到90% 的可能他会安然无恙。在我看来,这不是什么风险回报率的问题。这里的回报无非让他回到一支已经打了一年烂球的队中打球。为什么要为那样的回报拿你的整个职业生涯去冒险呢?迈克尔坚持称,他比我更了解他的身体。所以我们做出了让步:他可以逐渐上场比赛,最开始每半场只能打7 分钟。”

乔丹几乎以一己之力,强势扭转了公牛队这一年的运势,狠狠地宣泄了胸中的怒火。

“迈克就是那个样子,”前公牛队训练师马克·法伊尔解释道,“如果他觉得某件事情不会伤到他,他就会把这件事抛到脑后,专心打球。不管是扭伤、腹股沟拉伤、肌肉**还是流感,迈克尔的第一个问题总是:‘我继续打球会受伤吗?’如果我告诉他不会,那这就不是问题了。他会集中注意力,将这些问题甩到身后。”

“他们限制了迈克尔的上场时间,”芝加哥电台记者谢丽尔·雷伊- 斯托特回忆道,“他们真的用了计时器来计算他在场上打了多久。斯坦会坐在那儿,掐算时间。迈克尔刚归队的那段时间,斯坦一直承受着压力。有人怀疑,限制迈克尔的上场时间是为了帮助他们得到乐透区选秀权。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永远都不会知道答案。”

莱因斯多夫还记得,在一场比赛中,阿尔贝克让乔丹上场的时间超出了规定。“我让克劳斯告诉他不要再犯,斯坦也表达了他对此的想法。第二场比赛是在印第安纳,比赛还剩25 秒还是30 秒的时候,公牛队还落后一分。就在这个时候,迈克尔的上场时间达到了7 分钟,于是斯坦把他拽下了场。斯坦换下他就是为了告诉我们,在他看来所谓的‘七分令’是多么可笑、多么武断。”

最后公牛队还是凭借约翰·帕克森的一记跳投赢下了比赛,但莱因斯多夫却勃然大怒。阿尔贝克搞得他看起来像个白痴。

“我一直搞不懂的是,”马克·法伊尔说道,“既然迈克尔可以训练两个小时,那为什么不能上场超过14 分钟呢?”

“我们的季后赛形势逐渐明朗之后,迈克尔的出场时间也有所增加了,”

莱因斯多夫说,“终于,赛季末一场比赛的中场休息时,克劳斯叫训练师转告斯坦,让迈克尔尽情上场打球好了。那一年我根本就不该让他上场的。

那是错的。”

上 帝 化 身

不再受到出场时间限制的乔丹帮助公牛队赢下了最后十三场比赛中的六场。最终他们以30 胜52 负的战绩收官,并在赛季尾声的关键战役中战胜了华盛顿子弹队,从而跻身季后赛诸强之列。

首轮比赛,身为八号种子的公牛队遭遇了东部第一波士顿凯尔特人队。在球队总裁里德·奥尔巴赫和主教练K.C. 琼斯(K.C.Jones)的率领之下,那一年的波士顿人创下了40 胜1 负的主场战绩。拉里·伯德即将收获他的第三座MVP 奖杯,而凯尔特人队也即将连续四次杀入NBA 总决赛——他们在此前的征途中两夺冠军。那是一支非常非常伟大的球队,云集了伯德、前锋凯文·麦克海尔(Kevin McHale)、中锋罗伯特·帕里什(Robert Parish)和比尔·沃顿等前场众星。波士顿众将上下一心,誓要夺下队史第十六座总冠军奖杯。

