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排名新手妈妈的困扰,这一项大概会名列前茅。许多新手妈妈常会感觉到家里的长辈亲戚、托育人员(保姆)以及邻居路人,都有可能顺手要来“指导”自己育儿方式。例如小孩应该要穿几件衣服、喝奶的量与频率、哭了是不是要立刻抱,甚至还有要不要生第二胎等等。
每个人的育儿经验都不同,想把好的方法分享出去,是人之常情。然而在分享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就会让听者产生一种“你好像觉得我的方法是不好的,你的才是对的”的感受,再加上时代的不同,孩子的心性、气质也都不一样,自己所谓好的方式,不一定适用于他人。
成为母亲,我们有内在想要照顾宝宝的动力,但我们不见得已经学会适合照顾这个孩子的方式,更进一步说,也没有所谓“最适合”的照顾方式。每个孩子的气质都不同,而气质也会随着主要照顾者的养育方式而逐渐有变化,照顾者需要随着孩子的成长,进行教养的调整。
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的教养信息,我会鼓励所有父母,把教养信息作为参考资源而非单一指引,包含长辈的、邻居的,甚至是教养专家的。不是要大家都永远保持着存疑的态度,而是成为父母之后我们可以广纳知识,配合自己对宝宝的观察,相互搭配,从众多信息中找出一个适合宝宝与整个家庭的方式。当我们可以先把心态调整到此,就会比较有余裕面对各种他人的建议,知道世上没有绝对的对错,建议只是参考,特别是当对方很想要“推荐”自己的方法时,我们也可以知道不一定需要采纳对方意见。
然而,有时指导的声音是来自同住家人长辈,就不是那么容易应对了。每个核心家庭面对同住家人或隔代教养的态度都不一样,有很多个别化的因素要被考量,包含伴侣在原生家庭的幼年经历,这些经历怎样影响到他长大的过程,以及和你的亲密关系。婆媳关系会影响婚后与产后的适应,广义来说就是伴侣的原生家庭,如何影响到你们小家庭中的教养概念以及伴侣关系。与同住家人的教养不同步,暂时没有解决的通则,只能通过时间慢慢互相理解,以及找到适合的沟通语言,这些是很重要的,让沟通管道保持顺畅、减少家人间的猜测,才会是减少分歧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