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末,乔丹回到家乡,参加另一场为表彰他的成就而举行的庆典,这一次是在威尔明顿的塔利亚礼堂(Thalian Hall)。在庆典上,他正式将那枚奥运会金牌献给了他的母亲。兰尼高中也利用这一场合为他在海盗队的23 号球衣举行了退役仪式。一个月之后,他前往芝加哥,参加季前训练营。
乔丹早已料到在芝加哥公牛队的生活会和在北卡焦油踵队的生活截然不同。即便如此,他完全没想到这差别竟是如此之大。首先是教练的问题。
如今他不再被迪恩·史密斯或鲍比·奈特的严令束缚了。他的新教练是44岁的凯文·朗格利(Kevin Loughery),此人是20 世纪六七十年代职业篮坛狂野时代的产物,行事高调,性格浮夸。球员时期,他曾是前巴尔的摩子弹队(Baltimore Bullets)1 的主力球星。朗格利说话带着浓厚的布鲁克林口音,平素喜欢咧嘴大笑,与他那令人愉悦的比赛风格相映成趣。
“凯文是个老派的家伙,”前公牛队训练师马克·法伊尔(Mark Pfeil)回忆道,“在那个年代,人们在职业联赛打球还是件很有趣的事情。你到球场来,完成你的工作,赛后大家聚到一起,逛逛酒吧,寻欢作乐。”
1 NBA 历史上曾有过2 支巴尔的摩子弹队,分别是:1947—1954 赛季的巴尔的摩子弹队,以及现华盛顿奇才队的前身巴尔的摩子弹队。二者名字虽同,却并非同一支球队,其中第一支子弹队夺得了1948 年BAA(NBA 前身)总冠军,后于1954 年解散。后一支子弹队原为芝加哥包装工队(Chicago Packers),1961 年加盟NBA,建队第三年迁至巴尔的摩,后又于1973 年迁至华盛顿,历经数次改名成了现在的华盛顿奇才队。
对于篮球,朗格利有着敏锐的直觉。球员时期的他表现出色,在征战NBA 的12 个赛季里,平均每场可贡献15.3 分。他很快就吸引了乔丹,因为他曾执教过朱利叶斯·欧文,并率领那支纽约篮网队(New York Nets)1 两度捧起美国篮球协会(American Basketball Association,简称ABA)的冠军奖杯。作为球员,他曾在1965 年的东部决赛上负责盯防杰里·韦斯特(Jerry West)2 ,后者在之前的数场比赛中接连得分上40,打破了多项纪录。防守韦斯特和执教欧文的经历让朗格利深深明白,卓尔不群的运动天才都颇有些专断独行。在朗格利的教鞭之下,这位公牛队新星将来多的是持球的机会。
乔丹曾多次表示,朗格利是他效力过的最有意思的教练。“他给予我信心,让我打出他要求的水平。”乔丹后来解释道,“在我的第一年,他曾把球扔给我,对我说:‘嘿,小子,我知道你挺能打的。放手去打吧。’我想在其他教练的体系之中,一定不会是这样的情况。”
突然之间,球场上的乔丹似乎又变回了兰尼高中体育馆里时常出没的那个飞在空中张牙舞爪的幽灵,只不过他的体格更加成熟,球技也更加精纯了。现在他也无须掩藏自己的运动天赋了。
那一年,朗格利帮乔丹找到了他作为球员的定位与信心。这位教练放手让乔丹自行发掘属于他的打法,而非试图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他。朗格利看到了乔丹的热切渴望,也明白自己的任务就是满足这份渴望。在迪恩·史密斯甚至鲍比·奈特的体系下,乔丹的发展受到了限制;而朗格利教练,因此充分信任他的执教能力。
1 纽约篮网队,现布鲁克林篮网队(Brooklyn Nets)前身,最早叫作新泽西美洲人队(New Jersey Americans),始建于1967 年,隶属ABA。建队1 年后,球队即迁往纽约。