“那支球队有着齐整的阵容、杰出的教练、教练在管理层的卓越领导、无与伦比的球迷和完美的主场优势,我们能够赢下任何比赛,”比尔·沃顿回忆道,“我们还有拉里·伯德,他是我合作过的最伟大的球员。在我见过的球员当中,他是最懂得调动主场球迷情绪的。作为球员的拉里·伯德是如此伟大,作为一个人、一个领袖的他,甚至比作为球员的他更好。我们对于球员拉里·伯德的一切幻想、回忆与愿景都是那么的美好,而他本身比那些都要好。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比赛、规则、计时器、裁判等——这些东西给他施加了太多限制,因为他是一个天马行空的艺术家。他就是米开朗琪罗(Michaelangelo),他就是鲍勃·迪伦(Bob Dylan)。他能看到其他任何人都看不到的东西,而且他能将那些梦幻、那些火花变为现实。

没有人能像拉里·伯德一样。”

凯尔特人队主帅K.C. 琼斯堪称篮球历史上最擅长对球施压的后卫,他曾与比尔·拉塞尔并肩作战,赢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冠军。那年4 月,琼斯和他麾下众将一样信心满满。面对芝加哥公牛队的那群乌合之众和那位刚刚伤愈复出的年轻球星,他认为根本就不必耗费多大精力。

“我们确实没有布置任何包夹他的战术,”凯文·麦克海尔回忆道,“我们什么也没做。我们只说,放他得分好了。你一定也记得,第一场比赛他就打疯了。”

没有了包夹的负担,乔丹首战出场43 分钟,狂砍49 分,但波士顿还是以123∶104 击退了芝加哥。

“凯尔特人对乔丹的单兵防守毫无作用。”第一场比赛的中场休息时分,解说员汤姆·海因索恩(Tom Heinsohn)说道。

在那个系列赛中,两位防守悍将丹尼斯·约翰逊(Dennis Johnson)、丹尼·安吉(Danny Ainge)以及替补里克·卡莱尔、杰里·西斯廷(Jerry Sichting)分担了盯防乔丹的重任。

“第一场比赛过后,我们说我们或许应该对他进行包夹,或者想点儿办法,”麦克海尔回忆道,“然后K.C. 琼斯说:‘我们会考虑的。’我的意思是,常规赛他们赢了30 场,而我们则赢了67 场。他们完全没可能打败我们。”

三天之后,第二场比赛即将在波士顿花园开打,而乔丹的心里则装着其他事情。“比赛开始前,更衣室里鸦雀无声,”西德尼·格林回忆道,“迈克尔专注至极,我们都知道他决心要搞一番大动作。”那场比赛,双方鏖战至第二个加时。乔丹全场共上场53 分钟,出手41 次,命中22 球。凯尔特人队频频在他身上犯规,他在罚球线上21 投19 中。除此之外,他还有6 次助攻、5 个篮板、3 次抢断外加4 次失误进账。乔丹的63 分创下了NBA 历史季后赛单场最高得分纪录。

“那是上帝化身为迈克尔·乔丹。”拉里·伯德在赛后说道。这句评价将被收入乔丹的生涯集锦当中,被后人永世流传。那一刻,他浇灭了篮坛最强球队的骄傲气焰。

“第一场比赛他得了49 分,但我们赢了20 分,”沃顿回忆道,“然后我们说:‘哎哟,他再也没法得这么多分了。’结果第二场比赛他得了63分,差点儿打得我们全队都犯满离场;要不是拉里·伯德发了飙,我们不可能在第二个加时以135∶131 赢下来。”

那一天,伯德上场56 分钟,砍下了36 分;凯尔特人要把全队上下的得分加起来才足以与乔丹的表现相抗衡:麦克海尔砍下27 分,安吉拿下24 分,约翰逊得到15 分,帕里什13 分,沃顿也有10 分进账。

“老实说,我们真的完全没有针对他布置战术,”麦克海尔回忆道,“我们就是上了球场,然后说:‘嘿,听着,我们按照平时那样去防守就好了。

要是你在我们头上得分了,那又有什么大不了的?’没人料到他竟然会砍下60 多分。”

