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一生写了那么多“恭和圣制”的诗篇,做了那么多歌功颂德的文章,上了那么多道谢恩折子,这些文字也不全是为了讨皇帝的欢心。他感恩的情感是真实的,因为乾隆皇帝的体恤,他的官职才一再擢升,拥有了一个文臣最高的荣耀。他对乾隆皇帝的钦敬也是发自内心。当然这其中也有一生挥之不去的恐惧感。
学术活动是纪晓岚一生的主要支撑,他一直是官方学术工作的领导人,凡有编辑之役、修书之事,他必在其间。他历充武英殿纂修官,“三通”(通史、通志、通典)馆提调兼纂修官,“功臣馆”总纂官、《胜朝诸臣殉节录》总纂官、国史馆总纂官、方略馆总纂官、《职官表》总纂官、《八旗通志》总纂官、实录馆副总裁官、会典馆副总裁官等。他一生中领导和参与了多少重要典籍的编修,不可胜数。
但他一生情怀所系,还是在于《四库全书》。
白莲教平定之后,嘉庆皇帝得以有精力过问《四库全书》的后续工作了。
嘉庆八年(1803)四月初二日,嘉庆皇帝谕示内阁:“《四库全书》内,恭缮皇考高宗纯皇帝圣制诗文,存贮诸阁,奎文炳焕,垂示万古。惟圣制诗自四集以后,文自二集以后,俱未缮写恭贮,理宜敬谨增入。此外,如《八旬万寿盛典》及续办方略、纪略等书,亦应一体缮入庋藏。尚书纪昀系纂办《四库全书》熟手,著即详细查明,开单俱奏[1]。”
纪晓岚奉谕,立刻查核清楚有关书籍情形,并制定出增补计划上奏。他提出,不仅乾隆末年所有在《四库全书》告成之后纂辑的圣制钦定各书应续行添入,且当今皇帝所有御制钦定诸编,亦应一并续入,以昭重华克协,文命覃敷。纪晓岚检索乾隆五十年(1785)以后至本年前纂成之数十种书籍,开列清单呈奏,并同时拟定了办理章程:
一、全书合架之时,高宗纯皇帝御集之后,原曾留有空匣,以待增添。其新修抽换之书,原虑及后来修改,渐增卷帙,亦于各匣中每加衬纸,以为将来挪空之地。今拟请旨派内务府司员查明空匣数目,并逐匣细看有衬纸者共若干匣,以便通盘筹算,使排定之架数目无减无增。
二、七阁共书七分,增则一体俱增。从前各省书架、书匣,虽在外各自制造,而数目尺寸则七处相同。今拟请俟文渊图一分办竣之后,文源、文津二阁俱一律照样办理。其奉天一阁交奉天府丞,江南三阁交该各巡抚,均将抽换某架、某匣号数开明,应移、应换发给式样,令照其办理,七处可自划一。
三、文渊阁虽设领阁、提举、直阁、校理等官,实皆属圣恩荣宠之虚衔,并不预闻阁事,现在书籍实系内务府司员管理。如另派衙门官员,恐不能得其端绪,拟请敕下内务府,派出司员二员,专理查书、抽书、换书之事,以专责成。并乞派内务府大臣督理其事。庶臣等资其弹压,呼应较灵。此项人员,除内务府大臣原系兼设外,其司员应照各馆支给公费,以资办公。书成量予议叙,庶办理益为踊跃。
四、抽换之书匣应改刻书名,挪动之书匣需改刻号数,新书需用装潢,旧书抽换分析,亦不免有换写页面之处。此间行款、式样俱有一定规制,即做法亦与外间不同。此次卷帙繁多,改造之处不少,断非外间生手之工匠所能仿学办理。向来此项工程原系武英殿办理,应与纸张、界划等事,一体归武英殿修书处承造开销。
五、应写之书,如现有刻本者,用本照写,有原底本者,均准誊录领出,以便其加工趱写,可办理迅速。如未刻之本,只有正本一分者,惟许在馆誊写,不准领出。
六、七分之书,如写完一分陆续再写,既恐参差不一,又恐遗漏迟延。今拟每写一册,即令照样写出六分,在誊录驾轻就熟,一切行款缮录较易,且七分共在一处,互相比较,如有错误,互证可知,于校对亦为有益。
七、书匣面装潢、改字、填色,页面界画题笺,向俱由武英殿办理,亦惟武英殿供事匠役方能熟娴妥协。拟请向修书处调取供事四名,装潢挖补调取纸匠六名,刻工六名,一同办理。即令查书之内务府司员照料。其供事公费,匠役工价,仍照馆例支领。书成之后,所有供事可否量照馆例议叙,出自圣恩。
八、办书例有提调二员,方能照料一切,又应有收掌二员,管理出纳。查现在臣部员外郎鹤纶,为人强干,遇事认真。臣部主事彭翼蒙心地明白,办事周密,又系尚书彭元瑞之子,于一切内廷书籍,耳濡目染,颇为熟谙。拟恳皇上天恩,命此二员兼摄提调。其收掌拟以臣部额外主事黄大名、笔帖式那春兼摄,各准其带本衙门供事二名,庶官吏相习,易于驱使。至行文各处,照例用臣部印信,合并声明。