ABA 与NBA 合并后,篮网队迁回新泽西,直至2012 年迁往布鲁克林。
2 杰里·韦斯特,绰号“关键先生”(Mr. Clutch),NBA 历史50 大巨星之一,洛杉矶湖人队名宿,篮球名人堂成员。韦斯特是NBA 历史上的第一位NBA 总决赛MVP(1969年),其运球时的剪影更是NBA 标志的原型,他也因此被称为“标志”(The Logo)。退役后,韦斯特仍以各种身份活跃于联盟,并曾两度当选年度最佳总经理。
则想给予乔丹他所需的自由,让他尽情挖掘潜力。不仅如此,作为朗格利在公牛队的权力来源,球队总经理罗德·索恩曾是他在篮网队时期的助理朗格利与这位年轻球星的关系也同样重要。“我可以把他当作朋友。”
乔丹解释道。朗格利自己也曾是球员,他明白这位菜鸟面临的挑战,而这挑战之中就包括他的新队友。不同于北卡那些上进心十足的年轻全美明星球员,现在在乔丹身边的是一群愤世嫉俗的残兵败将,其中一些人还深陷滥用可卡因和酒精的问题当中。天资过人的后卫奎因汀·戴利就是其中一员,早在乔丹到来之前,他在芝加哥就已经臭名昭著。“奎因汀是我的好朋友,”训练师马克·法伊尔回忆道,“我深深为他感到遗憾。我们试图威胁他,但你能怎么威胁一个原本就一无所有的人?他说:‘我会搞到流落街头?我又不是没在街头混过。我在街头活了下来,你别拿这个吓唬我,没用的。’”
另一位坠入酒精与可卡因深渊的,是来自圣母大学的二年级前锋——天赋异禀的奥兰多·乌尔里奇。最终,这两名队友都走上了一条悲情之路,早早断送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公牛队中满是问题人物。正如球队公关人员蒂姆·哈勒姆所说,乔丹的好胜心太强,根本无暇沾染毒品或酒精。一旦染上那些玩意儿,就意味着向对手暴露自己的弱点,这样的事情乔丹是绝不会做的。
联盟流浪汉罗德·希金斯(Rod Higgins)比乔丹年长三岁,是那支公牛队中少有的安分球员之一。在那个赛季的混沌之中,他与乔丹很快成了朋友,直到两人不再并肩作战,这段友谊也并未终止。六年之后,回顾当初的那支公牛队,乔丹表示在他所有的队友之中,最初的那批公牛队球员是身体天赋最出色、却也是最愚昧的一群队友。乔丹把他们称作“乐一通”(Looney Tunes)。
比起乔丹那些麻烦不断的新队友,公牛队在天使守护者球馆(Angel Guardian Gym)的训练“设施”也并不怎么有助于成功。“那是一个昏昏暗暗的球馆,地板奇硬无比,”蒂姆·哈勒姆解释道,“球馆里毫无装饰。
车就停在后面的草地上。那里有条窄窄的人行道,球员们得先把车开上人行道,然后再转到草坪里。更衣室也上了年头。里面没有食物。你知道的,没有任何便利设施,要什么没什么。”
公牛队的长期票务经理的乔·奥尼尔(Joe O’Neil)回忆,天使守护者球馆是给儿童用的,所以球馆里总是有很多小孩。“球员们必须排队等三年级的孩子们下场,然后才能入场训练。球员们会列好队,孩子们也会列队穿过大堂,前去游泳池或体育馆。”
前公牛队后卫约翰·帕克森(John Paxson)1 记得,那个球馆非常冷,完全抵挡不住芝加哥那众所周知的糟糕天气。和在委内瑞拉参加泛美运动会时一样,乔丹丝毫不在意这些恶劣的条件。比起帝国公园的室外球场或他从小打球的其他场地,天使守护者球馆一点也不逊色。所以他只是耸了耸肩,就开始埋头训练。