沃顿回忆道:“第二场比赛结束后,我们在更衣室里说:‘这小子还真有两下子。不如我们就包夹他一下,看看戴夫·科尔津和其他公牛队球员还有多少能耐。’”

第三场比赛在芝加哥体育馆举行,面对包夹战术和凯尔特人队球员的绝对身高优势,乔丹仅出手18 次,命中8 球。他全场贡献了19 分、12个篮板外加9 次助攻,但球队仍以104 ∶122 落败,惨遭横扫。

“我们对他进行了包夹,而且让他拿不到球,”麦克海尔说道,“我们确实针对他拟定了战术。人们都忘了那个系列赛我们是横扫晋级。我们直落三场,然后早早回家备战。”

那个系列赛的结果似乎已经不怎么重要了。乔丹的表现让联盟上下和所有的球迷都炸开了锅。四年之前,他用一记戏剧性的跳投赢得了全国冠军,从而受到了举国关注;面对大鸟伯德和凯尔特人队,他的惊艳表现将乔丹的传奇带到了新的高度。对抗篮球运动中最卓越的球队,他的一举一动都让全联盟的教练和球迷们一样如痴如醉。

“那太不可思议了,”西德尼·格林说道,“我很了解迈克尔。他那种人就喜欢让别人认为他做不到某件事情。那些质疑只是火上浇油,他要向他自己和其他所有人证明,他可以带伤作战,他已经做好了准备。”

最重要的是,这是他向芝加哥公牛队管理层传达的一条讯息。“从那场比赛起,”多年以后,莱因斯多夫坦言,“我们才开始意识到迈克尔到底有多伟大。”

对于乔丹本人而言,那场比赛也标志着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直到那个时候,还有许多媒体人士表示,他虽好,却还不足以与魔术师约翰逊和拉里·伯德相提并论,”多年以后再回首,乔丹这样说道,“我赢得了拉里·伯德的尊敬——对我而言,这让我知道我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不是因为我得了多少分,而是因为最后我们输掉了比赛。那场比赛的精彩镜头是很好看,但是也没有多少意思,因为我输了。在那个特殊的时期,他那句话是我得到的最大的赞誉。”

柯林斯登场

赛季结束几周后,克劳斯炒掉了斯坦·阿尔贝克,这再一次激怒了球队日益庞大的球迷群体。莱因斯多夫觉得,在他们阻止乔丹不顾脚伤返回赛场的时候,这位教练碍了他们的事儿。此外,阿尔贝克还拒不接受“泰克斯·温特的进攻建议”。

顶替帅位的人选有二:解说员道格·柯林斯,以及——没错,菲尔·杰克逊。克劳斯苦心挣扎了一番,然后选择了柯林斯。作为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解说员,柯林斯见惯了联盟中的风云变幻,但是从未有过执教经验。

“一个电视人?说真的吗?”据说,当克劳斯第一次提出这一想法,莱因斯多夫是这样回应的。不过,柯林斯曾是伊利诺伊州立大学的明星球员,更是1973 年的NBA 状元秀;在1972 年那支命运悲惨的美国奥运会代表队中,他扮演了主心骨的角色。被费城76 人队选中的柯林斯帮助球队从1973 年的绝境中走出,到了1977 年球队已经夺冠在望。最终,三度入选全明星赛的柯林斯成了伤病的受害者,过早结束了他的职业生涯。

“这事儿挺尴尬的,因为柯林斯是篮球解说员,在受雇成为主帅之前他就曾随队出征,”芝加哥电台记者谢丽尔·雷伊- 斯托特回忆道,“斯坦·阿尔贝克转过头来,就会看到道格·柯林斯。他曾短暂担任过球队顾问,早有风言称柯林斯将取代斯坦的帅位。”

“我雇用道格的时候,每个人都在笑话我,”克劳斯说,“很多人都说,‘你为什么要雇一个电视人?’”

