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自己的路,前途是光明的(1 / 1)

记者:你觉得中国策划业存在哪些问题?策划业的发展趋势如何?现在大家对策划业有些看法和议论,有些人把策划的名声搞坏了。在目前情况下,策划业怎样才能更科学、合理?

王志纲:策划业在中国作为咨询产业先头部队,可以说万里长征才迈开了第一步,前途不可限量,西方国家的咨询业,有近百年的历史,营业额也已经做到几十、上百亿元的规模。从这点上说,策划业所代表的中国咨询业还是小荷才露尖尖角。

中国的策划业方兴未艾、风起云涌,也由此出现鱼龙混杂的局面。马克思说:为了把洗澡的脏水倒掉,连婴儿也一起扔掉,那是错的。所以不能因为策划行业有害群之马,就否定这一朝阳行业。

由于我们在这一行业中所处的特殊地位,社会对我们寄予厚望。我们的心情可以用八个字来表述,那就是“诚惶诚恐,如履薄冰”。

我们做任何项目,都要尽量谨慎。如果我们仅想赚钱,那太容易了。现在企业来找我们,有几种情况:第一种是属于追星族。赚企业的钱很容易。只要我们开价,他就愿意掏腰包,我们对于这类客户一般都婉言谢绝。第二种是希望一蹴而就,点石成金,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对于这类客户,我们会通过沟通,实事求是地告诉他我们所能提供的服务。最后能否成功,一是看缘分,二是看对方是否具备操作能力,我们会从咨询入手,再逐步深入。第三种是长年顾问型的。现在我们与许多企业建立的就是这种关系。客户和社会对策划的要求越来越高,绝对不是拍拍脑袋想一两个招数就可以解决问题的。我们每做完一个项目,都会总结出一些规律和模式,力求从理论上能够把握,在操作上制定流程,逐渐从自然王国走向必然王国。

我们手中掌握的一个超级法宝就是方法论,它是在哲学的基础上,加上我们对中国国情深刻把握的前提下形成的,它使我们能够在面对不同地区、不同项目时都可以成竹在胸。

对于我们来说,不论外面怎么看,都要走自己的路。我们力求每一年有几个叫得响的项目,我们会不断创造新的东西,让人们感到太阳每天都是新的;王志纲工作室也不是某一个人的,而是属于一群优秀知识分子的。

我提出了我们工作室的企业文化:工作是美丽的,快乐地创造智慧,享受智慧的快乐。大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从而获得体面的生活及社会地位。我对我们的群体和我们从事的事业充满信心。

记者:现在我国策划业与国外策划业的真正差距在哪里?

王志纲:目前,我们与外国著名的咨询公司相比,就像一个小孩与泰森打拳一样,双方不是一个重量级的。他们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与经验,而在中国,这一行业才刚刚兴起。我们正处于成长阶段,还没有进入成熟期。我们亟待学习和提高,但是,我们有我们的优势。正如有一句歌词所表述的一样:“我们生长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自己的。”生长于中国本土的策划机构,深刻地了解中国的国情以及中国企业的需要,而外国公司认识中国还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们好比是中医,国外咨询机构是西医,我们力图找到一条中西医结合之路。

西方人经过24小时的培训就可以上路驾驶汽车,因为他们的道路非常规范,又有一套严格的交通规则,各行其道。但到了中国,三级土路,没有红绿灯,没有警察,没有交通规则,路上有汽车、牛车、马车,还有横穿马路的老太太,西方那一套看似严密、科学的方法,不一定适合中国的国情。

记者:你们对项目的合作方法有没有什么改变?比如与金业集团合作采取股份制的方式,你们是否在考虑寻求一种新的发展方向?

王志纲:在与金业集团的合作中,我们试图进行一种探索,把知识、无形资产、智慧转化为资产。如果这个探索能够成功,意义将会很大。当时之所以选择金业,主要是考虑到与他们有多年的关系,并且彼此有很强的互补性。但最后这件事搁浅了,一方面,是因为项目准备不足;另一方面,我们担心缺乏法律保障。但这种形式随着法制的健全和无形资产价值的充分体现,将会有实现的可能。

记者:你认识许多企业家,能否对他们进行归类、总结?

王志纲:从严格意义上说,中国真正的企业家阶层今天才开始逐渐形成。计划经济下只有厂长,所谓企业家不仅要生产产品,还必须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通过市场化的运作和手段,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后在实现物质财富积累的同时,实现企业家人格的完善。

记者:有些学者提出中国企业面临的各种问题,比如钟朋荣提出了八大问题,你是怎么看的?

王志纲:那些我都看了,有他的道理。但我想,我们的理论家往往是作为打扫战场的人员,事后做出一些分析。如果能做一些防患于未然的事,这样对国家和企业的贡献大些,当然总结教训也是必要的。希望更多的人来做防患于未然的事,使企业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