头几个星期,公牛队让他们的新秀住在天使守护者球馆不远处的林肯伍德·凯悦酒店(Lincolnwood Hyatt House)。训练营开始前几天,乔丹降落在奥黑尔国际机场(O’Hare International Airport),一位29 岁的礼车司机乔治·凯勒(George Koehler)接待了他。凯勒刚刚错失一位乘客,正在物色下一位客人。看到这位瘦骨嶙峋的年轻新秀,凯勒误把他叫成了“拉里·乔丹”,并提出只要二十五美元就可以载他去城里的任何地方。乔丹一脸困惑地斜眼看着这位司机,问道:“你认识我哥哥?”无论如何,这是一段美好关系的开始。后来科勒成了乔丹的御用司机,还成了他的私人助理和终身挚友。
1 约翰·帕克森,退役NBA 球员,芝加哥公牛队名宿,司职控球后卫。帕克森有一手稳定的中远距离投射,是公牛王朝前三冠时期的重要成员。现为公牛队执行副总裁。
回想初识之日,他还记得当时的乔丹一脸生涩,在大城市里茫然无措。
“我望向后视镜,却根本看不到他,因为他蜷缩在座位里,就像个小孩子一样,”科勒回忆道,“我不知道他有没有坐过加长豪华轿车;他在芝加哥举目无亲。我是个陌生人,他显然有点儿紧张,像是担心我会随便把他扔在某条小巷子里一样。”
乔丹很快找回了自己的神采。“他每天都来训练,像是要打NBA 总决赛第七场一样。”乔·奥尼尔笑着回忆道,“他会在训练时把你打得落花流水。正是这样的作风为我们的球队奠定了基调。”
朗格利曾远远观察过乔丹,但没想到近距离看他打球的感受竟更为震撼。“当我们开始一对一训练,”这位教练回忆道,“我们很快就意识到,队里有了一位球星。我不敢说我们当时就知道他将是史上最伟大的球员,但我们一直都觉得,迈克尔总能把球投进,很多人曾质疑过这一点。但迈克尔大学时期师承迪恩·史密斯,奥运会上又曾在鲍比·奈特手底下打球,这两人的体系都以传导为主,所以人们从来没有机会见识过他用他自己的方式持球单打。后来我们又发现他是那样争强好胜,于是我们知道,我们有了一位无所不能的球员。”
朗格利的助手比尔·布莱尔回忆道,训练营第二天,教练组决定举行队内练习赛,以检验乔丹在开放式攻防当中的球技。“迈克尔在球场一端摘下篮板,”布莱尔回忆道,“然后推进至另一端。他从罚球区顶端高高跃起,灌篮入筐。然后凯文说:‘以后我们再也不必弄队内练习赛了。’”
“他的预判能力非常出色——他能看清场上局势,而且他速度很快,还很强壮,”朗格利回忆道,“他的力量也是另一个常常被人们忽视的优势。
该有的东西他真的一应俱全。”
然而,从一开始乔丹所关注的就不是他拥有的东西,而是他尚未拥有的。“毫无疑问,我现在处于一个全新的也更困难的层面,”第一次参加职业球队训练之后,乔丹说道,“我要学的还有很多。”
“我知道队里来了个不同寻常的角色,因为迈克尔总是提前45 分钟到场练球,”比尔·布莱尔回忆道,“他想改善他的投篮。训练结束后,他可能会让你帮他接着练。他会继续练投篮,全不在乎已经练了多久。一直以来我最欣赏他的一点就是,当你在队内练习赛中让他下场休息,他会不停地求你把他换上场。迈克尔真的很喜欢打球。”
秘 书 处
乔丹在训练营的第一天,共有一位报纸记者、一位杂志写手、四位摄影师和一组电视台工作人员专程前来报道。诚然,那个周末芝加哥小熊队(Chicago Cubs)1 将迎来一个传奇赛季的收官之战,礼拜天他们将在军人球场(Soldier Field)迎接达拉斯人的挑战;然而,冰冷的真相是,在1984 年9 月,根本就没有人关心芝加哥公牛队,有没有迈克尔·乔丹都是一样。“公牛队是这座城市最不受宠的孩子。”当年在第二城(芝加哥的昵称)担任体育电视制片人的杰夫·戴维斯解释道。
