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适可而止!维生素、保健品不能乱吃多吃(1 / 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也越来越强了。人们越来越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越来越重视养生,电视、网络、书刊等传媒也每天宣传各种各样的健康知识,甚至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养生讲座、健康论坛之类的节目。但由于很多节目都是由保健品商家甚至药品商家赞助的,所以,经常会有一些不负责任的宣传误导,结果造成了很多人开始乱补维生素,乱吃保健品。

过去这几十年,大发横财的保健品公司数不胜数,即使到今天,依然有保健品公司靠着虚假广告或者夸大其功能的宣传方式,财源滚滚地活着。通过这些无良公司的宣传,无数人被误导后,乱补了太多的维生素,乱吃了太多的保健品,结果可能对健康并没有多大的帮助。有些保健品可能对健康没有害处,但有些如果多吃了或乱吃了,却会对身体造成严重的伤害。

我们先来说一说维生素。曾有一段时间,某些电视广告天天给观众传递一个观念,说我们身体里缺这样的维生素,缺那样的矿物质。结果真有不少人相信了,然后购买了该产品。但事实上,在正常的情况下,人体每天所需的维生素、矿物质,往往只有几毫克甚至几微克而已,如果长期服用过多的维生素、矿物质,反而会影响身体的平衡机制。为避免一些无良商家的广告对消费者的误导,欧盟早就要求维生素产品说明上必须注明:“维生素不能代替均衡健康的饮食,服用过量维生素将会对人体健康有害。”

但凡有一定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过量摄取维生素A,会导致头痛、恶心呕吐、厌食、体重减轻、贫血、皮肤干燥而脱皮、毛发干枯无光泽或脱落、眼球凸出、易激动、骨及关节疼痛,甚至会损害肝脏功能。每位妇科医生都知道,孕妇在妊娠期,每天服用过量的维生素A,很容易生出器官畸形的孩子。所以,怀孕期间的妇女,在补充维生素A时,都要先问过医生,才能服用的。

最近,国外有医学研究人员发现,服食大量维生素B,对身体危害也很大。例如,服用过量的维生素B1,会引起头痛、眼花、烦躁、心慌、浮肿、失眠、神经衰弱。据国外研究报告指出,服食过量维生素B6,也会出现晕眩、恶心的现象。

维生素C既能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癌症、心脏病、中风等,又能保护牙齿、牙龈,还能帮助人体内铁的吸收。然而,维生素C也不能多吃乱吃。维生素C是酸性物质,服用过量将会对肠胃黏膜产生刺激,引起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和腹泻,使胃炎、溃疡病的症状加重。大量摄入维生素C会降低血液中铜的含量,减少血球的数量。长时间服用大量的维生素C,易导致体内消化道生成结石。

经常服用过量的维生素D,会增加身体对钙的吸收,同时会促使骨头里的钙跑到血液里去,造成血钙过高,使肾脏、血管、支气管,甚至眼角膜与巩膜也有钙的沉淀,从而限制这些组织器官的活动,以致丧失该有的生理功能。

长期服用过量的维生素E,会出现头痛、晕眩、恶心、腹泻、腹胀、肠**、口腔炎、口唇皲裂、抑郁等不良反应。心血管疾病患者如果过量服用维生素E,会导致血压升高、心绞痛加剧、血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还会损害内分泌功能。长期服用过量的维生素E,男性可能会**增大,性功能产生障碍,女性则会月经紊乱。

其实,各种维生素普遍存在于不同的食物里面,只要我们不偏食,就能够均衡地摄取到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如果你真的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矿物质,请一定要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服用。

过去曾有一段时间,大部分的保健品,都是打着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的旗号的。保健品行业发展到今天,品种类型已经五花八门,维生素、矿物质保健品,已经只是保健品行业里的一部分而已了。但当我们谈到保健品时,有些人还是会把保健品和维生素画等号,甚至有些人还会把保健品与药品画等号。事实上,保健品是食品,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虽然那些卖保健品的广告里,都把自家产品吹嘘得神乎其神,仿佛包治百病。

