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上小学的杨光就是个小闹腾,想让他安安静静坐下来简直比登天还难。老师都已经向家长反映好几次了,说杨光上课不专心,不是摆弄这个就是摆弄那个,再不然就是变着法儿地去逗同桌的小姑娘,可真是让人愁死了!小杨光呢,认错态度还特别好,从来不跟老师或父母顶嘴,但问题是错误下次照旧犯。
本来吧,这龙生九子还各有不同呢,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小杨光的父母也不愿意太拘束儿子。可太过活泼好动的小杨光根本静不下心来学习,这可就是个大问题了。
有一回周末,本来在家休息的杨光爸爸突然接到公司电话,要求他紧急处理一份合同。杨光爸爸接到公司传真过来的合同之后,就坐在沙发上开始一一检查合同的内容。阅读合同条款的过程中,杨光爸爸看到了一个不太确定读音的字,于是便随手拿起儿子放在沙发边上的《新华字典》,随意地翻了翻,想确定一下这个字的读音。
这时候,小杨光突然凑了过来,看看爸爸手里的《新华字典》,又瞧瞧爸爸手里拿着的合同,笑嘻嘻地说道:“哈哈,老爸,你是不是不会查字典呀!要不要我帮你呀?字典不是这么查的,老师说了,我们要先找这个字的偏旁部首……”
杨光爸爸本来想让儿子去一边自己玩,但瞧着儿子一副认真的样子,又忽然想起来这阵子似乎他们刚好在学如何查字典的事情,于是干脆把字典递给了小杨光,认真地指了指合同上的一个字,说道:“行,那你就帮帮爸爸吧!”
领到任务的小杨光自豪极了,一板一眼地坐在爸爸身边开始按照老师教的步骤查阅字典,直到帮助爸爸找到了合同上的字。瞧着儿子一副兴致勃勃的“嘚瑟”样儿,杨光爸爸突然灵光一闪,想到了以后该如何对付家里这个“小皮猴儿”,引导他好好学习了。
这之后,杨光爸爸开始悄悄关注杨光的学习课程,然后故意时不时地向杨光“请教”一些小问题,而这些小问题恰恰都和杨光最近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点有关。每次杨光帮忙解决完问题之后,杨光爸爸都会郑重地向儿子“道谢”,还常常戏称他是自己的“小老师”。
在爸爸的“请教”下,小杨光的学习热情越来越高,成绩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到期末时,小杨光居然从之前的“吊车尾”进步到了班级中游水平,得到了班主任的夸奖。
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愿意学习,这大概是所有家长都在关心的问题。与成年人不同,孩子的思维是比较跳脱的,自律性也比较弱,很难长期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件事情上。不管家长怎么告诉孩子,学习究竟有多么重要,对未来的影响有多么大,孩子也很难真正理解到这一点,即便明白,这种认知往往也不足以支撑他们忍受学习中的枯燥与乏味。
我们之所以会愿意去做一件辛苦的事情,通常是因为这件事情所能给我们带来的回报是值得我们去忍受艰辛的。孩子往往没有像成年人这样强烈的目的性和功利心,他们做事通常更看重眼下的感受,所以想让孩子自觉自愿地去做一件辛苦的事情,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让他们能够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感受到足够多的快乐和满足。
杨光爸爸的做法就非常聪明,他赋予了小杨光一个“老师”的身份,而在孩子们的心中,“老师”的位置其实是非常重要的,杨光爸爸的做法让小杨光拥有了极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与此同时,也让小杨光不知不觉地肩负上了一种责任感。为了能继续得到爸爸的赏识与夸奖,也为了能对得起“老师”这个身份,小杨光自觉主动地投入了学习。而成绩的进步和知识的增长,又能够让小杨光收获更多的肯定与夸奖,一个良性循环就此形成。
做个“懒”父母,让孩子学会独立学习
现在,有很多家长,尤其是低年级孩子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过于“认真负责”了,不知不觉就成了孩子学习的“拐杖”。有的孩子甚至没有家长陪在身边,都没有办法开始学习或做作业。这对孩子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其实都是非常不利的,毕竟家长不可能时时刻刻都陪伴在孩子身边。家长有自己的事情要去做,而孩子也总要学会成长和独立。
家长操心孩子的学习,这一点无可厚非,但如果过多地参与其中,反而可能让孩子形成习惯性的依赖,一遇到问题就张口喊爸爸妈妈,不懂得自己思考、自己学习。所以,为了增强孩子在学习上的自理能力与独立能力,父母不妨“懒”一些。比起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家长更应该做的,是引导孩子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赏识教育,满足孩子内心的成就感
每个人都有被别人认可和赏识的渴望,孩子同样如此。赏识是教育的真谛,也是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一种需要。杨光爸爸对杨光的引导其实就是赏识教育的一种,他把杨光称作“小老师”,用请教的方式引导杨光学习,让杨光从中获得了极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所以,当你希望你的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时,不要总是用批评去鞭策他、驱赶他,而是要懂得用赏识去引导他。批评往往可能引起孩子的逆反情绪,而赏识却能成为孩子努力向上的重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