不只芝加哥不在乎公牛队,连NBA 本身也不在乎。那个赛季,联盟与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体育台签订了一项新的电视协议,但直播安排表中没有任何一场公牛队的比赛。戴维斯解释道,就连当地电视台都没有兴趣为公牛队制作用于新闻报道的短片。“那个时候很少有电视台来访。”
就算真的有摄影团队出现在天使守护者球馆,朗格利也全然不会在意。当时还没有球队训练方面的媒体限制。杰夫·戴维斯回忆道,他之所以会去球馆,完全是因为喜欢篮球。“我永远不会忘记那年年初我去看他们练球时的场景。天啊!乔丹身上有一种专注,那是在场的其他任何球员都没有的,因为他真的太有天赋了。你可以看到他非常勤奋,你也能看出他是要干大事儿的。面对所有人的防守,他轻轻松松就突破到了篮下。他对自己的要求十分苛刻。他想让防守球员紧紧缠着他,说道:‘再贴紧点。来啊,你倒是来防我啊!’他会问候对方的家人。他是个脏话连篇的老流氓。”
1 芝加哥小熊队,芝加哥的两支美国职棒大联盟球队之一,隶属国家联盟中区,成立于1870 年。
“迈克尔每天都会挑个人来找碴儿,”训练师马克·法伊尔回忆道,“我很早就看出来了。每天都是,总有一个人成为他的牺牲品。这个人可能是队中的任何一个人,埃尼斯·威特利(Ennis Whatley)、罗尼·莱斯特(Ronnie Lester)和奎因汀·戴利这些家伙也不能幸免。迈克尔一次又一次地迎着他们的防守将球投出。他总是会故意激怒他们,好让他们防得更凶,主要就是因为他太要强了。在他的新秀年,有那么几次训练都被他搞得进行不下去了。朗格利也只好摊开双手,任迈克尔为所欲为。”
“有一个像迈克尔一样打球的新秀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2012 年,罗德·希金斯回忆道,“初来乍到之际,他就用他的好胜心赢得了老队员们的尊敬。那年训练营刚开始我就注意到,如果你不努力提升你的水平,这孩子就会让你难堪。他丝毫不在乎盯防他的那些老球员都是谁。”
“迈克尔就好像那匹名叫秘书处(Secretariat)的神驹,”那年早些时候,训练师弗雷德·卡特(Fred Carter)打趣道,“其他的马儿都知道要拼命跑才能跟上他的脚步。”
“在训练中,朗格利常把迈克尔放到不同的队伍,就为了看看他到底有多大能耐,”罗德·索恩说,“凯文让他去哪支队,哪支队就会赢球。凯文对我说:‘我真不知道到底是其他人太烂了,还是他太强了。’”
“凯文总是喜欢在训练时玩那一套,”马克·法伊尔回忆道,“他把球员们分成两队,哪一队先得到十分,哪一队就获胜。落败的一队就要罚跑十圈。凯文把这套规则称作‘十分或十圈’。一整年下来,迈克尔一圈都没跑过。有一次迈克尔那队以8∶0 领先,凯文突然把他调到另外一队,火冒三丈的迈克尔一人连得九分,他那一队又赢了。”
“看到他在训练营中的表现,我马上改变了我关于球队进攻的想法,”
朗格利回忆道,“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进攻全都取决于他。要是没有迈克尔,我们的阵容并不强大,所以他一定要大量出手。我当即开始思考怎样为他拉开空间、让他持球单打。让他到低位持球是很合理的选择,因为他比大部分后卫更强壮。你必须得围绕他来打造进攻战术。”
乔丹原本就希望打得分后卫,他认为他可以和那些比他瘦小的球员对位。朗格利则在这一想法的基础之上再进一步,认为这位新秀完全可以在必要时制造错位。事实上,他还能出任小前锋。他的全能身手意味着公牛队在三个位置上同时得到了补强。