我们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与特点,适当地吃一点儿保健品,对我们提高免疫力、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肯定是有好处的,就像我们每天吃一两个苹果、橘子,对我们的身体也是有好处的。但是,我们千万别把保健品当作药来吃。

有些广告说自己的保健品能够治病,这其实是虚假宣传。有些保健品确实可以调节、增加人体的某些机能,像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病患者,可以在正常服用药物的前提下,选用一些保健食品辅助治疗。而且要注意,选择保健品一定要对症下“药”,一定要根据身体所需,最好有医生的诊断建议。切记,保健品不是药,不能代替药。有病不吃药,以为保健品能代替药,轻则令病情加重,重则危及生命。

有些人听信了广告宣传,结果把保健品当饭吃,认为服用了多种维生素就可以少吃蔬菜水果,吃了钙片就可以不喝牛奶豆浆。其实,任何正规医院的医生或者营养专家都会告诉你,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主要来源于日常的饮食。任何营养品都不可能代替日常的食物来为我们提供全面均衡的营养。在平日里,我们只要科学、合理地搭配食物,就不容易营养不良,也不会营养过剩。

有些人觉得年纪大了,需要多吃点儿保健品。于是,他们就买很多保健品,然后每天都要吃好几样保健品,结果吃出了一身病!事实上,乱吃保健品,过量服用保健品,很容易加重胃肠负担,甚至会引发毒性反应!例如人参,就不是随便吃的。有些人吃了,就会浑身发热、上火、烦躁不安、血压升高。又如,长期酗酒的人,可能酒精已经对其肝脏造成不良影响,这时如果服用深海鱼油,就可能使肝功能受损。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患者不宜服用鹿茸类补品,否则会导致头晕、目赤、吐血、尿血;腹泻患者如果服用六味地黄丸,病情会雪上加霜。

唯有在医生的指导下,了解自身情况,然后适自身情况而定。例如,蛋白粉适用于患有严重胃肠道疾病或晚期癌症者,但如果消化功能不错,能吃豆制品、肉蛋类食物,就没有必要花这个冤枉钱。

有人以为保健品老少皆宜,事实并非如此。我们说过,无论是谁,只要不偏食,每天的食物搭配都比较均衡,就不需要额外补充营养。保健品其实只是在某些特殊人群里能发挥有限的补益作用。例如,素食者需要额外补充一点儿钙、铁、维生素B12和维生素D;孕期或哺乳期的女性,需要额外补充叶酸、铁、钙;经血流量很大或平日气血虚弱的女性需要额外补充一点儿铁;老年人为了减少骨骼中钙的流失,可以服用一点儿钙补品;减肥的人由于过度控制饮食结果导致消化不良,这时候就需要服用一点儿复合维生素以及矿物质补品。

有些人以为保健品越贵越好。这种想法毫无事实作为支撑。在保健品行业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成成本、二成流通、三成广告、四成利润。”换言之,卖2000元一份的保健品,产品本身的成本很可能只是200元,但花在广告上的却是600元,在渠道上的花费则是400元,商家赚到的利润是800元。对比之下,真正在产品本身上的投入是最少的。一种保健品卖得非常贵,很可能不是产品本身的成本投入多了,而是广告投入多了!同样一种功能,A产品包装豪华,天天做广告,价格自然极高;B产品看着不起眼,其实营养价值并不见得比前者差多少。所以价格越贵不见得效果越好,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保健品公司在对待消费者上,最常见的无疑是打“高科技”牌了。君不见,保健品市场上“高科技”新产品每天都有冒出来的,然后掏空了消费者的钱包。结果,消费者钱掏了不少,健康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甚至有些“高科技”保健品,消费者吃了,身体更不健康了。所以,我们在挑选保健品时,一定要擦亮双眼,按自己真正需要去挑选。更重要的是,能不吃保健品,就别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