“那个时候我才35 岁,”后来,柯林斯回忆道,“芝加哥已经在过去的十年中换了九位教练。而我是那种卷起袖子就开始干活儿的人。”

起初,乔丹对此也不怎么有信心。事实上,他误认为柯林斯的到来又是克劳斯干的好事儿。“第一次看到道格的时候,我觉得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在讲些什么,”乔丹回忆道,“他刚拿到这份工作的时候,我还很疑惑。

我的意思是,他太年轻了。可是我一跟他熟起来,就越来越喜欢他了。他很聪明,懂得控制局面,最重要的是,他很积极进取。”

柯林斯不光带来了这些优点,还引进了助理教练约翰尼·巴赫和吉恩·利特尔斯(Gene Littles);而巴赫更是在日后为这支球队贡献卓著。

“我在1972 年的奥运会上当过他的教练,我们是很好的朋友,很尊敬彼此,”巴赫回忆道,“道格打个电话给我说:‘我希望你能来这儿,加入我的团队。’跟保罗·道格拉斯·柯林斯在一起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他很有感染力,很会鼓舞人,总是热情饱满。他真的让这支公牛队重新开始赢球了。”

主帅人选已定,克劳斯又把注意力转向球员阵容。他送走了奥兰多·乌尔里奇、贾万·奥尔德姆(Jawann Oldham)和西德尼·格林,开始积攒选秀权和资金。在1987 年的选秀大会上,他手中握有大量首轮选秀权。但是在新赛季开始之前,球队阵中只有一位球员的场均得分达到了两位数——而且那位球员还是大伤初愈。当时,公众完全不知道这些举动让迈克尔·乔丹多么愤怒,又让他攒下了多大的动力。克劳斯从波特兰开拓者队交易来了一位名叫史蒂夫·柯尔特(Steve Colter)的三年级球员,乔丹便在训练营里找他的茬,好像他就是克劳斯本人一样。不论是在比赛中还是在训练时,人们逐渐发现,生性敏感的柯尔特根本就没法跟乔丹并肩作战。和许多控球后卫一样,柯尔特在没有持球的情况下很难发挥效用。

然而,在诸位教练的纵容之下,乔丹早就养成了一个习惯:发界外球时,他总会把己方的控球后卫打发走,自己接过球发起进攻。慢慢地,人们发现不需要球权也能发挥作用的约翰·帕克森更适合与乔丹搭档。赛季还没打完一半,克劳斯就送走了柯尔特,然后接连引进了六名控球后卫,可没有一人能在乔丹的阴影下站稳脚跟。

那一年,克劳斯聘请了吉姆·斯塔克(Jim Stack)来当他的左右手。

斯塔克曾在西北大学打球,后来征战过欧洲各大职业联赛。他精于通过图表分析战术,而且十分擅长观察比赛;因此,除了给克劳斯当助手之外,斯塔克还担任了球队高级球探一职。在那个时候,芝加哥公牛队的管理层和球员已经分离成了两个泾渭分明的世界,但斯塔克的位置让他得以同属两界。史塔克坦言,处理队内政治是件颇为棘手的事儿,而在没有外出探察对手的时候,他会和球员们一起训练,然后到球队会议上发表报告。为克劳斯效力之余,斯塔克还与众位教练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他和乔丹也相处得不错。因为这些工作上的关系,在此后十多年的纷争当中,斯塔克成了让这支球队免于分崩离析的黏合剂。

斯塔克游历过世界各地,见识了无数篮球比赛,但他却是在公牛队的训练场上见到了最令人震撼的表演。“迈克尔就是一个破坏机器,”2012 年,他回忆起往事,“那个时候我们还有许多才华横溢的球员,但他们根本抵挡不住乔丹在场上的凶猛势头。可怜的史蒂夫·柯尔特啊。刚到球队的时候,我觉得他在那群后卫当中算是不错的了,但最后杰里还是不得不把他交易走,因为光是在训练中跟迈克尔对抗,就足以让他萎靡不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