赛季开始之前,球队外出打了一轮表演赛。在皮奥里亚市民中心(Civic Center)的2500 名观众面前,替补出场的乔丹砍下了全场最高的18 分,由此拉开了一个时代的序幕。公牛队还去了纽约州的格伦斯福尔斯市。乔丹在比赛热身时大秀扣篮绝技,让全场观众大为振奋,甚至整晚为他欢呼喝彩,直到发现乔丹即将打败他们的尼克斯队。
在印第安纳州北部的表演赛中,蒂姆·哈勒姆第一次发觉乔丹有一种不同寻常的魔力,他能够深深感染球迷。那天晚上,乔丹狂砍40 分,赛后一大群球迷跟随他一路走进了球员通道,就好像他是个花衣魔笛手(Pied Piper)一样。日子一天天过去,乔丹如磁铁般的吸引力越来越明显。到后来,球队不得不用人墙将他隔离开来,以防球迷情绪失控。只不过,在几个月之后这道人墙才竖立起来。在那个赛季伊始,他的簇拥者与日俱增,但大家也只是觉得好玩而已。
从初入训练营时教练们和队友们的反应,到季前表演赛期间球迷们的兴趣,乔丹让人们愈发相信,他能让这支球队改头换面。“我们见识了他的球技,”朗格利说,“但你得每天跟他待在一起,才能感受到那家伙的争强好胜。他会试图接管每一个困难的局面。他会自告奋勇、挺身而出。他很享受这种感觉。”
这支球队急需这位新秀所能提供的一切。第一次到芝加哥体育馆观看公牛队比赛时,詹姆斯·乔丹和德洛里斯·乔丹被稀稀疏疏的观众和死气沉沉的气氛吓了一跳,他们已经习惯了北卡罗来纳大学的强大篮球能量。
相比之下,公牛队的比赛显得无比寒酸。乔丹夫妇不禁怀疑,这样的球队怎么可能付得起儿子每年几十万美元的薪水。情况会好起来的,德洛里斯对丈夫说;但她自己也完全不敢确定。消极的因素由球馆本身而起。这座球馆素有“麦迪逊街上的精神病院”之称,其所在地是芝加哥最乱的街区之一。1968 年马丁·路德·金博士遇刺,随之而起的芝加哥暴乱让此地遭受重创。在之后的15 年里,芝加哥西区江河日下、荒凉至极。对于那些有勇气来看公牛队比赛的球迷而言,光是停车和找路前往球馆大门这两件事都时常令他们提心吊胆。“总会有一群小孩儿问你:‘先生,我能帮您洗车吗?’”杰夫·戴维斯回忆道,“如果你把车停在街上,而且还不打发他们一小叠钞票的话,你的轮胎就会被戳破。这可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如果你和媒体的人一道来,他们就会告诉你:‘除了球队批准的停车场,别把车停到任何地方,比赛结束后也要尽快离开。’所以,每次都像人口迁徙一样,在赛后的半小时到45 分钟内,人们就走得一干二净。比赛结束后大家都不会在球馆附近逗留。”
“当时的公牛队可谓步履维艰,而球馆又是在西区,”蒂姆·哈勒姆解释道,“那个时候那儿可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周边经济还都没发展起来。那是除了波士顿花园(Boston Gardon)之外,全联盟最老旧的场馆。你知道的,人多的时候那个地方倒是挺棒的。那里很热闹,喧闹声传不出去,因为声音会撞到屋顶,然后反弹回来。球馆里没有任何音响设备,要是有吵闹的人群倒也不错,可当时我们根本吸引不到多少观众。所以通常球馆里都是死气沉沉的。”
“还是有一小部分球迷会买季票,”乔·奥尼尔承认,“比赛打到第三节,剩下的观众我都能数出来了。这时候我就会走出去,数数还有多少观众。”
1981 年,史蒂夫·施沃德(Steve Schanwald)来到芝加哥,出任白袜队(White Sox)的销售主管。毕业于马里兰大学的施沃德非常喜欢ACC 篮球赛场上的**,到了芝加哥,当然也要去看几场公牛队的比赛。