九、书籍皆久定之本,毋庸另派纂修,惟校对官最关紧要。查《四库全书》原系内阁、翰林院、詹事府三衙门所办,当仍于三衙门内选充。内阁酌调四员,翰林院酌调四员,詹事府酌调二员,供事亦即于此三衙门内照校对之数,调取十名。誊录每一分酌用八名,再择书法最好填字兼写面页者四名,能绘图者四名。将来如书多人少,另行酌增。或书少人多,另行议减。所有提调、校对、收掌、誊录、供事公费及书成议叙之处,可否照会典馆之例,亦出圣恩。
十、办书当在文渊阁较为就近,易于收发。但文渊阁班房已为会典馆所占,查会典馆东边一所,系占鹰狗处之房,间数甚多,应酌于其中匀出空闲无用之屋,为办理七分书籍之处,可以不必另行立馆。以上十条,并据臣管蠡之见,是否有当,伏乞皇上训示遵行。
(《礼部尚书纪昀奏拟续缮〈四库全书〉事宜十条折》)
四月初七日,嘉庆皇帝谕示,增派庆桂、董诰、朱珪、戴衢亭、英和、钱樾、潘世恩等,会同纪晓岚办理续补《四库全书》事宜。
四月二十日,又谕示:《四库全书》原为高宗纯皇帝稽古右文、超佚百世之盛事,所有全书告成后,圣制诗文各集及钦定各书,自应敬谨补缮归架,以昭美备。此次应行缮补之书,总以乾隆六十年(1795)以前告成者为断。其余各书,一概毋庸列入。
很快,军机大臣庆桂亲自到文渊阁、武英殿逐一阅看,又向原任《四库全书》馆提调吴裕德询问,根据纪晓岚所开列书目清单,对照比勘。除单开嘉庆元年以后御制、钦定各书遵旨不再列入外,查出《圣制诗四集》《圣制文二集》《八旬万寿圣典》《钦定南巡圣典》《千叟宴诗二集》均先经吴裕德承办,陆续缮完七份,分别归架。《圣制诗五集》《八旗通志》《平定廓尔喀纪略》及纪晓岚原单未开列之《安南纪略》《巴勒布纪略》各书,也经吴裕德承办,各缮七份,存于武英殿,尚未校勘、装潢归架。还查出未缮写的《圣制诗余集》《圣制文三集》《圣制文余集》等数种,妥善安排办书人员组织缮写。
六月十五日是纪晓岚八十寿辰,嘉庆皇帝特命上驷院卿常贵,赏赉珍币,至纪府赐之,纪晓岚上了谢恩折子。
纪晓岚的一干老友刘墉、朱珪、庆桂、董诰、王昶、保宁、沈初等部院大臣和门生属吏也都去阅微草堂为他祝贺。他们为纪晓岚写了很多寿联与寿诗。礼部官员祝文称纪晓岚:“六艺起家,八文华国,集成一品,光辅两朝。以著作酬特达之知,以道德迓方来之福。”大学士梁诗正之子梁同书,献寿联曰:“万卷编成群玉府,一生修到大罗天。”极赞纪晓岚主纂《四库全书》之历史功绩。而汪德钺的寿序与众不同,略云:
吾师居台宪之首,据宗伯、司马之尊,登其堂萧然如寒素,察其舆马、衣服、饮食,备数而已,其俭也若此。精力绝人,巨细毕究,自束发以逮服官,有卷则寝食不离,簿书亦钩考维严,其勤也又若此。性耽阒寂,不乐与名流相徵逐。公退后,闭门独坐,冲然自得,其静也又若此。乃其宅心之厚,行事之恕,更仆数之不能终,姑举梗概言之,其好恶也,褒秋毫之善,贬纤芥之恶,迫于董茂安之性也。岂知改过自新者,记人之善,忘人之过,则又任定祖之宽大矣。……
平生讲学,不空持心性之谈,人以为异于宋儒,不知其牖民于善,坊民于**,拳拳救世之心,实导源于洙泗。即偶为笔记也,以为中人以下,不尽可与庄语,于是以卮言出之,代木铎之声。乍视之,若言奇言怪,细核之,无非寓惩劝以发人深省者。……且吾师文章著述,足以传世,即山陬海澨,儿童走卒皆知之,又与致寿之源毫无比附,德钺是以略而不道也。
(《纪晓岚师八十序》)
寿辰刚过,纪晓岚署兵部尚书,同时授教习庶吉士。
其日,老朋友、翰林英和到纪府来访,正赶上纪晓岚用饭,仆人奉火肉一器,约三斛许,纪晓岚一边同英和聊天,一边吃,一会儿风卷残云全部吃光,这顿饭就打发了。
英和惊诧:“人说纪大学士以肉当谷,果然名不虚传。八十岁的人了,还能一顿吃几斤肉,真是奇观。”
纪晓岚说:“我也闹不清是怎么回事,这些日子胃口出奇的好。”
英和说:“人说‘庾信文章老更成’,纪大人年届八旬,尚文思泉涌,这回,我得知‘所以然’了。”
二人相对大笑。