然而,他也一样大吃一惊。“对于篮球比赛而言,芝加哥体育馆是一座死气沉沉的建筑,”施沃德回忆道,“我原本很喜欢出门看比赛,因为我可以坐在座位上,自由伸展手脚。但那儿的情景真是让我不忍直视。我简直不敢相信那是NBA 的篮球比赛。看上去更像是大陆篮球协会(CBA)或者级别更低的联盟的比赛。坐满了人的时候,球馆本身是很不错的。可是一旦少了人群,气氛就变得十分压抑,好像一座坟墓。那里没有耀眼的记分牌。
有人告诉我,早期的公牛队球迷常常透过曲棍球场地的塑胶玻璃观看篮球比赛。那时的公牛队就是如此地不受尊重。”
惨淡的气氛为乔丹的首秀之夜平添难度。他同时邀请了两位女性嘉宾,但不想让她们发现彼此。他初来乍到不过一个月,大部分时间他仍和母亲住在一起,然而首秀当晚,他的嘉宾名单上却出现了两位女性的名字。他为这两人提供了赠票,比赛行将开始之际还在匆忙确认两人坐在球馆里的不同区域。他心想,最好让她们坐在对角线上,这样就可以免去不少麻烦。
当然,菜鸟毕竟是菜鸟,那天晚上他不小心把安排座位的妙计透露给了一位记者,辛苦盘算的好戏也就泡了汤。从此以后,他也开始留心在媒体人士面前管住嘴巴。
不管怎么说,此时的乔丹与高中时那个苦苦找不到女伴的少年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自从1982 年投进了击败乔治城大学的那一球之后,他和室友巴兹·皮特森很快就发现,他们在教堂山的女性群体当中人气急剧飙升。在芝加哥,乔丹发现这里的社交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而这个圈子里的社交先锋正是前公牛队球员雷吉·图斯。此君在各大派对上出尽风头,因此得了个“街区忙人雷吉”的外号。1983 年,图斯离开公牛队,还是菜鸟的乔丹趁机填补上他留下的空缺,成为芝加哥首屈一指的社交达人。乔丹对待篮球很认真,但还没有认真到会白白放弃这些与异**往的良机。
在北卡罗来纳时,他的赫赫威名曾是他最大的吸引力。而如今,在芝加哥,他发觉他的财富更能引人注目。
开
始
1984 年10 月26 日,星期五,21 岁的乔丹带着满满的期待,即将迎来他的公牛队处子秀,在那座破旧不堪的体育馆迎战华盛顿子弹队。后来公牛队会在介绍乔丹出场时配合激光表演,但当时还没有这些东西。第一次正式踏上主场,伴随他的只有迈克尔·杰克逊(Michael Jackson)的名曲《颤栗者》(Thriller)当中的音乐片段。13913 名球迷到场观战,比前一年的公牛队揭幕战多了近6000 人。球迷们用高声欢呼向乔丹致意,每次乔丹在场上做出改变比赛局面的举动,都能引起现场一片沸腾。早在那场比赛的第一节人们就已经看出,从今往后公牛队的比赛再也不是令人昏昏欲睡的无聊小事了。
比赛开始后21 秒,乔丹在18 英尺开外投丢了他的第一次投篮。1 分钟后,他从华盛顿后卫弗兰克·约翰逊(Frank Johnson)手上掏下皮球,完成了他的第一次抢断。比赛才打了1 分钟,他就已经让全场观众倒吸一口冷气。他从篮筐左侧高高飞起,在子弹队的大块头中锋杰夫·卢兰德(Jeff Ruland)头顶上重扣得手。后者并不理睬这次入侵,一把将乔丹撞倒在地。乔丹一动不动地躺在地上,整个球馆顿时鸦雀无声。终于,他爬了起来,后来他也曾抱怨说这一下摔得他脖子和脑袋有点儿疼。他和卢兰德都同意这次冲撞是无意的,但这也预示了乔丹早年的进攻模式——乔丹越过丛丛大树攻击篮筐,而大树也要给他点儿颜色瞧瞧。
首节比赛还剩7 分27 秒时,乔丹得到了他在NBA 的第一个两分,那是罚球圈右侧的一记12 英尺打板跳投。但这一球之后,紧张的情绪让他整晚的投篮状态起伏不定。全场比赛他出手16 次,仅命中了5 球,共拿下16 分、7 次助攻和6 个篮板。除了11 次出手不中,他还有5 次失误。
不过,全场比赛下来还是有颇多可圈可点之处,让球迷们深感欣喜。
“对我的职业生涯而言,这是个不错的开端,”他在赛后说道,“今晚我关心的主要是让每个人都投入进来。首先,我认为你自己要先奋力拼搏;接着,你得让那些大个子球员找到状态;最后,一切就会水到渠成。”当然,还有一件事情将要改变:在第一场比赛当中,大部分时间球都在他的队友手里。
助理教练比尔·布莱尔记得,对阵密尔沃基雄鹿队的第二场比赛,乔丹再次让教练团队刮目相看。“西德尼·蒙克利夫可是全联盟公认的五大防守型后卫之一。看到乔丹开始羞辱蒙克利夫,我们知道我们得到了一位了不得的人物。”
第三场比赛的对手同样是雄鹿队,这次乔丹狂砍37 分,其中有22 分都来自第四节。芝加哥体育馆的9356 名观众见证了公牛队反败为胜,击退密尔沃基。
比赛一场接一场,乔丹发现自己的持球机会越来越多。带着不愿让人们失望的热切心情,这位新秀吐着舌头满场飞奔。他总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向皮球、抓下篮板,然后像橄榄球场上的跑锋一样朝前场发足狂奔。
他可以在全速冲刺的过程中完成交叉步变向运球,因此防守球员学着向前探一步来阻止他的交叉步,可没想到他同样可以在全速状态下流畅无比地做出转身动作。这样的动作对于那些“地板流”的后卫而言尚且是难事,一个身高6 尺6 寸的家伙是怎么做到的?
如果对手在回防的时候有所迟疑,就会被乔丹甩在身后。而如果对手及时落位、保护篮筐,乔丹则会给他们带来新的麻烦。一次又一次,他早早离开飞行跑道,向篮筐滑翔,然后在空中决定要怎样放球入筐。20 世纪50 年代末,埃尔金·贝勒第一次向全联盟展现了所谓的滞空时间,后来的朱利叶斯·欧文又为滞空的艺术增添了些许诗意。但是,乔丹式的滑翔更加令人着迷。他一边观察防守者的站位,一边吐着舌头逼近篮筐,举手投足之间透露出一副泰然自若的神情。如今他可以使出摇篮式扣篮、研究各种动作而不必担心教练的唠叨了。观察者们往往只看到了他那些引人侧目的扣篮表演,而很少提到他出神入化的反手上篮能力。如果防守者站好了位,且防守动作未违反垂直原则,乔丹就会在空中绕过对方的圆柱体,从篮筐另一侧用指尖将球挑入篮筐。
“只要迈克尔开始打球并且打出了状态,球迷们马上就有了兴趣,”罗德·索恩回忆道,“那个赛季之初,我们每场只能卖出大概六千张球票。突然之间,我们突破一万张了。他是个票房奇迹。”还要再过一段时间,他们才会迎来场场售罄的盛况。纵是如此,眼下芝加哥公牛队的商业模式显然已非往日可比。
如今乔丹将年轻人的旺盛火力烧向了他的对手,不少地板流的防守球员开始和他发生冲突。“在职业生涯早期,这家伙每次拿到球都会杀向篮筐,”索恩解释道,“他频频上演扣篮好戏,或是在空中旋转着把球投进。
对方的球员们则不断在空中将他撞倒。我们很快意识到,再这样下去他迟早会丢掉小命。”第一次遭遇底特律活塞队,乔丹又一次飞起扣篮,结果被底特律的中锋比尔·兰比尔(Bill Laibeer)1 撂倒在地,引得芝加哥球馆一片哗然。他需要队里有个能保护他的人,然而眼下并没有人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